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不通之院”的功能
2017-02-27钱逸馨
钱逸馨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215000)
苏州园林“不通之院”的功能
钱逸馨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215000)
将《浮生六记》中出现的名词“不通之院”进行解读,经过对苏州几个保存完好园林的调研,对其中所出现的“不通之院”进行归纳,试图研究总结其功能。
不通之院;苏州园林;天井;院落;模糊空间
1 苏州园林“不通之院”概念及出处
清朝乾隆年间文人沈复于《浮生六记》中谈园林虚实相生手法时,曾提及不通之院一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1]”本文所指“不通之院”可将其具体化为不具交通功能的院落,即无法由此通向另一处的院落。
2 “不通之院”的物理功能
“不通之院”既无交通功能,常人游览时便觉得这是“无意义”的空间。确实,这些空间看似并无意义,又减少了空间利用率,有的种上植物或摆放山石,尚且具有观赏价值;而有的却只是稍有铺装。实际上,这些空间似水一般流动于建筑之中,以不同的形态穿插于园林建筑中,作为园林中的一部分,起到采光、遮阳、通风、借景、排水、防火、适应气候、体现意境美、过渡、联系室内外空间、增强空间层次感、空间形式的多样化、虚实呼应等多种功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
2.1 采光遮阳、通风拔风
江南民居室内厅堂宽敞,各个房间进深较大,故对房间的通风和采光条件要求较高,采光和通风是“不通之院”最为主要和广泛的功能,几乎所有的“不通之院”都具有采光通风的功能。
苏州气候相比北方夏日较为炎热,日照强度大、时间长,所以苏州园林中的“不通之院”被建造得狭窄幽深,适宜的四周出檐长度、屋檐高度和“不通之院”尺度使室内避免了阳光的直接暴晒,为住户的起居活动营造了阴凉的环境。而苏州建筑的粉墙在“不通之院”中成为一个反光板,散落在园林中各处的“不通之院”,为室内创造了舒适柔和的漫反射光环境,在采光的同时避免了阳光直射,减少了室内眩光。
苏州地区梅雨季节长,阴雨连绵,温高湿大,天气闷热潮湿故器物易霉,所以对自然通风条件要求较高。江南民居建筑设计时,门与窗、窗与窗都是尽量对齐,这样就能形成“穿堂风”。[4]分散式“不通之院”在不同空间的空气流动过程中充当了最主要的风口,既能引风,也能排风,起到拔风井的作用。夏天天气炎热时,厅堂等开敞的室内空间与“不通之院”狭窄的空间之间的空间尺度变化造成空气压力差,从而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把热空气拔出,而凉空气不断补充到其中,这样形成空气的对流,对于建筑内部气候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在季风季节,在热压与风压的共同作用下,配合可调节的门窗,则可以达到理想的通风效果,从而提高居住者在居住过程中的生活舒适度。[2]
2.2 排水、防火
苏州园林中建筑物的坡屋面一般皆向“不通之院”内坡,将雨水快速汇聚到各个院中,叠铺的瓦面又控制了雨水较慢的流速,使水通过院中设置的地漏流出房屋汇入排水网络,或给院中所种植的花木,通过流速适当的雨水给土壤和植物提供水分。同时,在整座建筑中,沿着中轴线的地面设计得较高,雨水可以自然流向两侧收水口,以保持院内的干燥,而且有助于减少建筑内的湿气。[3]
另一方面,水在古人的意识中代表“财”,从天而降的雨水仿佛上天赐予的财富,利用坡屋顶将其聚集到院中,称为“四水归堂”,是古人“积聚为本”意识的体现。
在“不通之院”与四周高墙的同时作用下,“不通之院”在失火时形成一个大烟囱,产生抽吸火焰、外排烟雾的功能,苏州园林通常有多个堂屋,此时“不通之院”将它们分割开来,当某处失火时隔离、阻止火势蔓延,具有划分防火分区的作用。
2.3 利用和处理空间死角
将园林中的空间死角作为不通之院的形式之一处理和利用,在隅角或边沿空间通过在“不通之院”中设置地漏或种植花木,屋檐引导雨水流入,既解决空间死角的处理问题,又同时具有排水功能。
3 “不通之院”的心理功能
3.1 过渡和分割
“不通之院”能够缓和空间交替形成的突兀感,使不同空间之间的衔接更趋于柔和。它们的存在使内外空间的交替变得缓和,避免了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而引起人们在心理上的不适应,它们是内外空间的和谐中介,也形成了心理情感上的交融过渡。[4]
3.1.1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
“不通之院”位于不同功能区域之间时,作为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过渡空间,不但满足了各空间采光与通风的要求,而且为人们从一个功能分区步人另一个功能分区提供空间上、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过渡,同时作为它们之间的分割空间,使二者空间有所界定。
3.1.2 室内外空间之间
“不通之院”位于室内外空间之间时,是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沟通、过渡空间,既可以从中感受与自然空间的联系,又不完全与室内空间割裂,借鉴室外的景色和光线,从而加强内外空间的交流,使它们互相渗透并使之统一融合;同时将室内外空间进行分割,平衡了外部环境对建筑的各种作用和影响。
3.2 私密性、安全感
“不通之院”创造了一个较为私密的室外环境,分散在住宅内部各个区域,分隔住宅的同时能够保证住宅内部不同角色的各家庭成员的领域感和私密性,使得不同功能空间的边界更清晰。位于室内外空间之间时,避免了室外对室内的一览无余,起到“阳台”的作用,加强了室内空间的私密性,既让人们感到身心依旧处于建筑的保护下,又带给人们宽松自如、从容不迫的的心理感觉。
3.3 亲近自然
由于苏州园林面积有限,因此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许多幽静的环境,或在连续的建筑之间插入不同景色的过渡空间,来增加园景的变化,就只能采用“不通之院”这些尺度较小的庭院来加强与自然的交流,为园林内部的借景提供了实现基础,在“不通之院”的侧围合面上通常设门窗,以运用借景手法摄取院内的景色,使园景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从而扩大视觉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创造“步移景异”的效果。
3.4 体现意境美
空间意境与自然景观有着密切的关系,“不通之院”的过渡特点使得自然景观烘托出意境美。例如将就建筑、山石和花木等融合起来,将远景和近景联系起来,创造出虚实相生的无穷意境。在“不通之院”中植一片竹或置一山石,以粉墙为画布,门窗为画框,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不通之院”通过其多样的存在形式和无穷的变化丰富了人在空间中的体验,创造出宛自天开的天然意境。
3.5 哲学意义
“不通之院”的设计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两种指导思想,“天人合一”与“贵和尚中”。“天人合一”思想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不通之院”是在建筑中实现与自然相融的空间,且通过其设计对人的居住环境产生好的影响,实现原主人隐逸于山水的愿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还具有将人的视线从封闭的内部空间引向苍天,具有与天合一的深意;“贵和尚中”则是从中国传统理念中“和为贵”与中庸理念出发,从园林空间的表现上体现出“含蓄美”,即避免绝对的单一功能空间,创造多元化的流动空间、混合空间和模糊空间的园林特征。[5]
3.6 空间层次感
“不通之院”作为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通过对空间序列的梳理丰富了建筑空间层次感,建筑功能排布更具秩序性和整体性,功能空间的分类更明朗、边界更清晰,将其中的景物引入到周围的内部空间中,因而具有空间渗透的特质,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不通之院”的存在使若干相邻的独立空间连接,室内外空间或不同功能空间都通过“不通之院”将其打通,形成层层递进、气息流通的关系,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渗透。又通过其特殊的尺度,使其与周边包围的房间构成尺度和空间方向上的对比,丰富了园林空间的空间变化;通过对其自然环境的创造形成许多“透气”的空间,将其自由幽静的自然环境与周围严整朴素的人工室内空间进行对比,创造丰富的空间感受。
[1]沈复著.浮生六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管宁彤.探究江南传统住宅天井空间在“零能耗”建筑中的应用——以苏州东花桥汪宅为例[J].江西建材,2016,02:29~30.
[3]贾静怡.天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J].中华建设,2016,01:94~95.
[4]张云飞.浅析传统民居建筑中模糊空间的情感内涵[J].美与时代(上),2012,06:66~67.
[5]曹星渠.苏州古典园林中“灰空间”的应用初探[J].现代园艺,2013,07:55~57.
TU986
A
1005-7897(2017)18-0078-02
2017-9-13
钱逸馨(199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研究生在读,建筑与园林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