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研究
2017-02-26徐少华
(河北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在文化产业中人才的不足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关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基本停留在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人才的管理和社会培训等局部问题的探索,缺少针对具体地域的系统完整研究。本课题研究从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基本理论分析入手,就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简要阐述;在对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对人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通过政策法规、人才投入、培养培训、优化配置、评价、引进、激励及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10-02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把行之有效文化经济政策法定化,健全促进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制度规范。中央和省委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针对河北省自身所具备的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优势,以11个地级市中的主要县市的县域特色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而合理化的建议,以便河北省在发展县域特色文化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更加迅速。
一、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及其现状
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指利用河北省丰厚的特色文化资源和显著的区位地缘优势来带动河北省县域的发展,从中发现有利县域发展的支柱企业和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带动整个河北省的经济稳定发展和创新经营。从优厚的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来看,它是特色文化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的根本。众所周知,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又是在县域文化产业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新支柱产业的培育。
(一)历史渊源久远的燕赵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河北这块风水宝地,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其历史悠久,成就了许多文化名人,比如历史方面,如老将廉颇、张飞、赵云等;文化方面,如思想家荀子、董仲舒等;政治方面,如名相蔺相如、廉洁纳谏的魏征等等。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在我们河北省留下了许多关于这些名人的历史文化古迹。除此之外,河北省还有古长城、著名的避暑山庄承德以及其临近的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具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二)具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
在肥沃的燕赵大地上,河北特色民间艺术文化可谓遍地开花,层出不穷。比如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河北戏曲-----河北梆子、评剧唐山皮影等;独具风采的民间曲艺-----常山战鼓,乐亭大鼓等;还有做工细腻的民间工艺-----定窑、瓷窑、武强年画等;具有传承健身和武艺于一身的民间武术和杂技----沧州八拳、廊坊八卦掌、吴桥杂技等。
(三)让祖祖辈辈都铭记的红色革命文化。
在河北省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党中央曾经在这里指挥过著名的三大战役,而且这里曾经也是闻名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据点之一,所以说它拥有着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除此之外,河北省的红色革命文化还包含着“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遗址等。
二、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
河北县域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现状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第一,在特色定位方面,缺乏创意,导致产业化水平不高。比如一些旅游景区,对其深层次的开发不够,只停留在旅游观光的层面,导致旅游资源匮乏,缺乏精品旅游竞争力。第二,对于特色文化品牌创新不足,许多县城不能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很好地利用品牌的魅力创设特色文化品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让自身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第三,整体特色文化产业在投资融资这块处于不健全的体制中。由于河北省许多县市发展水平有限,直接导致了财政方面的紧张与匮乏,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无法满足特色文化产业的很好发展的需求。第四,从人才方面来说,特色文化产业缺乏专业人才。就目前来看,特色产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发展不均衡,导致了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从而在策划、创意方面就存在着严重的短板。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河北省限于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与整体文化产业布局不符。也就是说,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现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体现限于文化特色且整体素质水平较低。另外,河北省诸多县域文化型企业对于相关产业人才的需求定位也存在诸多差异。据相关资料统计,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年所需产业人才的增长数在10万左右,而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则不超过5万人。同时,这些文化产业人才大多集中于区域中心城市,而县域单位保有量比较低。这也就意味着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落到实处,且产业主流人才的素质水平和经济待遇较低。从行业产业的布局来看,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人才主要分布于旅游业、广告业以及文化职能事业部门。在其他文化产业中,人才的布局并不合理。例如河北梆子、乐亭大鼓、吴桥杂技、藁城乱弹这样的传统文化产业人才相对来说少的可怜。
三、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优势。
从河北省县域文化的布局来说,历史、人文、戏曲、旅游等产业全省都有分布,且相似程度比较低。从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优势有利于各地主推自己的文化项目。如果各区域之间能够做到良好的配合,那么这些文化产业就会得到空间集成化的操作。再加上县域职能部门的文化主推,这些文化产业可以说获得了巨大的先天发展优势。从个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区域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成本低见效快且有利于解决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借助另一个优势,即高校文化产业人才的富集。不可否认,河北省凭借北京市就可以建立一个文化型人才体系并进行层次化布局。另外,河北省不同县域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文化特色,并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再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二)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策略选择存在方向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区域特色文化型产业经济效益获得较其他经济产业部门要小得多,很多县域主管部门对该产业的发展仍持观望态度。再有,县域基层文化单位的建设空泛化现象比较严重,很多特色文化人才缺乏或者流失严重。第二是县域特色文化从业人员的经济社会待遇较差,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化结构不合理。据笔者调查,县域文化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水平较低,缺少规范化的体系培训。当前,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体系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青黄不接”。在推进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这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河北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定位
(一)河北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结构化定位。
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又是在县域文化产业竞争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及市辖县中,地域性的文化产业非常多。这些地域性的文化大多属于历史、人文、曲艺的范畴,也有以地方自然景观为旅游产业的特殊文化。因为社会历史等原因,不同县域之间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因而人才的定位首先就要坚持结构化定位的原则。根据不同縣域特色文化,培育不同结构的人才体系。当然,对于相似结构的特色文化可以坚持集合性的培育再进行细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县域文化大多带有农村文化的性质。基于这种情况,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结构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建设新农村与县域传统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在农村实行科学、健康而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愚昧而落后的农村生活方式以及奢侈而浪费的消费观,尤其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生活方式,则会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农村推行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文明、健康而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河北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层次化定位。
从文学艺术大的范畴上来讲,不同层次的文化艺术适合于不同的社会人群,也会产生不同的连锁反应。对于建设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这一工作来说,文化艺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传统国粹文化艺术、地方乡间文化艺术和旅游类文化艺术。在县域范围内,无论何种文化艺术都与传统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连接。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层次化定位的原则。根据文化需求层次的不同、文化艺术形态的不同来定位人才的培育方案。在定位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考虑到河北省不同县域之间的差别需求,相关文化系统的工作必须要安排在前面,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话。层次化定位仅是限于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一个大的方向性设定,并不决定地方对于人才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在农村生活中,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是要与现代科技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农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将农业现代科技教育活动与其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河北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层次化定位的根木目的是将县域文化打造成区域性的社会文化价值。或者说将传统文化价值、县域文化形态、人才体系的培育做一个整体的布局。
五、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河北省在提倡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县域特色文化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正在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供给却不甚理想。基于河北省县域文化的特征与发展状况,以其优势和不足并结合相关部门的人才培育战略;笔者认为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坚持多种方案,根据县域文化需求的不同并从市场经济的需求出发。文化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技能或者素养,也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河北省县域企业对于特色文化人才的技能素养需求情形要复杂得多。例如,临漳县的旅游企业对于文化人才的需求就是复合型的。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历史、地理、旅游、酒店、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素养。实际上,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市场供给量是非常小的,也严重制约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大的方向来看,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培育、继承和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的支持,更多的是高等院校美术院系等专业的循环供给性支持。什么叫循环供给性支持呢?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高等院校为县域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即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河北省,县域文化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更多的表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狭隘闭塞性,不流于县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例如藁城乱弹这一剧种,近年来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地方部门虽然进行了多种政策方面的倾斜但是收效甚微,而传承人稀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只有与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人才机制的双向流通才有可能保持最低的县域特色文化人才需求。
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的合作,一方面既可以培养潜在的专业人才从事县域小范围特色文化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地方狭隘特色文化的跨区域传播。当然,县域特色文化也具有地方特殊性。在与高校相关院系合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高校教职人员的专业水平。这种情况下,县域特色文化与高校的合作也要注重文化形态价值的输出活动,将地方特色逐渐融入到高校的相关院系中。在改变自身特色文化价值形态与传承的过程中,各县域更要将这些特色文化进行升级转换为高效课堂的学习内容、探索内容。这一些活动的目的,一是保留各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二是促进地方与高校的合作关系,三是培育潜在的县域特色文化人才。
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人才需要懂市场、懂经营、懂经济、懂文化、懂创意。从这方面出发,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要分几个模块组成:县域内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地方文化职能体系的健全,关联部门的指导等。当然,人才的培育也要走复合型的路子,并且让这些人才在多部门之间进行流动以获得成长。可能的情况下,县域职能部门可以设立相关的专业学校以培养相关人才的成长。对于地级或者升级的文化职能部门来说,则要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平台以辅助这些人才的进阶。
参考文献:
[1]王彦林.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公共经济学思考[J].财政研究,2013(8)。
[2]蔡尚伟,牟俊翰.新时期我国县域文化发展的意义、困难与对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1)。
[3]姚武华.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综述——兼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属性[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4]栾相科. 北京市首发文创产业指导目录 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6(15)。
[5]张民阔. 我国县域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措施[J]. 中国商论. 2016(22)。
作者简介:徐少华(1979--)男,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项目来源:河北省教育厅 项目名称:2015年高校人文社科自筹经费项目 课题编号:SZ15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