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民创业现状分析
2017-02-26柏文静
柏文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132101)
吉林省农民创业现状分析
柏文静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132101)
近几年,农民创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热点问题。吉林省在支持农民创业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农民群体的独特性以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得吉林省农民创业工作一直未取得明显成效。经调查发现,吉林省在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创业农民自身方面均存在疏漏与错位的问题,需要重新梳理思路,明确关键创业主体并保证精准帮扶,提升农民创业成功率。
吉林省;农民创业;现状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农民
近几年,“农民”这个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指向从事农业劳作的群体,它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辞海中为农民给出的定义是“农民就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但农民首先应该是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这保证了这一群体的历史延续性。而在这一前提下就出现了四种人,第一种是长期在农村从事农业劳作的人群,即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第二种是拥有农村户籍,但不在农村工作和生活的人群,如出外求学或工作的大学生;第三种是拥有在外打工经验,后返乡务农或创业的农民;第四种是拥有较强烈的商业嗅觉,并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化道路的职业农民。狭义层面上的农民指的只是第一种人群,广义层面上的农民则包括所有这四种人群。本文所研究的农民则为广义层面的农民。
1.2 农民创业
农民创业是指具有农村户籍,以农民本人、农民家庭或者由具有血缘关系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专业合作社新型组织为载体,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依托农民本人拥有的资源,通过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或者从事新的生产生活,开展一项新的事业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农民创业这一概念的重点是创业的“业”,即农民创办的企业的整体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很多农民会从事一些经营性行为,例如非连续性的出售自家菜果,但这种行为并不能被称之为创业。严格意义上讲,农民创业的“业”,不仅要实现自我财富的增加,更是要具有一定规模且为社会提供部分就业岗位的企业。
2 吉林省农民创业现状介绍
课题组选择吉林省九台、图们、桦甸、四平、榆树五地作为调研地点,对当地的创业农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了当地农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2.1 创业农民特点
吉林省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创业农民的学历水平在农村人群中属于高等水平,例如,九台市39%的受访创业农民受到过专科及以上教育,27%受过高中教育,学历水平较高。此外,吉林省的创业农民多有外出务工的经历,具有比较开阔的眼界和一定的商业触觉。少数创业农民更是依据人脉优势而拥有资本、技术、信息、渠道等重要创业资源。但是,目前吉林省创业农民的整体数量较少,综合素质远远无法达到企业家的水平[1]。
2.2 创业动机
吉林省农民创业的动机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为了经济利益,即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保证生存;第二种是为了发挥个人特长;第三种是为了拓展人脉关系;第四种是为了回报社会,体现个人价值。这其中,87%的受访创业农民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提高生活水平,而走上的创业道路,即生存型创业是目前吉林省农民创业的主要类型。
2.3 创业项目
吉林省农民所选择的创业项目基本均与农业相关,具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产品加工;第二类是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类产品的代理或销售;第三类是服装、超市、娱乐、理发、浴池、饭店等传统商贸服务。目前,绝大多数创业农民都选择了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创业项目,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而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创业者则选择了更具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
2.4 创业模式
课题组对吉林省九台、图们、桦甸、四平、榆树五地进行走访时发现创业农民鉴于自身条件限制,基本只有三种创业模式。第一种是家族传承型,即基于家族原有的企业雏形进行资源深度挖掘和规模的扩大;第二种是组织创业型,即借助乡村合作组织进行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合互助经营;第三种是独立创业型,即依靠自身的技术、资金、人脉、信息等资源筹建企业,包括小规模传统商贸企业和创新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吉林省九台市的农民创业模式基本是以独立创业为主,图们市则以农民合作社为农民主要创业模式,桦甸市、四平市和榆树市则呈现出了明显的金字塔状,规模型企业数量较少,农民合作社模式居中,传统商贸服务企业较多。
2.5 企业规模
吉林省创业农民在自身创业意愿、创业素质和创业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外部创业环境也不是非常理想。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民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服装、超市、娱乐、理发、浴池、饭店等小规模的传统商贸服务企业数量居多。即使是规模稍大一些的农资类企业也多是以代理商的身份进行经营,以减少创业风险。真正实现职能完整且具有品牌知名度的规模型企业只占了农民创办企业总数的极小比重[2]。总之,吉林省农民创办的企业以中、小、微型为主,规模型企业严重缺失。
3 吉林省农民创业问题分析
3.1 自身因素
吉林省农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农意识很强,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相对安逸的生活,这使得他们对于创业这件事存在排斥感。绝大多数的受访农民表示,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存,他们都不会选择走上创业道路。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农民,他们也多是限于自身学识、风险判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资源储备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选择了风险小、收益亦少的传统项目。此外,吉林省农民在多年来并没有形成学习的习惯,所以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理念的接受程度很差,政府职能部门多次推行的农民创业技能培训也是收效甚微。总之,吉林省农民面对创业的整体素质、意愿和观念都相对落后,难以形成构建良好农民创业体系的人才基础。
3.2 政策环境
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土地使用权,这决定了多数农民创业的活动范围不会离开农村,也会以农业为主。但是,目前农业创业项目的运营风险是很高的,资深的企业家尚且驾驭不了,更何况是学识和眼界相对狭窄的农民。所以,农民创业的过程中需要更多政府政策的扶植。但是,吉林省当下在农民创业融资、土地使用、税收、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的整体落地性不强。九台市多位创业农民表示,他们希望在资金、税收和土地使用方面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此外,吉林省每一年虽然都会针对创业农民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之课题体系偏重于理论,师资力量单薄的问题,使得创业培训有数量而没质量。吉林省农民的创业体系在政策环境方面还需要做到更加细致。
3.3 经济环境
创业能否成功除了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创业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创业资源的储备量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的经济环境。中国目前最著名的创业模式是“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这两种创业模式之所以会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成熟,其整体经济含量、信息传递速度、技术开发平台以及交通运输条件都可以支撑创业者蓬勃的野心[3]。但是,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是处于中下游位置,招商引资的能力虽然在近几年有所增加,但是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整体经济环境的差强人意也造成了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选择了异地创业。这对于吉林省来说,可谓是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3.4 社会环境
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自然环境使得多年来农民一直过着比较平稳的日子,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仍可以勉强度日。这种氛围导致农民普遍具有“求稳”的心理,如果生活还过得去,就不希望出现大的变动。而当家庭中的某位成员提出要创业的想法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往往就是其直系亲属。而且,吉林省的很多青壮年农民都已经进城务工或求学,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50岁以上人群,素质偏低,这一问题在图们市表现的最为严重。这表明吉林省农民创业的整体人文社会环境尚不成熟,人们宁愿选择背井离乡的打工也不愿留在家乡创业。
3.5 金融环境
课题组在走访吉林省九台、图们、桦甸、四平、榆树五地时,得到了创业农民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均是融资难问题。由于农民的商机识别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均倾向于低风险农业类商贸业务,最终导致创业项目的堆积,项目堆积的结果是市场供过于求,产品售价降低,农民收益减少甚至亏本,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是,银行对于农民创业贷款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农民通常会放弃银行贷款的融资途径,而政府农民创业项目基金又只针对新兴项目或优势项目,农民手上的传统项目无法申请,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向民间贷款求助,最终导致负债的累积,进而更加排斥创业。
3.6 基础环境
吉林省农村的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水电、公路、燃气、网络等基本配备较为落后,这不仅导致信息的闭塞和人才的流失,更是限制了很多创业模式的推行。例如,电脑以及网络的铺设对于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而言已经是必备条件,但对于吉林省很多乡村而言,这一点却仍未达到。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线上”与“线下”同时推进的时期,很多农产品是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品牌的宣传和产品销售的,这是时代赋予农村的最美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吉林省现在很多的乡村却要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而错过这一美好时刻[4]。
4 吉林省农民创业问题完善建议
面对吉林省农民创业道路上的诸多问题,需要保持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逐步梳理出问题的症结,并给出完善建议。
4.1 梳理思路,避免盲目
创业本身是一件具有很大难度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走上创业道路。所以,切忌盲目宣传创业,对于农民群体更是这样。农民本身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就低,加上农村信息闭塞,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走上创业道路并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低。所以,不要盲目的鼓励农民去创业,应该在农民中进行筛选,将学识较高,有过外出打工经验,具有高价值人脉资源或者具有家族商业基础的农民挑选出来,他们才是有潜质的“创业苗子”。而后,针对这些农民,分析更适合他们的创业类型,确定各自在农民创业体系中的位置和角色,进行针对性扶植,以保证创业成功率。
4.2 分析主体,明确角色
吉林省现有农民群体中最有可能成为企业家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返乡农民工,他们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大量的商业经验,但是这类人往往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返乡后所创办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辐射作用;第二类是有家族商业基础的农二代,特别是农二代大学生,他们同时享受着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创业双向的保护,加上其学识和眼界的开拓性,以及大学教师与同学资源的支撑,他们的创业道路其实非常值得期待;第三类是拥有高价值资源的农民,这群农民虽然数量极少,但完全可以借助丰富的人脉、资金、渠道、信息等资源建设规模型企业,形成地区辐射。农民创业体系应该呈现金字塔状,而三类创业农民在整体创业体系的结构中分处不同位置。高价值创业农民位于塔尖,不求多,但求社会辐射性。农二代大学生位于塔中位置,他们是未来农村经济体系的中坚力量。而返乡创业农民则处于塔座的位置,他们是维持农村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5]。这样的角色配置也是完全契合各自的能力及潜质特征的最理想设计。
4.3 精准帮扶,确保实效
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关键需求是不一样的。例如,高价值创业农民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项目,而是建设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农二代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的则是更高价值的人脉和家庭的肯定;返乡创业农民需要的才是资金的支持。所以,吉林省政府在帮扶农民走向创业道路,构建农民创业体系的过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做到精准帮扶。首先,分析不同类型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关键阻碍,而后,针对阻碍给出尽量细致的扶植政策,最后,及时反馈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的所有难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总之,吉林省在推进农民创业事业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控制发展节奏,以帮扶实际成效为考测目标,切勿盲目乱抓。
4.4 社会合力,构建环境
直言不讳地说,吉林省目前的整体环境,包括经济、技术、政策、社会,甚至法律和金融都并不足以支撑农民创业体系的成型。吉林省需要做的是明确重点发展目标,完善创业环境,稳扎稳打的塑造出几个农民创业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逐渐影响人文社会环境,慢慢转变吉林农民对创业的排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政府、金融、高校、法律等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当然,合作的基础应该建立在利益之上,每一方在合作中都要有所付出,也要有所收获,这样的合作才是合理的,也才是长久的。例如,高校的优秀学生对于创业农民来说就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如果企业能给出更好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学生和农民企业来说完全是双赢的选择。当然在彼此牵手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务必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跟进建设,否则也会造成人才流失。
5 结语
农民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每个地区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而呈现出不同的农民创业模式。吉林省的农民创业事业虽然略显落后,但这主要是与多年来沉淀下来的地区文化和人口意识有关,这一问题的转变需要的是努力和时间。所以,虽然吉林省在推进农民创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政府务必把握方向,保证稳扎稳打的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农民创业道路。
[1]王胤皓.九台农民创业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高 娜.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创业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牛 静.种养业农民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榆树市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朱红根,江慧珍,康兰媛.创业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5,455(3):112-118.
[5]朱红根,刘 磊,康兰媛.创业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29(01):15-25.
责任编辑:吴艳玲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Farmer Entrepreneurship of Jilin Province
BAI Wenji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y Administration,Jilin 132101)
In recent years,the farmer’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the hot social problems.Jilin province in the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farmers are making a lot of effort.However,due to the uniqueness of farmers’groups,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makes the work of jilin province farmer entrepreneurship has not bee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After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Jilin province in thepolicyenvironment,economicenvironment,socialenvironment,technologyenvironmentand entrepreneurial farmers themselves,omissions and dislocation of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combed,clear and ensure the accurate support key business subject,improve farmers'entrepreneurial success.
Jilin province;farmer entrepreneurship;the status quo
F323.6
A
2016-09-01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155号)
柏文静(198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讲师,研究方向:区域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