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
2017-02-27贺文国
贺文国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山西大同 037000)
分析黄土高原造林的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
贺文国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山西大同 037000)
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行为,为了保证造林成功,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林”是关键的先决条件。适地适树主要是应根据种植区的土壤及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适地适林则强调需依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及树种生物生态学选择适宜成林的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本文以黄土高原造林工程为例,探讨适地“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具体实施。
黄土高原;造林工程;适地适树;适地适林
引言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区域植被严重破坏,使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这对黄土高原区域农业种植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开展黄土高原造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为了保证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应用林草植被种植理论与应用经验,根据黄土高原土地类型选择合适的树种,通过合适树种选择提高营林成功率。
1 适地适树与适地适林的概念
1.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主要指的是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土壤结构等选择合适种植的树种。合适树种的选择往往可以显著提升树种成活率,同时保证营林成功。随着当前林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地适树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针对适地适树的表述,更加强调造林工程中,造林区域同造林树种应该做到相互适应,以为林地及生态系统的形成奠定基础[1]。
1.2 适地适林
适地适林是进行大面积造林的基本原则,强调在造林区域中,覆盖一定面积的合适树种,做到地林相适应。具体而言,也就是造林工程需要包括造林地需满足造林的条件,还应包括合适的造林树种、林分结构,而不是其中仅仅只存在能够正常生长某种树种。适地适林原则是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根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与树种生物生态学等相关理论,选择一些适宜树种,同时辅以相应伴生树种,构建合理的林分结构。
2 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殊,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适地适树,适地适林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情况,为改善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程现象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适地适树,适地适林,还可以减轻黄土高原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林还可以在防风固沙的同时,将所种植的树木在成年后进行销售,从而提高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以适地适树,适地适林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对推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增加人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适地适树,适地适林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从而实现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3 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造林工程措施
3.1 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选择在不同地带建筑不同林草植被
黄土高原植被分布是呈地带性的,如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植被分布分别为:暖温性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化草原带及草原化荒漠带。在不同地带,植被的类型也常常表现出巨大差异,森林地带水热条件佳,因而覆盖大面积天然森林,所以适合人工造林树种比较多;森林草原地带,并无乔木优势树种,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可以考虑人为引进一些优势乔木树种进行弥补,比如油松、刺槐等;草原地带中,大型乔木会因为水热影响不能成林,所以遵循适地适林原则此类地带不适合进行大面积的造林,而是可以大面积种植灌木,在灌木区域可以适量种植部分散生的乔木树种。根据植被地带性分布特征,为了保证营利顺利进行,保证适地适树才是有效的手段[3]。
3.2 选择优势的植物品种作为造林主要树种
天然植被都包含优势品种及伴生品种,这些品种的混合共同搭建出稳定及和谐的复层混交结构。优势品种往往是植被中的佼佼者,往往能够很好的适应地方环境,同时优势树种的繁殖及更新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营林的主要品种。
根据黄土高原的地理特性,可以选择油松、侧柏、沙荆等树种作为地带性植被,在大部分的低山丘陵区域,可以选择山杨、白桦、油松、侧柏等为建林树种,而对于次生灌木,可以选择山桃、胡枝子、榛子等。
3.3 模拟天然植被结构实行乔木、灌木、草地复层混交
黄土高原中很多的人工林地多为单一的优势树种,这样使得林分结构缺乏合理性。为此,需营造林地生态系统,通过建立复杂林混交结构,使得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复层混交植被建造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需要依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一次种植[4]。同时一次性将乔木、灌木以及草地种植,可以保障植物根系同时在地下延伸,继而形成稳定的混交林模式。
总之,黄土高原造林工程中,为实现造林成功,需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林”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地带,选择适应的树种及混交结构,构建稳定的植被生态体系。
[1]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种水分利用特征[J].生态学报,2006(02):558~565.
[2]王正秋.黄土高原造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0(04):40~42.
[3]杨建伟,梁宗锁,韩蕊莲.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种水分利用特征[J].生态学报,2006(02):558~565.
[4]赵景波,李瑜琴.陕西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树造林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5(03):370~373.
S728
A
1005-7897(2017)18-0168-02
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