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生活应该化整为零

2017-02-26包育晓

饮食保健 2017年23期
关键词:营养医生医疗

文/包育晓

老人生活应该化整为零

文/包育晓

睡眠不佳、体力下降、消化不好等问题困扰着大部分老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记者采访营养、运动及老年医学专家,给出了“化整为零”的方法。

指导专家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波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高方堃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主任 张坚

2、美国:90%的医生都觉得存在过度医疗

在美国,每年有2100亿美元因“过度医疗”而打了水漂。美国的过度医疗有多严重呢?

美国的《PLOS ONE》杂志对美国医学会的2106名医生的调查显示,只有4.6%的医生觉得过度治疗并不存在,剩下超过90%的医生都觉得多多少少存在些过度医疗,平均下来,美国医生觉得有20.6%的医疗服务不必要,其中有37.7%的医生觉得至少有30%-45%的医疗服务都没有必要!

3、德国:心脏支架,没做手术康复率反而高

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曾将许多医疗领域触目惊心的案例总结著成《无效的医疗》,其中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就是“心脏支架手术”。

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每天锻炼不手术。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为70%,而没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03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健康的60%取决于生活方式

“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韩启德说。

韩启德提醒,应摆正医疗的定位。因为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的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认为,在决定我们健康的主要因素里,父母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加起来,占32%,而医疗条件只占8%,剩下60%的决定因素来自生活方式。

运动:善用零碎时间

“运动对老人的大脑、关节等都有诸多好处,但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并不适合他们,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的老人。建议老人利用零碎时间,将简单活动融入日常生活,既达到运动健身目的,也能保证安全。”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表示,老人锻炼应以有氧耐力锻炼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广场舞、太极拳等;最好搭配适当的力量、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练习。力量练习有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以及杠铃、哑铃、拉力器、弹力带等;柔韧性锻炼则包括颈、腰、肩、髋等部位的不同方向拉伸练习;平衡锻炼推荐睁眼或闭眼单脚站立、踩直线步行等。锻炼时的目标心率以(170-年龄)次/分钟为宜,且至少保持此水平持续锻炼10分钟以上。

如何化整为零:晨起后可利用一小段时间进行散步、快走、太极拳、气功等轻运动;然后在买菜、接送孙辈的过程中进行适量的步行锻炼;白天在做饭、烧水、洗碗等家务劳动的同时,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间歇进行几组深蹲、单足站立、踮脚尖等运动;还可以借助生活用品进行锻炼,如拿矿泉水瓶当哑铃来进行屈肘抗阻练习。总之,通过各种零散的体力活动都能增加能量的消耗,起到锻炼效果,还能降低运动的风险。

饮食:坚持少量多餐

“消化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减退,一般90岁以上老人的消化能力只相当于5岁小孩,因此老人很容易在三餐时出现没胃口等情况。”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老年与临床营养室主任张坚表示,老人身体有其特殊性,能量需求下降,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6等营养素需求却上升。

张坚建议,老人可通过增加每天用餐次数,保证营养的充足摄入。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老人每日固体食物摄入量在1200~1500克,因此无论吃几餐,老人每天的总饭量都应尽可能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加餐时间可根据个人习惯调整,如老人习惯早起,早餐和午餐间隔时间较长,建议在10点左右加餐;如果晚餐吃得早,可选择在睡前2小时加餐;反之,则应在下午3点左右加一次下午茶。加餐时,应选择易咀嚼、易消化、易准备的清淡食物,如奶制品、水果、坚果(可预先捣碎)、蔬菜、蛋卷等。

如何化整为零:除正餐外,上午10点左右可吃一份水果,一小把坚果或一小块点心;下午茶选择水果或鸡蛋羹、粥等易消化食物;晚9点左右喝杯牛奶或其他奶制品。

睡眠:打个小盹充电

失眠、浅眠等睡眠障碍常会导致老人精神萎靡,情绪不稳。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方堃认为,在排除因疾病导致的失眠问题后,老人可选择用白天打盹的方式,补充夜晚不足的睡眠,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小盹,也能够“积零成整”,储备精力。

如何化整为零:晚9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老人最好在10点前上床睡觉;白天时,以15~30分钟的午睡为好,过久很容易影响晚间睡眠。夏季晚间睡眠相对更短,老人可在上午9~10点和下午2~4点各睡一次,如还是觉得白天精力差,可在睡意明显时打盹10~20分钟,但应注意,打盹不能代替正常睡眠,无论睡多久都应尽量卧床,注意保暖。

心理:寻找点滴快乐

退休后生活节奏和生活状态的改变,易让老人生出伤感情绪;操心小辈事,帮忙又力不从心,会让老人产生心理失落感;年老的不安全感常导致老人忧心忡忡,情绪波动。高方堃强调,这些不良情绪给老人带来的伤害不容小视,应学会用丰富晚年生活,发现点滴快乐的方式,对抗不良情绪。

退休后,要主动放慢生活节奏,多留意身边的幸福。例如,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找到共同言语;早起发现阳台盛开的花朵;小区里听见鸟鸣声、婴儿的笑声;睡前泡个热水澡后感受放松的身体;欣赏雪后宁静的早晨等,都能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如何化整为零:将大段时间进行分割,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早起,约上邻居好友一起买菜;回家后浇花、看书、练书法、做几组拉伸运动,收拾家务;午睡后,出门会友或参加其他社交活动,或安排学习新本领等;晚饭后是晚锻炼时间,可与同龄人跳跳广场舞等。

猜你喜欢

营养医生医疗
最美医生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