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籽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7-02-27杨月杨倩张敏
杨月,杨倩,张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耳穴压籽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杨月,杨倩,张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疗法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耳穴压籽疗法,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周后,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症状积分治疗后研究组降低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方面两组相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基础治疗联合耳穴压籽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耳穴压籽;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破裂、表面血小板聚集和(或)冠脉受刺激痉挛,致局部心肌细胞血流量减少,而使缺血加重。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冠心病心绞痛成为人类常见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冠脉严重粥样硬化改变导致冠脉管腔阻塞或狭窄,或在此基础上痉挛,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冠脉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坏死的一种心脏病。马晓昌等[1]通过研究冠心病的辨证分型、血瘀证积分及冠脉造影结果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狭窄支数均较其他类型重。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多因瘀血致心脉痹阻而发病[2-3]。其发生多与脉络瘀阻密切相关,即所谓“不通则痛”。《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因寒致瘀、气虚致瘀、因怒致瘀、脉涩不利而成胸痹心痛的记载,而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我科运用耳穴压籽疗法治疗心血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二科病房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6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0年版)[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按照入院顺序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60.87±6.37)岁。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为(61.63±5.87)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危险度度分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50~70岁之间住院患者。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心血瘀阻型。③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且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低危险组、中危险组的患者。④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①经检查确诊患有冠心病急性心梗,或有中度、重度心绞痛以及严重心脏疾患、重度神经官能症、甲亢、颈椎病、更年期症候群、及胃食管返流所致胸痛患者。②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室上速、病窦等)、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高血压(Ⅲ级)患者。③合并造血系统、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患者。④哺乳期妇女或妊娠,过敏体质或对耳穴贴过敏者。⑤合并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或自身免疫病及高热、感染疾病。⑥3个月内已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研究,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研究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压籽。择耳穴及制作耳穴压籽:主穴为神门、心、小肠、交感、皮质下,配穴为肝、胸、内分泌、肾上腺。王不留行籽为压籽所选材料,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应用之前先用沸水烫洗2 min,然后进行晾晒,晒干后装瓶备用。具体操作方法:用镊子尖端轻轻按压耳部相应穴位,直到找到阳性反应点,即局部有疼痛、胀痛、发热、酸麻感觉即可。然后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待干,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 cm×0.6 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将其夹住,贴附在所选用的穴位上。操作后告知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30~60 s,其按压强度以病人感到疼痛但能忍受为度,两耳交替进行,王不留行籽胶布3 d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于西医基础治疗,包括: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日1次静点;拜阿司匹灵100 mg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日1次口服,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0.5 mg。
2.2 评价指标
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分别于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基础上通过分析疗效性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其中,疗效性指标包括如下:
(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的标准制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冠心病心绞痛记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颁发)。
(3)心电图疗效评定: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1979年9月,上海)。
(4)硝酸甘油停减率判定标准:停减率:(治疗前用药片数-治疗后用药片数)/治疗前用药片数×100%。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危险度分层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为χ2值,2)为t值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中医临床证候疗效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记分经非参数检验,治疗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具有明显差异,说明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均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比较
3.4 干预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经过两周的治疗,运用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例数,结果示P=0.937,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心电图疗效上,无明显差异。见表4。
表4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3.5 干预后两组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
经过两周的治疗,研究组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均通过服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经过治疗后,硝酸甘油停药为9例,减药为18例;对照组30例患者在治疗前亦均服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治疗后,5例患者可停药,14例可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经统计学处理,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5,P<0.05)。见表5。
表5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硝酸甘油减停率比较(例)
4 讨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的范畴,其心血瘀阻型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及臂内侧,伴有胸闷、心悸不宁,舌质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其病机为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法为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耳穴压籽是中医的特色疗法,通过耳穴贴服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充分利用经络和药物对疾病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6]。治疗时选取神门、心、小肠、交感、皮质下为主穴,配穴为肝、胸、内分泌、肾上腺,刺激耳部上述特定部位,产生相应的作用,进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主血脉,刺激耳穴心区可以调整气血、通畅血脉,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刘丽芝[7]、王富春[8]、蔡荣林[9]已研究证明,通过贴压冠心病患者耳神门穴可降低心率,改善冠脉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功,并抑制冠心病患者血栓的形成。徐欢[10]研究耳压神门等穴位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心与小肠穴相配,可舒筋活络,调畅气血运行,通则不痛,故刺激小肠穴有助于改善心肌血液循环及功能。交感具有调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平滑肌痉挛,调节血管的舒缩的功能,改善冠脉供血等作用。西医研究发现刺激耳穴皮质下区,具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及大脑皮质思维活动,具有镇静、止痛作用。王不留行籽为压籽所选材料,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
通过耳穴压籽可使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经络的传导可致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在中医治疗方面起到活血化瘀、缓急止痛作用[11]。耳穴压籽还能够提高痛阈值,止痛效果明显,协同达止痛作用。调节经络使迷走神经被激活,从而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及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
本临床疗效观察的结果表明:耳穴压籽可明显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的症状和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本研究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胸闷、胸痛等中医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耳穴压籽疗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心绞痛症状改善的分析,本研究对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方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耳穴压籽疗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更好的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可能为当刺激耳部相应穴位,激活人体反馈调节系统,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机,通脉和血的目的,进而达到改善心肌供氧,改善冠脉血液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的临床的症状。心电图疗效分析,本临床观察中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7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不具有统计意义。在心电图疗效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硝酸甘油停减率提高的分析,本研究中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90.00%,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耳穴压籽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明显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型)患者的硝酸甘油停减率。
本临床疗效观察充分说明耳穴压籽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改善UAP(心血瘀阻型)的疗效方面起到良好作用。在选穴方面,本临床疗效观察选取心、神门、交感、小肠、皮质下为主穴,配以胸、肝、内分泌穴等。以脏腑理论、穴位功能为根据,充分体现选穴原则。各穴位配合应用调节人体脏腑机能,阴平阳秘,可使疾病尽早痊愈[12]。另外,耳廓上分布着极其丰富广泛的神经血管淋巴,它们之间相互交织,故通过耳穴压籽可使耳廓神经体液途径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从而达到调整气血阴阳,调理脏腑机能的目的。所以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耳穴压籽法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更好的疗效。
本组研究选取了60例患者做临床疗效观察,客观疗效指标少, 造成疗效报道普遍偏高,并且多从某一侧面个体认识,疗效标准不统一,且多无严格的对照研究。因此今后在应在各个方面予以提高,以充分发挥耳穴压籽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独特的优势。
[1] 马晓昌,尹太英,史大卓,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相关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9):654-655.
[2] 郜燕霞.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3):139-141.
[3] 杨佳瑞,刘东方.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2):85-87.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5(6):409-4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1.
[6] 于年福,张佩青.著名老中医张琪治疗冠心病的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1987(6):13-15.
[7] 刘丽芝,陈俊琦,吴秋萍,等.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针刺神门穴影响心率的机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45.
[8] 王富春,洪杰.经穴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3.
[9] 蔡荣林,胡玲,吴子建,等.电针“神门”“太溪”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效应比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6):818.
[10] 徐欢.耳穴压籽改善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5):54-55.
[11] 刘战平.乐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50-1351.
[12] 冯润芬,罗陆一.通心贴心俞穴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1): 47-48.
2016-04-08
2016-05-09
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Z2010019)
杨月(1972-),女,硕士,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法及护理。
*通讯作者:张敏(1980-),女,硕士,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及中医护理科研。
R256.22
B
1002-2392(2017)01-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