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沉睡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密码
2017-02-27
甲骨文凝聚了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杰出智慧,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世界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之一。全面破译甲骨文,不仅会找到中华史前文明的文字密码,还会让世界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华文明。
“一片甲骨惊世界”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成熟的汉字,也是近代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相传,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甲骨文能让我们穿越3000多年历史时空隧道近距离观察殷商社会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其实,甲骨文传奇的背后是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说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成熟的表现不单纯在于目前发现的文字实物及已经释读出的字数众多,更在于这些字的造字结构之复杂。我们熟知中国汉字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被称为“六书”。甲骨文中除了有部分象形字之外,六书中的其他方法都可找到大量实例。
由于甲骨文最早发现发掘于殷墟(今河南安阳),郑州亦有甲骨出土,然而带刻字者极少,故甲骨文又称为“殷契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绝大多数都与占卜相关,因此甲骨文亦被称为“卜辞”。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的出土,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最近,一则有关中国文字博物馆斥巨资,以“破译单个甲骨文奖励10万元”的天价悬赏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称,这批需要释读的疑难甲骨文,总量近3500字。换言之,这次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破译甲骨文的奖励基金,将达到3.5亿元人民币。这也说明甲骨文的破译工作绝非轻而易举。
而全面破译甲骨文,将能找到中华史前文明的文字密码,会让成千上万沉睡在各大博物馆的甲骨文得到客观准确的释读。
让世界重新发现中华文明
100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惊”了天下。今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来自三千年前的文字成为人类文明中共同的记忆。
此次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今年11月初,习近平主席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故宫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文化的对话。让特朗普大呼“great”(棒极了!)的,是数千年来不曾中断过的中华文明,是数千年来不断传承这种文明的中国人。
文明的起源承载于一片片甲骨之上。甲骨文让我们穿越3000多年历史时空隧道,近距离观察殷商社会。在甲骨文中,我们能看到祖先们的思维方式。从甲骨上的记载,能了解医学、祭祀、科技、生产生活、社会制度。
以文字为代表的文化,是一个文明最值得珍视的财产。有了不曾断绝的文字与文化,每个中国人不但跨越着地域彼此相连,更与五千年中的一切相连。而赋予甲骨文连绵不绝生机的,正是横贯五千年长河的中国人民。是他们推动着历史发展,带动着不曾中断的文明吐故纳新。
新时代的国家命运,不仅需要强大的国力,更需要为世界普遍认可的文化支撑。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已不仅仅属于中华文明本身。这种刻在“龙骨”上的文字,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每一位“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