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域环境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017-02-26罗淞雅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建设与扩张,中心城市地区与周围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差异越来越大,介于其中的过渡区域——城市边缘区域所承担的压力与责任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边缘区域环境景观规划的内涵与原则展开研究。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域;环境景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39-01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拥堵严重等。城市边缘区域是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区域,它兼具城市和乡村特征,并且人口密度低于城区而高于周围的乡村。城市边缘区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在分担城市功能,协同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影响这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是否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城市边缘区域的含义与功能
(一)城市边缘区域的含义。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德国学者赫伯特·路易斯于1936年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域”的概念,认为边缘区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它的特征既不同于城市,也已于乡村。美国区域规划专家弗里德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工业发展阶段,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原有的城市区域转化为城市中心,和郊区结合形成大城市圈,而城市中心区域与乡村之间出现的过渡区域,即“城市边缘区域”。由于城市是在不断建设与扩张的,城市边缘区域也因此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外扩[1]。因此,城市边缘区域是一个动态地域,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转变成为城市区域,城市和边缘区域的界限处于动态变化状态。
(二)城市边缘区域的功能。
城市边缘区域作为介于中心城市和外围乡村两大板块中间的特殊区域,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有活力的区域,同时又是一个多种功能混杂的地区。其一,分担城市功能。城市与乡村的各种要素变化梯度大:中心城市人口密度过大、生态环境恶劣、地价飞涨、交通拥堵等;而乡村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地广人稀、道路交通畅通。这就会使城市的部分人口、产业向城市边缘区域扩张,形成新的功能区,如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商贸聚集区、科研文教区、住宅新区等。其二,供应鲜活农产品。城市边缘区域毗邻城区,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城市边缘区域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使之有着城市“菜篮子”之称[2]。其三,城市就业饱和,城市边缘区域新功能区的形成,加上其区域位置上的有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其四,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公园、风景区、林地、苗圃、农田等绿地以非连续的形态存在于城市边缘区域,形成的绿色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环境的保护屏障,既可以缓冲自然灾害、调节城市生态功能,又可以成为人们旅游、放松的理想区域。
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域环境景观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包括了可持续与发展两个概念。发展指的是人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增加,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可持续性包含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市边缘区域的环境景观可持续发展既受乡村向城市聚集作用的推动,又受城区辐射作用和自身城市化的内在张力影响,兼具乡村环境景观和城市环境景观的部分特点,包含有自然环境景观、人文环境景观和人工环境景观[3]。
(一)“天人合一”原则。
从古至今,人与自然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天人合一”原则的主要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保留并保护城市边缘区域的原始自然环境景观,在保护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人与自然环境景观的协调关系,以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使城市边缘区域中的生态环境可进行自我调节与净化。
(二)地域化原则。
城市边缘区域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区域,使得其环境景观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当地的人文特点和历史投影。一个优秀的、有规划的环境景观,必须保持区域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在适应多元化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应保留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三)艺术原则。
作为城市的“后花园”,城市边缘区域同时还承担着风景旅游区的休闲娱乐功能。因此其环境景观在满足基本生态功能和历史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艺术性,成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将带给人艺术感官体验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融入到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当中,带给感知对象舒适美好的感受。当然,这种人工艺术环境景观的创造,也不可脱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需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利用科学的手段调节,最终呈现出一种艺术的状态。
四、结束语
城市边缘区域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区、“菜篮子”、“后花园”,也缓解了城区人口、就业、土地、交通等压力,并且提供给城市居民可休闲旅游的去处。而其中环境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可以使城市边缘区域更好的发挥其为城市分担压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伟强.关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實证分析[J].和谐城市的塑造,2005:89-90.
[2]欧阳华.城市边缘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乡规划,2011:50-54.
[3]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190.
作者简介:罗淞雅(1988-),女,湖南长沙人,汉族,现任职于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