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耘中积累在探索中前行
2017-02-26亚森·沙地尔
亚森·沙地尔
(新疆库车县第六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我在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很用心去做,很用心去感受的,在耕耘中体会,在体会中成长,在成长中升华。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失败之后,我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之后又不断地探索前行,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这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收获颇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27-01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地教师也在潜心摸索,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作为一名偏远省份的普通班主任教师,为了能让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学生敬仰的好老师,为了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效果,打造优秀班集体,我一直辛勤地耕耘在班主任领地,并在耕耘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回顾几年来的班主任管理生涯,盘点探索改革的经历,我感触颇深。现略作如下总结,和同行们分享。
一、要宽以待生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老师受学生尊敬惯了(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容易养成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潜意识心态。社会进入了张扬个性的时代,五花八门的歌星大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迎合了孩子们的叛逆心理。作为班主任,如果没有一点容纳“异己”的量,老是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那时候……现在,唉!……”让这些成了口头禅,那你一定活得剑拔弩张。比如,曾经有位任课老师发现在课堂上有学生边听课边喝水,该老师因此很不高兴,让学生站起来,学生很不服气,反驳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水,而且我口渴是突然发生的事,难道宁可渴死也要遵守纪律吗?”老师听了很是生气,责令该学生下课后去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了解了缘由后笑了,学生看到班主任笑了,紧张不平的情绪也随之缓和了下来。班主任说:“我今天要表扬你。”学生一愣,以为班主任是说反话。“我表扬你三点,”班主任见自己的话收到了效果,接着说,“你处处以《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说明你的心里有一根绳子,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另外.你能站起来回答老师,说明你很懂礼貌,这也印证了你对《规范》的遵守;其次,你很珍惜生命。”学生露出了羞涩的神色,连连说:“老师,我错了。”
班主任反问:“你错哪儿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喝水。”班主任说:“很好,下去想一想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喝水?并把这个观点阐述清楚,写一篇议论文。”班主任的大度和智慧,换来了学生深刻的反省并行之于文:“我们的行为除了法律规章必须遵守外,还要符合道德规范,不能以《中学生行为规范》没有规定为理由钻空子。《规范》没有规定上课不准喝酒,你能喝吗?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毋须规定,何况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我们作为学生的反而举杯畅饮,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可见,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容易,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更不容易。作为班主任老师,遇到一些问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宽以待人,善于包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向健康之路迈进。
二、善用赏识教育
林肯曾说,人人都渴望受人称赞。这种渴望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克利斯大林多福瑞恩爵士在石头上设计出诗篇;徐悲鸿对齐白石作品的赞许,熊庆来对华罗庚论文的肯定,使中国多了位艺术家和科学家。教育也不例外,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赏识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苦口婆心的说教。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的,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由于赏识教育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潜能,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善于尊重學生的意见,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和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心理学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缺乏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出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到80%以上。所以,赏识学生对发挥其聪明才智十分重要。因此,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于捕捉、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加以不断地赞扬、鼓励,使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善于引导,先扬后抑,使其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醒悟,内心产生一种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愿望。这样的教育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把握好师爱的教育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无声运用于教育工作中指的是在进行感化时无刻意教育的痕迹,朴素自然,了无声息,但效果极佳。师爱就如同和煦的春风,无声的拂过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无不出自爱的目的,但惟有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苏雹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意图应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班主任教师应化粗暴的批评斥责为关爱与信任,这样才能于无声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教育的效果。
师爱是崇高的,深刻的,这也需要我们正确领悟探索师爱的深刻、崇高,走出师爱的误区。我们要以人格、文化、智慧、情感去影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感受,而不是装摸做样的平易近人,是建立在平等与真诚的基础上的。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以免让大部分学生被遗忘,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班主任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
结语:多年来,我始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我用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我渴望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渴望着他们将来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不断摸索着这门艺术的方法,以期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金乾波.做个宽容的老师[J].中国教师;2006-(11).
[2]崔小斌;周芳丽.师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