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路径研究
2017-02-26周东坡郝玉瑛
周东坡+郝玉瑛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人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特别是艺术类的大学生。随着艺术类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对艺术类大学生消费改变提上了日程,本文从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入手,通过举办业余活动、树立勤俭观念;提高教学难度,避免无用消费;发挥社团作用,丰富课余生活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路径指明了方向。
关键字:艺术类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55-01
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结果,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观念上也较其他大学生有所不同。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
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消费情况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据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在服饰、化妆品及食品、装饰品等物质上的支出明显高于购买书籍、欣赏音乐会、参观画展等精神消费上。这一方面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尤其是表演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身形象比较重视,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在大学期间,力争通过展现良好的自身形象提早谋求演员、播音员等职业,所以形成了过度重视物质消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艺术类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所以对物质生活有较高要求,但精神需求作为一种辅助需求,甚至会产生缺失,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自我主义倾向严重,理想信念淡薄,所以出现了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不良现象。
(二)重社交性消费轻学习性消费。
由于学习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与普通大学生不同,他们从小接受的专业课教育时间远远大于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加之艺术类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有良好的专业功底,所以对于大学专业课程,很多学生都能一语道破、一点都通,不容易激起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导致艺术类大学生不重视学习的原因,所以用在学习上的消费比较少,最多只不过是买些专业课相关的辅助用品而已。加之艺术类学生有较多的社会经验,性格也比较开放,所以经常从事聚会、休闲娱乐等活动,花费在恋爱上的费用也比较多,这些都是构成艺术类大学生社交性消费较多,学习性消费较少的主要原因。
(三)存在攀比型、过度型消费现象。
通过和艺术类大学生沟通了解后得知,艺术类大学生攀比心理较重,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比普通大学生较早的接触社会,竞争比较激烈,较强的竞争心理导致了攀比心理的出现,同时带动了因为攀比而产生的消费;二是艺术类大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良好,在大学前的学习阶段里有较高的优越感,而在大学里这样的学生不胜枚举,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导致了攀比行为的出现。由于不健康的攀比性消费导致很多艺术类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以适合自己,而是以超越他人为目的,促进了过度消费的产生。
二、艺术类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教育路径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对艺术类大学生一些不合理消费行为予以纠正:
(一)举办业余活动,树立勤俭观念
通过举办勤俭节约报告会、演讲比赛,各种鉴赏类活动及募捐活动等方式将艺术类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引导到正常轨道中来,通过举办尚俭戒奢的业余活动可以让艺术类大学生将勤俭节约思想潜移默化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中去,再通过举办慈善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贫困地区的艰苦生活,把攀比消费转变成爱心消费上来。此外,由于艺术类大学生平时参加报告会、展览活动的次数较少,所以可以通过在系内举办类似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欣赏艺术、喜爱艺术,增强其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从而把物质消费引导到精神消费之中去。
(二)提高教学难度,避免无用消费。
对于一般大学高校的艺术专业而言,与其他普通专业有显著的不同,一是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二是艺术类专业收费水平偏高,这导致了艺术类学生入学后,教师常常对他们“另眼相看”,放松了对他们文化课的要求,这为艺术类大学生留出了丰富的业余时间,导致学习型消费减少。提高教学难度,尤其是提高对其文化课的要求,可以使藝术类专业大学生把精力由社交为主转移到学习上来,既避免了无用消费同时加强了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发挥社团作用,丰富课余生活。
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树立艺术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可以从大学生社团上下功夫,一是举办非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把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活乐趣转移到社团活动中去,二是通过大学生社团,尤其是通过专门为贫困学生设立的大学生阳光社团团员和艺术类学生接触,让他们了解父母赚钱的艰辛和一些学生的贫困,从内心出发做到勤俭节约,三是通过社团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如果人们把对精神需要的满足用物质的手段来实现,就会发生个体对物质的占有或消费的永不满足性。” 通过社团活动,为艺术类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把物质消费的不满足引领到精神水平的不满足上来。
结语:
“人的需求、兴趣和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消费心理的差异。”?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和普通大学生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如何改变艺术类大学生不正当的消费习惯,从而把大学生的不正当消费引导到正常消费上来,既要从改变消费习惯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找出根本原因,为大学生不过度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闫樱.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中国青年研究.[J].2005(1):76-78。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8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周东坡(出生年1982–),男,汉,河北石家庄新乐,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中级职称、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