APP下载

我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作曲(我的留学故事)

2017-02-27许瀚

环球时报 2017-02-27
关键词:作曲音乐学院作曲家

许瀚

从小就爱看牛津剑桥出版的百科全书又对进化论着迷的我,曾经幻想着总有一天,一定要踏上达尔文生活过的土地。初到英国时,走马观花地去了几个重要城市,除了体验到了异国风情外,并没有感受到电影情节里描述的那种光怪陆离和视觉冲击,毕竟中国基础建设的后发优势是很多发达国家比不了的。然而英国像是一杯回甘的茶,需要耐心的人细细品味,这里每一个城市的博物馆都是能让我驻足半晌的乐园。

放眼国外获得更多选择

2014年7月,我辞去了北京的工作,背起行囊,向一个不能说未知但的确很陌生的地方前行。曾经憧憬过千百次,经历过希望与失望,这一次终于可以向着伦敦出发。来英国以前,我一直以为作曲领域的学院派是个难以攀登的高峰。如今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的校园里,也可听到我作的音乐。

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但从小严酷训练也不一定能成为通往艺术高校的铺路石。回想艺考之路,我深知国内录取率的残酷。2008年我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制作专业的考试,那一年考生有三千多人,而仅仅录取16人。很幸运,我成为了那1/16。但也有很多朋友经历了一两次考试失败后,就放弃了曾经的梦想。其实,毕竟下过那么大的功夫,也承受过巨大的压力、耗费了许多金钱,何不放眼国外的一流艺术院校,也许可以提供更多学习艺术的机会。

英国四所顶级皇家音乐学院每年10到11月都会到中国几大城市进行面试招生,我之所以选择在英国的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是因为这里重视的并不是考生现在的作品有多么娴熟,而是考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潜力。

就作曲专业来说,一些学生的作品听起来很成熟、很老到,但是因为创意不足而被学校拒绝,也有很多虽技法不足,但在创造力上才华横溢的学生反而能申请成功。

英语和音乐同等重要

申请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时,我提交了一首交响组曲、一首交响小品和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准备三首作品,用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我边找资料学习边创作,也常常会请我的大学老师对这些作品指点一二,在点点滴滴中自得其乐。

而英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人被学校拒绝不是因为专业测试没有通过,而是雅思成绩没有达到标准。英国的艺术院校认为交流是学习的最根本要求,因此对语言水平要求很高。面试时考官的问题会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英语词汇和阅读量的积累,肯定过不了关。

还记得面试时,亚当·古博教授问了我许多与作曲甚至与音乐无关的问题,比如我喜欢什么文学作品、我的兴趣爱好等。我们还聊了一些哲学问题,如东方文学、艺术的审美趣味和意境之类的话题。所以,如果没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就没法顺畅地和他人交流,日后愉快的学习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做殿堂级大师的学生

学校每个月都会请知名的作曲家来分享他们近期的作品,每个学期也都会邀请几位世界重量级作曲家给我们上大师课。我在这儿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就邀请了欧洲先锋派作曲大师克里斯托弗·潘德列斯基来学校做讲座并演奏他的作品。这个名字以及他的第七交响乐《耶路撒冷七扇门》,原来只有在《西方音乐史之近代作曲家》里才能看到。之后,我还陆续上过一些传奇作曲大师的课,如英国国宝级作曲家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新复杂主义作曲大师布莱恩·佛尼豪尔和克林·马修斯、路易斯·安德森等。

上路易斯·安德森的课那天,我准备的是一首刚刚创作完成的交响曲。这首曲子是我从西藏采风后回到英国创作的,用了5个月的时间。课堂上,我被安排最后一个展示作品。他给前四位作曲者点评的时候,几乎不会说什么赞美之词,每个评价直击要点,充满智慧。

终于轮到我了,在我介绍完这首作品的理念之后,他开始认真地读谱。渐渐地他开始点头,眉头也舒展开来,看到最后几页还露出了些许微笑,并且说我有想象力,把东方韵味融入进了音乐,使其有了新鲜的语言和活力。我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点评也让我非常感动。

几年下来,我在学校里已经听了超过30位欧洲和美国当红作曲家的课,这一点恐怕是许多艺术学校难以做到的。

东方元素让我们走得更远

作曲家的总谱和录音对于学习当代作曲来说非常重要。学校和曼彻斯特大学推出联合图书卡,凭此卡借阅任何已出版的书籍、总谱和音频资料,不管多稀有都会在几周之内到达图书馆。在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的东亚馆踱步已成为我的习惯,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事已高的图书管理员安详地整理东亚馆的佛经,不知他是否早已参透每日清晨整理的第一本书中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个作曲者想要漫步在世界之巅,大量的演出机会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助力。不论是学作曲还是学演奏,在英国都有太多演出机会。学校地处英国西北,这里有两大世界顶级交响乐团:BBC爱乐乐团与哈雷交响乐乐团。每年学校都有学生在这两个交响乐团实习,甚至毕业后在这两个交响乐团工作。我来这里的第二年入选了英国BBC合唱团的作曲工坊计划,BBCRadio3也转播了我为他们创作的作品。

在英国学艺术,东方元素是进步的法宝。中国学生的天然优势,是能够接触和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其他国家学生无法企及的。读儒家、道家和佛学的经典,领会图书馆里作曲家们的总谱,尝试把民族音乐的瑰宝与西方严肃作曲体系相结合,令我体会到与古人做朋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而海外的中国学子,一个人孤独艰辛的时候很多,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的力量,一定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放眼世界,将会让人生出现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作曲音乐学院作曲家
Task 1
Reflect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长大可当作曲家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