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卫国这五年
2017-02-27
一大批国产主战装备首次亮相“9·3”阅兵,充分展示了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支撑武器装备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全力铸剑,强军卫国。这五年,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建设和重大科技工程实现新跨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计划全面完成,战略威慑、信息获取、防空反导、远海防卫、水下攻防、远程投送、电子对抗等能力大幅提高。武器装备体系向高新技术为主转变,自主供给能力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五年来,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列装部队,推动我军实现战略转型。一大批国产主战装备首次亮相“9·3”阅兵,彰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实力。如此短的时间,如此高密度的成果展现,充分展示了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支撑武器装备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中核集团:不折不扣落实强军首责
高质量完成核军工科研生产任务。中核集团按照“不折不扣地落实强军首责”的要求,传承军工精神,弘扬军工文化,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全力推进核军工科研生产各项任务,打好战略核力量建设攻坚战,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节点基本实现。军用核动力研制任务扎实推进,相关工程取得新的进展。相关产品成功下线,标志着生产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军用核技术预研工作稳步开展。
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核集团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在运核电机组达到16台,总装机容量1326.1万千瓦,2016年全年实现发电量875.26亿千瓦时。整体运行指标连续4年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推进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台蒸汽发生器研制成功,首炉元件实现批量生产。国内首个千吨级绿色铀矿山新疆伊犁大基地全面建成。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投产,AP1000燃料元件自主化生产线全面建成,具备生产能力。军工退役治理专项按计划顺利推进,中低放废液处理处置路线全线打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全面形成,飞凤山处置场开始运作。核技术应用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核医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放射源及工业应用、辐照加工业务稳步发展。
航天科技: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航天科技集团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
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交会对接任务和空间实验室任务先后取得圆满成功,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按计划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使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全面实施,实现多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保障作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已建成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并稳定运行,预计2020年完成全部建设形成全球导航服务能力。在进入空间能力发展方面,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成功首飞,形成了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运载火箭型谱,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2016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航天科技位居第一名,连续13年获评A级,连续4年在军工企业中保持第一,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连续两位数增长速度。2017年世界500强排名第336位,较2015年首次入榜的名次上升了101位。
航天科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
航天科工集团不断构筑起更为完备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等各个领域,部分导弹武器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
“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长剑”啸天、“鹰击”长空,一枚枚导弹犹如神剑高悬,振我国威。抗战胜利阅兵仪式上,航天科工导弹家族以前所未有的阵容出击:10个型号参加地面装备防队,2个型号参加空中梯队,多型装备属于首次亮相,全部受阅装备覆盖了“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各个区域。航天科工以强大的实力展示了捍卫国土安全的决心与信心。
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 二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 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人民日报》
↑辽宁号航空母舰
创造我国商业发射最快纪录的快舟火箭、服务于88万企业用户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涉及上万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系统、能给地下管线做“CT扫描”的探地雷达、海鹰无人机……这些高精尖“中国制造”的背后都闪耀着同一个名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空工业:凌霄踏歌 蓝天铸剑
五年来,航空工业加强对航空武器装备体系近、中、远期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以空中进攻、战略投送、战略打击、侦察预警、舰基航空、空基反潜、无人作战、空天作战、电子作战、陆上立体机动为代表的装备体系能力建设,一大批新质航空作战力量陆续装备部队并形成作战能力,为我军战略转型和有效履行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空中进攻能力方面,代表我国航空工业最高技术水准的歼20飞机横空出世,使空军综合作战能力跃上新台阶;歼10系列飞机、歼11系列飞机陆续装备空海军部队,三代和三代半飞机已经成为我国空中对抗力量的主体。战略投送能力方面,运20大型运输机正式列装部队,使我军提升战略投送能力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战略打击能力方面,轰6K轰炸机等远程精确打击装备交付部队标志着我军空中远距精确打击能力逐步形成。侦察预警能力方面,新一代空警500预警机装备部队,为信息化联合作战配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远海作战能力方面,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战斗机走向深蓝,有力支撑了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战略转型建设的深入推进。无人作战能力方面,以“翼龙”系列为代表的察打一体化高端无人机研制成功并出口海外用户,打破了西方长期垄断的局面。立体作战能力方面,直10、直19、直8系列直升机大规模装备,有效支撑了陆军由平面陆军向立体陆军的转变。飞训能力方面,航空工业第一次与世界同步研发、同步推出、同台竞技的高级教练机在走出国门的同时装备了部队,极大地提高了第三代、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训水平。
中船集团: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提供一流装备
中船集团始终坚持“军品第一”和“对未来战争胜利负责、对海军官兵生命安全负责、对舰船装备质量全寿命周期负责”的“三个负责”精神,把履行强军首责、支撑国防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和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中船集团立足“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深入推进“交付装备”向“交付全寿命战斗力”转型,大力提升装备战斗力和体系贡献率,不断强化装备体系顶层研究、总体设计、总装建造“三位一体”总体研发机制,持续提升总体研制、系统研制、核心设备研制三大核心能力建设,狠抓装备质量建设,按期优质完成了包括航母工程、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在内的军工科研生产任务,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成功下水,中船集团在海军装备建设体系中的战略占位进一步提升;积极开拓军贸市场,做大做强军贸业务,持续加强装备服务保障,有力保障了海军执行亚丁湾护航、“海上联合军演”等重大任务。
中船集团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主业、提质增效、防控风险,实现了持续增长、持续盈利,经济总量翻番增长,经济效益全面完成国务院国资委稳增长目标,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行列。造船完工稳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16年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位居全球第一。产品结构向高端跃升,在建高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50%,相继承接或交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船)、VLGC、2万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制极地甲板模块运输船、亚洲最大的10万吨级半潜船等高端产品。
↑机动雷达方队经过天安门
中船重工:以军为本 兴装强军
五年来,中船重工承担了航母、核潜艇、驱逐舰、护卫舰、鱼雷、水雷等所有主战装备研究设计任务和重点工程绝大部分海军主战装备的科研生产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力促进了我国海军武器装备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的持续提高,推动了海军装备全面升级换代。特别是航母工程方面,辽宁号航空母舰完工交付,实现了我国航母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首艘国产航母提前1个月高质量安全、顺利下水,实现了从辽宁舰研仿设计、修复续建到中型航母的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跨越,技术水平处于世界中型航母前列。
中船重工注重以兴装强军目标牵引军工改革,不断提升保军能力。所属渤海造船厂由以前的军、民一套班子、统一管理调整为两套班子、分别运营,并通过交流任职充实加强军工领域领导力量,更加集中精力抓好军品科研生产,有力提高了核潜艇建造质量与效率。大连船舶重工与山海关船舶重工整合后,能够集中更多资源保障军工任务。
兵器工业:出色履行军品核心使命
兵器工业集团始终坚持把军品科研生产作为最重要、最核心的使命,主动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要求,推进实施了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大力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领域研究,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三军作战效能。为我军提供了以三代坦克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大幅缩小了我国陆军主战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提供了坚实支撑,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排名在十大军工集团中连年领先(2014~2015年第1名,2016年第2名)。瞄准实战大力提升装备质量,全面推行军品精益研发,着力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倾力打造“精品工程”。作为牵头单位,圆满完成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以及我军多次大型实战实兵演练等重大活动的装备保障任务。96B主战坦克等参赛装备在2016、2017年国际军事比赛中表现优异,赢得军方高度评价。
连年打赢提质增效“稳增长”攻坚战,利润总额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营规模在军工集团中名列前茅,军贸出口成交稳居军工集团首位,世界500强排名从2012年的205位上升到2017年的135位。
中国航发:以心铸“心”
朱日和大阅兵现场,百余架“战鹰”呼啸着划过长空。由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研制、生产与保障的七大系列发动机、两型燃气涡轮起动机等14型近600台套装备一同参与检阅。
一个主业,动力强军、科技报国;业务、资源、精力全面聚焦干好“两机”专项这个战略核心;两个市场,军用民用两大市场;三大战略,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四项重点,自主创新、军民融合、深化改革和强化党建,这些是中国航发不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