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诡异的光”看文学类文本结尾段作用

2017-02-26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程继伍特级教师

中学生天地(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学类鱼汤亨利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程继伍 (特级教师)

从“诡异的光”看文学类文本结尾段作用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程继伍 (特级教师)

在高考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有一类“作用题”出现频率特别高,它设题角度较多,考查范围较广,涉及标题、段落、结构、修辞、人称、人物等多方面。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等等。怎样才能答好这类“作用题”?本系列将聚焦一些重要的“作用题”,给出简单实用的解题技巧。

2017年高考结束,不少浙江考生打趣说“败给了一条鱼”。因为今年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一种美味》(见本刊第 44—45页)的结尾写道,鱼“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文后的第13题要求大家赏析这个意外的结尾的好处,这让许多同学犯了难。

【结尾段的主要作用】

其实,这是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中的典型题型——分析文学类文本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来说,结尾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

①从结构角度看,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是总结全文,有时候还会呼应开头或标题。

②从主题角度看,“卒章显其志”,结尾段往往会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③从情感角度看,有时候结尾段的语句,特别是最后一句,会比较委婉含蓄,其效果是“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省”。有的结尾有强烈的抒情意味,那就是强化作者的感情。

④从艺术手法角度看,例如“欧·亨利式”结尾,是最具特色的一种结尾手法,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内容。

另外还有两点必须先提醒大家:

首先,文章的结尾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独立的一段话,但也有可能是几个小段落的组合,在赏析时要根据文本具体判断。

其次,“作用题”涉及的作用往往不止一项,答题时最好用序号标明,彰显条理。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当我们对结尾段的主要作用了然于心,在答题过程中,就可以从这些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今年浙江卷的第13题,答题时首先要在题目中找寻切入点。“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很明显,这个“意外”就是答题的切入点:是什么样的“意外”?这种“意外”有怎样的效果?

文章的结尾只有一段话,告诉我们三子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抓到了那条鱼。可是,整篇文章对一家人煮鱼汤、喝鱼汤的场景进行了大量描述,一家人因为鱼汤表现出了种种与平时不同的行为态度,谁能想到煮熟的鱼汤里根本没有鱼!

这种“意外”自然让人联想到外国小说学习中见过的“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正像那鱼眼一样充满了魔幻色彩,但这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文多处埋下了若有似无的伏笔,“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都暗示着这一点。

所以从艺术手法看,这个突然逆转的结尾,首先就让人想到“欧·亨利式”结尾,带来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

再仔细一想,这样一户贫苦人家,喝着根本没有鱼的鱼汤,居然觉得是前所未有的美味,这不禁让人思考:文章说的“美味”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困苦的生活中,人们对美味食物的渴望吗?是,但显然又不仅限于此。

当提到三子可以上学,一家人的情绪就变了,特别是原本开心地喝着汤的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回屋睡觉。三子“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他仍然觉得“美味”是有鱼汤的那个晚上,因为那个晚上他明白了哥哥们也渴望上学改变命运,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或许从那一天起,三子初通人事,开始成长。

所以从结构、主题看,这个结尾与标题“一种美味”形成呼应,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的深度思考与探究。

有了这些思考,就可以有条理地组织答案了:

从艺术手法看,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因前文设置的伏笔(“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若有若无,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从主题看,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的深度思考与探究。

从结构看,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猜你喜欢

文学类鱼汤亨利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找找看
鲜美的“鱼汤”
做鱼汤
夏日鱼汤最鲜美
文学类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