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养殖业环保对策探索
2017-02-27胡南春李立军
胡南春,李立军
(湖南省武冈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武冈422400)
武冈市养殖业环保对策探索
胡南春,李立军
(湖南省武冈市畜牧水产局,湖南武冈422400)
武冈属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之一,素有“铜鹅之乡”、“中国卤菜之都”盛誉。为正确处理环境、养殖、健康三者关系,全面打造湘西南生态养殖圈宏伟蓝图,文章结合当地养殖业发展工作实际,通过对畜牧、渔业及其屠宰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分析,提出相关污染防治方法,供行业人员参考。
武冈;养殖业;环保;对策;探索
湖南省武冈市不仅是牲畜生产大县市之一,而且家禽发展风生水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殖业粪污治理工作。为正确处理环境、养殖、健康三者关系,积极打造湘西南生态养殖圈宏伟蓝图,现就武冈市养殖业环保对策探索如下。
1 养殖业环保基本现状
1.1 区域规划科学化
2016年,武冈市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财政、环保、发改、畜牧、国土等养殖业“三区划分”领导小组,通过精心组织、实地调研、专人负责、签订责任书的形式,除了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远离村落和主要交通干道,还就座北朝南地理位置提出更高要求,明确安排了适养、限养、禁养“三区”,从源头上确保养殖污物无害化。
1.2 养殖设施一体化
根据栏舍布局、附属用房、附属工程、仪器设备、猪群结构等综合指标,致使排泄物实现变废为宝的有机化综合利用目标。由于蔬菜基地、果园基地、高山树林等具备长期容纳养殖污物的特点,直让整个养殖排污达到环保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根据生产需要增加了猪舍排污管道600m、沼气池300 m3、三级或者多级沉淀池60m3,并增修干粪棚200m2,实现养殖设施一体化运作。
1.3 企业生产工艺化
采用三元杂交配套模式,结合自繁自养技术实际,按照养殖生产工艺“全进全出”的方法,在适当补充青绿饲料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选用了全价饲料饲喂仔猪、配合饲料饲喂商品猪、“三类法”,通过对定位、产仔、保育、肥育等进行精心配置,有效选择净污分流、固液分离、干粪堆积发酵、污水集中管理、农用地消纳等农牧结合工艺,同时因地制宜建设防控设施,进一步加大免疫、检疫、消毒、监测、投入品等常态化监管力度,像九恒生态农业城、天鹅种猪场、鱼苗场等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场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养殖行业的一面旗帜。
1.4 项目建设环保化
全市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5 026家,其中纳入设施设备改造场205家,现已完成任务177家;其中285个场采用农牧结合式、90个采用渔牧结合式、75个采用林牧结合式。全市共有水域面积达5.2万亩,其中大小溪流150余条,流程64.5km。水环境保护项目自2013年12月设计并申报立项,2014年3月启动建设,8月份财政第一批(50%)资金到位后,10月底栏舍等固定资产投资就迅速步入扫尾阶段,12月初设施设备添置任务完成,2015年初顺利通过验收。据统计,规模猪场粪污治理项目共投入项目总资金46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已到位215万元),比投资计划增加了25%。目前项目已基本达到雨污分离,共修建暗沟排污管道5 500 m;实行固液分离安装固液分离机40台;修建酸化调节池640m3;进行粪污综合处理利用,修建沼气池1 860m3;修建三级或者多级沉淀池850m3;采用干清粪工艺,修建干粪棚1 480m2,至此,水环境保护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项目建设环保化目标。
1.5 经济效益最大化
1.5.1 经济效益良好
项目建设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及时引粪污治理设施设备,目前项目建设场已经引进先进设施设备40余套。处理粪污1万余吨,降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全年12个模猪场粪污治理项目场已出栏生猪2万多头(含仔猪),销售收入已达2 500多万元,12个场目前存栏生猪10 600头(其中能繁母猪1 289头),估计年内还可上市生猪2 500头以上,生猪出栏比往年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良好。
1.5.2 社会效益明显
项目实施单位大都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优越,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提升本市生猪自给率和调出率,解决畜牧业建设用地紧张、缓解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矛盾等问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因地制农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养殖模式,对推动畜牧业适养区标准化、生态化生猪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猪肉供应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5.3 生态效益显著
本项目围绕标准化养殖组织建设与生产,采取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有效解决畜牧业生产排泄物污染问题的同时,利用设施将排泄物进行收集、处理(或加工)后直接用作瓜果蔬菜水稻等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土地肥力、提高农作物有机化程度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
2 养殖业出现的环保问题
2.1 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1.1 山区人思想观念陈旧,忽视环保
在山区居民地带,养殖人员自以为是,乱丢粪污现象时有发生。建在林地边的养殖场,由于“山中养牛羊,环境一样好”的麻痹思想作祟,致使假“良性循环”盛行,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过去有养殖户利用山塘种水生植物作饲料喂猪,结果不但引起蛔虫、姜片吸虫等交叉感染不说,特别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2.1.2 农林地养殖粪污自流
在农林地面积较小的地方,有些养殖场没有贮存设施,粪污自流,给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据了解,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久而久之影响人类健康。由于以往畜禽养殖场(户)环境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并随雨水进入水系,给人类生产生活乃至健康带来一定影响。
2.1.3 新(改)建场主我行我素
在新建或改建的大中型养殖场,场主片面认为新建或改建后的大中型养殖场最安全,既不要环保意识,又不必环保措施,暂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一味追求项目资金最多化,结果日积月累增加了粪尿及污水处理与利用的难度。有的乡镇在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前提下擅自建设猪场,往往粪便处理成老大难题。
2.1.4 盲目跟风学习专业技术
有的养殖场盲目仿造发酵垫料床喂养模式。看到媒体推广发酵垫料床饲喂法,自己回家后也跟风一番,自以为学到新技术,殊不知这种模式对猪舍建筑结构有较高要求,结果出现夏天热应激、垫料供应紧张、小环境氨氮浓度升高、容易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等缺点。这种方法倘若不加强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养猪模式的跟踪和调查,不积极配合开展有关研究和技术改进,不完善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关键技术,那么其运用将遇到很大麻烦。
2.2 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2.1 养殖业密度持续性加大
渔业发展进入到高投入高产出的今天,养殖密度超过了水体容量,大量的残剩饵料、肥料和生物代谢产物累积,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养化显著,出现养殖水体自身影响日益严重的不良局面。
2.2.2 长期超量使用肥料育肥
过量使用会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剧增,浮游生物量增加迅速,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养殖水体蓝藻泛滥,继而形成淡水“水华”、海水“赤潮”等现象。如今,集约化水产养殖普遍采用高密度放养模式,致使大量投喂外源性饲料、残饵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悬浮性颗粒、耗氧有机物等影响养殖水体生态环境。
2.2.3 带病苗种存在自身质量
近亲繁殖的苗种、健康不佳的苗种和带病染毒的苗种存在先天不足、体质弱、适应能力差、生长速度慢、抗逆性差、易受病害侵袭和死亡率高等自身问题。它们携带传染性强的疫病病毒或致病菌,易引发爆发性鱼病或本身残留化学药物等安全隐患。此类苗种不仅加剧了渔药等滥用行为发生,而且间接引起养殖生态环境的失衡,影响养殖自身发展。
2.3 屠宰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2.3.1 屠宰加工引起污水污染
按屠宰加工量日均250头计算,每天用于屠宰加工的水大约25t左右,每年362 d(春节放假3d)×25t/d=9 050 t。屠宰加工后所用的污水生化需氧量为900~1 100mg/L,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屠宰场排放的污水成分较复杂,其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随污水传播,对人类、家畜、家禽等造成一定威胁。
2.3.2 病害动物引起肉类污染
全市各屠宰加工厂、养猪户共处理病害猪1 474头,按每头75kg计算,废弃物应当为110.09t,加之冷库超期氧化变质的肉及定点稽查9年间从市场没收(乡村无害化处理)就有27.4t,总计为55.02t,平均每年处理的病害肉27.4t,造成蚊、蝇、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大量繁殖。
2.3.3 胃肠内容物引发水污染
按每天屠宰猪500头,每头猪胃肠内容物2kg计算,每天合计1t。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地下管道堵塞,地下水泵不能正常运转,长时间滞留可使融合物腐烂、变质、发臭,细菌和病毒大量繁殖,使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3 养殖业环保对策探索
3.1 畜牧业污物防治
3.1.1 在山区地带推广“粪+”型模式
2017年,要在多山区域广泛推广“粪-沼-果”、“粪-沼-草”、“粪-沼-林”、“粪-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其沼液则通过专门管道或车辆运输到果园、草地、竹林、树林等地。有机肥料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后,不会对陆地、水源、空气等造成影响,而且建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适用于山区和年出栏一万头以下的中、小型养猪场(小区)。
3.1.2 在农林地推广达标排放型模式
2017年,要在农林地面积较小的地区,大力推广达标排放的环保型模式。养猪场粪污排泄物经干清粪和固液分离后,其粪渣固体集中堆积发酵变身有机肥,通过积极指导猪场添置沉淀池、好氧曝气池和生物氧化塘等设施设备,达到猪场废液无害化。
3.1.3 在新改建场推行“标准化”模式
2017年,要因地制宜运用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模式,在新改建设猪栏时铺设铸铁或水泥漏缝地面,配套安装专门沟渠管道,或采用多量人工干清粪,通过脚踩踏的办法促其多余粪便从漏缝板掉入地下沟渠,等积蓄到一定量粪尿时,打开活塞,其污物经管道流入有顶棚的大容量储粪池,最后粪尿集中自然发酵,或通过固液分离进入沼气发酵系统,依托种养结合法加以转化利用。
3.1.4 在条件良好地带推广“零排放”样板模式
2017年,要在有条件的猪场,把木屑、谷壳、米糠等按比例混合后,再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猪舍垫料的方法,一方面微生物可将生猪排出的粪尿作为自身活动的养料加以吸收、利用、转化,每天可免冲水,免清扫,零排放,一般常规管理猪舍垫料即可。经过1~2年的微生物转化利用后,生物垫料可用于还田、种果、种菜等有机积肥。
3.2 渔业污物防治
3.2.1 科学规划水产布局
2017年,渔业养殖密度必须适度,不仅要对具体养殖区域水环境容量进行测量、核算和分析,还要根据其水体容积对污染负荷的承载能力做出客观评价,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负荷不致于超过水体环境的自净能力,决定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确保科学规划水产布局。
3.2.2 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除了要加强科技服务,更新养殖观念,重视养殖过程管理外,更重要是提倡使用优质苗种,及时淘汰病态苗种,有效减少养殖自身影响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要大力发展区域或局部的循环养殖,不断节约水资源,破解渔业自身污染难题。
3.2.3 合理使用养殖肥料
水产养殖要注意合理使用养殖肥料,进一步开发水产专用的无污染生物复合渔肥,尽可能使用配比科学且利用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以及无毒无害无残留的渔用药物、添加剂和环境改良剂。通过合理使用肥料、饲料等投入品,推广生态防治,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利用量。
3.3 屠宰加工业污物防治
3.3.1 依托污水处理改善水环境
2017年,要采取物理、化学、活性污泥、生物过滤等办法,通过普通生物滤池、生物滤塔、生物转盘等设施对屠宰加工的污水进行处理,有害物质去除率可达到95%;同时,通过过滤、沉淀、消毒等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水质可达到国家标准,剩水用于冲厕、清洗圈舍、清洗车辆、再生加工等,实现变废水为好水后,大大节约水资源不说,还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
3.3.2 利用胃肠内容物变废为宝
2017年,可采用腐熟堆肥、药物处理等办法加工畜禽粪便、病害肉残殖及胃内容物,实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目标。同时,利用畜禽粪便中含有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制作动物性营养食品饲喂草食动物。粪便中最有价值的营养物质是含氮化合物,其中禽粪用作饲料最普遍、效果为其它动物粪便之最,可推广饲喂牛羊用,其中非蛋白态氮可被瘤胃中的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经再度被牛羊吸收后,其效果将为世人惊叹。
3.3.3 积极应对病害动物肉类污染
2017年,我们要在利用病害动物肉类及其粪便废弃物腐败后的厌氧细菌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广泛运用到解决温饱、接线发电、家庭照明等方面,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沼气,达到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利用轻度病害肉的骨头和胃肠内容物进行加工处理,开发动物饲料新产品的添加剂,通过把成分做分离法处理,通过采取化制化手段获取油脂,提取化工生产原材料。 □
X713
C
1006-4907(2017)02-0017-04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2.008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