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铁人』时代『异类』
2017-02-27
文坛『铁人』时代『异类』
他每天只有两个多小时睡眠时间,朋友们戏谑地说他可搏中国文坛『铁人三项』。
何香久在《金色大地》拍摄现场
何香久自诩说他生活在清朝。
他看线装书,用毛笔写信,能写一手漂亮的骈四骊六的古文,不会上网,不会玩微信,不会打字,不开博客,没有QQ号,不会发电子邮件,不懂电子购物,不会开车(甚至不太认识汽车品牌),不会换灯泡(以前螺丝口的能换,现在则不能了,灯泡坏了拿两包烟请小区保安帮忙),不会跳舞,不会打麻将……总起来一句话,他离现代生活真的是十分遥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是个异类。
他不是有意识地抵触这些现代化的东西,更不是故意拿自己的短板来标榜,以彰示个性。他是真笨,对这些没一丁点感觉。在沧州他算是较早有电脑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被评为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奖品就是一台电脑。他问铁凝,玩转这东西得花多少工夫?铁凝说大概半年就可以。他回到沧州就把电脑抱到政协去了。那时政协文史委正在编《沧州通典》,苦于没有电脑,而他又没有花半年工夫的耐性。比他年长得多的报社总编刘桂茂先生为教他上网,倒请他吃饭,吃了好几顿也没把他教会,气得说了一句话:“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他也算是较早有手机的那拨人,从“大哥大”时代就开始拥有移动通讯设备,用上了当时“土豪”们才有的“半头砖”,但他直到现在还在用一种老式的翻盖手机,连彩信都接收不到。人家笑他老土,劝他换个“触摸屏”,他说:这款手机我一次买了四个,就是怕以后更新换代买不到了。
他甚至不旅游。开会到什么地方,会议一结束夹包就走,对方安排的参观项目一概谢绝。所以他走遍了全国竟没有在一处名山胜水驻足。听别人谈某地风景形胜,茫茫然一头雾水。他不但没出过国,连“境”也没出过,港澳对于他,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所以他出版了上百部书,竟然连一篇游记也没写过。
2006年4月12日,“文学泊头大型梨园笔会”在泊头市召开。何香久陪王蒙到泊头梨园采风。
只有晚上十点半到早晨五点半,才是他写作的时间。每天只有两个多小时睡眠,而且中午一般不睡,小时候父亲以孔子批评“宰予昼寝”来警戒他,所以中午阅读的习惯就养成了。人们戏谑地说他可搏中国文坛“铁人三项”,殊不知,他对“累”这个字有着比常人更深的体味。
1990年,他住在人民日报社,校理《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的清样,通常工作到凌晨。有一天半夜,从报社11号楼回院外的招待所,不过二三百米的路,却怎么也走不回去了,躺在院子里草地上酣然睡倒,醒来时太阳初升,周围栖落着一群喜鹊。
于是他长了一件本事,就是在车上睡觉。
出长途,可以一睡几个小时,平常哪怕有十几分钟的行车时间,他也能见缝插针地睡一觉。像骆驼能囤积食物和水一样,他也能用“零头布”的时间把睡眠做有效的调剂。
和他写作的体裁一样丰富的,是他的阅读。
他的藏书曾比他所在的这座三线城市的图书馆还要多,足可以装备一个中型图书馆。仅是不同版本的《四库全书》就购置了四套(文津阁本、文渊阁本、漓藻堂本、续修本),这在全国个人藏书中,怕是少有出其右之人了。他着力搜求古本善本,一旦访得,倾尽家产而在所不惜。前些年,曾发生过他的藏书把房子楼板压坏,房管部门勒令其迅速搬移的事件,被传为一时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