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的机位选择

2017-02-26杜坤

人间 2016年32期
关键词:过程

(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对于一名摄影师来说,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在一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摄影对于我们摄影的初级者来说,电影的現场拍摄中,摄影机位的选择尤为重要。

关键词:摄影师;摄影机位;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79-02

一、分镜头剧本作为主导因素

分镜头剧本的划分非常重要,“分镜头剧本”又称“导演剧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 分镜头剧本在确定作为拍摄的主导因素时,拍摄时就可以直接通过分镜头剧本来判断摄影机的机位,所以在分镜头确定的情况下,摄影师要根据分镜头的提示,来判断摄影机位的摆放。

二、导演意图

现场拍摄机位的摆放一定要遵守导演的意识,导演可能会为影片的整体风格和整体的叙事完整性,导演会有自己的镜头机位,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遵从导演的判断。

作为摄影师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但在自己和导演的摄影机位发生冲突时,我们都做为电影创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影片的艺术创作而做的努力,其实最为折中的办法,首先要遵从导演,再者展现自己的意图。

(分镜头图)

三、完全摄影师控制下的机位选择

在电影的拍摄时,有时我们没有分镜头剧本,同时,在场景中因为各种因素,导演也无法判断摄影机位的时候,作为摄影师就要根据自己对剧本故事的把控,演员调度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摄影机位做出判断。

(一)在场景中内景和外景的机位选择。

1.在内景拍摄时。

在场景中,内景的对于摄影机的要求很严格,整体的空间关系上就对摄影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内景的拍摄过程中其他部门也会在场景上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导致摄影机在内景中机位的选择就会出现局限性。尤其是在狭小空间下时,局限性最为突出,灯光、道具等各种问题会接踵而来。

内景拍摄中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摄影对于机位的选择空间很小,然而在拍摄中迅速的做出判断是必须的。空间环境再怎么狭小,演员的表演还是正常的。所以在机位选择时,肯定是要选择能够拍摄到演员表演的地方。再者,演员的情绪和影片的节奏性都是具有变化的,所以在机位上肯定是要变化。在这种狭小的空间下,作为一个摄影师一定要有决断的时候,该放弃的放弃。摄影机的三脚架是辅助作用,有时候放弃他可能会使你能发现更好的机位。例如电影《解救吾先生》,其中的一段是绑匪假扮警察把吾先生绑架了,吾先生和绑匪大量的故事都发生在绑匪的小屋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环境的局限性,摄影选择手持摄影,模拟人的主观视角,镜头跟着演员角色动,而非机位不动,摄影机带动观众参与到电影中的事件。而这样的拍摄手法在处理上更容易达到镜头晃动带来的真实感和混乱感,刚好达到导演的追求和想要的效果。

(电影《解救吾先生》)

(电影《解救吾先生》)

2.在外景拍摄时。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当场景建立在外景的基础上时,摄影师对机位的可选择空间很充足。但是,机位并不是随随便便摆放的。作为摄影师,你需要什么,应当注重什么问题,都需要摄影师的判断。外景的拍摄中除空间充足外,其他的因素都属于不可控的因素。建立在不可控因素的基础上,我自己在外景拍摄时,会首先考虑到人物和空间环境的关系。

(描述人物与空间环境)

(描述人物与空间环境)

(二)在角度变化中,摄影的机位选择。

机位与被摄物体的高低落差不同,造成了拍摄角度的差异,角度差异会影响到机位的选择,在垂直角度上,摄影机可以选择平视、仰视、俯视和顶视四种。这四方面,水平角度上,摄影机可以选择正面、侧面和背面,摄影机角度的选择是对摄影机机位的前提要求。

1.垂直角度。

(1)平视。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镜头的视轴与地面平行的拍摄方式。平拍的画面有平稳感,不会变形,尤其是在拍摄人物时,平视的角度是表达一种平等与尊重。

(2)仰视。摄影机镜头偏向水平线下方拍摄,镜头低于被摄物体的视平线,是从下向上拍摄。此时的角度使得被摄物体显得很高大,带有重要的夸张性。

(3)俯视。俯视会使得人物主体显得更加的渺小,同样俯视也能够强调被摄物体的数量众多和场面的宏大,交待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

(4)顶视。摄影机垂直与被摄物体,在这种角度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2.水平角度。

(1)正面。正面角度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角度,它可以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或者局部,许多物体最易与其他物体相区别的面就是其正面,人们也往往将最能体现某物体特征的一面定义为该物体的正面。

(2)侧面。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3)背面。面角度即从物体背后拍摄,在拍摄方向的四种角度中是一种较少被采用的角度,它往往能产生特别的效果,比较含蓄,给观众留下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引人思考。

从垂直和水平上来说这几种摄影角度对于运用到现实拍摄中非常重要,机位的选择会在角度的前提下完成。我自己在拍摄时,我会根据故事剧情,影片风格,摄影风格来总体的选择摄影的机位。就以开篇主角出场来说,主角是重要人物,是让观众直接接受和需要了解的人物。

角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机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的拍摄中我也出现了没有把握好摄影角度的问题,结果在所拍的内容中对于整体的故事上出现了一定的破坏感。

(三)演员调度对摄影机的机位选择的影响。

电影创作过程中,摄影师不仅仅要能够操控摄影机,还要能够在根据演员调度下进行摄影机位的选择。

攝影师作为影片的主创者,在配合演员调度上选择摄影机位是必须的。演员调度中,我们以拍摄群体性的演员为例。主演和群演同处于一起时,摄影师的机位摆放在哪,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故事中人物的主角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我们作为摄影师一定要分析正确,首先,我们不能把主角和群众混在一起,要把他们分开,把群众看做是一个整体。把此次场景中的演员给分类,划分成主演、配角和群演三个方面,根据各自在影片中所占的份量来拍摄。这样群众以一个整体性拍摄,我们就很清晰的看出,其实他们和主人公的关系就像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会很快的选择机位。

(群体戏)

(群体戏)

(四)在画面构图中,摄影的机位选择。

在我们拍摄的过程中,影视画面的构图也会对摄影机的机位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构图上来说,我们应当注重的整体性的两点是:封闭式构图和开放性构图。

1.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的心理基础主要源于传统的构图观念。封闭式构图是把框架当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注重框架内部布局的均衡、完整、严谨、统一。画面从内容到形式都由于框架的存在而与外部空间脱离,成为一个和四边有内在联系的封闭空间。这些在严谨的美学心理支配下的摄影师要求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观赏者的联想和延伸也都在画面上提供的元素中进行,摄影师对观赏者的导向性也相对的明确。

2.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不再把画面框架看成与外界没有联系的界线。画面中表现的是不彻底的图像,其中只需事物的部分形象,而别的形象大部分并没有显现,是一种“以不彻底求完整”的构图办法。但是画面构图注重与画外空间的联系造成一个除了实空间以外,还存在着一个虚空间,但由观众想象而存在的画外空间,对未显现的部分可以作出切确的猜测和判断,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完整的视觉概念。

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的构图中,对摄影的机位选择都有很大的联系。封闭式就像是一个框子,我可以根据框来选择机位,保证画面内容的完整性。开放式则是脱离框之外,突破局限性,带有一点的自由和主动性。对现在的自己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封闭式的构图方式,它首先能够给一种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画面效果。

四、结语

在电影拍摄时,一定注重对剧本故事的分析和解剖,整部影片整体风格和故事的完整性是机位选择时的重要和关键因素。摄影机位的选择都是服务于影片故事。影片风格和故事叙事完整性决定着摄影机位的选择。因此,作为摄影师一定要把握和了解整体故事和影片风格,才能更好的,更为准确的做出摄影机位的选择。

作者简介:杜坤,男,硕士,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有过程才会有思想
一道数学中考题的编写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孙彻然的彩色数独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