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绿色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017-02-26■李

江西社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主体绿色

■李 杨

企业绿色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李 杨

绿色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特征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客观上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科学地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用“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1]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科学地优化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这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企业绿色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

绿色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大经济观”。这种大经济观既面向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价值导向,又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共赢发展的未来,体现了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大调整的发展大格局。[2](P35-42)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大格局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强调科学优化产业结构与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弥补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提高生态产品服务的创新能力,促成向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不单是经济增长,而且必然内含人的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环境保护性和优化发展的“大经济观”,它内在表达了环境资源就是财富,保护生态和环境资源就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了以人的健康为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辩证统一的“大经济观”。[3]

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4](P36-49)绿色经济是一种新业态的产业经济,主要特征包括:依靠绿色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创新发展;依靠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发展;依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在所有经济领域引发以绿色、智能、创新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得传统产业经济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绿色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方式业已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企业绿色发展呈现了绿色生产与绿色标准相统一的新业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领当代中国企业经济发展的新实践。[4](P67-72)

绿色发展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又是一种新的发展实践,这一新实践体现了把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资源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其中,核心的经济业态是环保型产业和生态产业;广义的经济业态已涵盖国民经济的全部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式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经济的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发展的绿色化和环保化。绿色发展也是衡量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标准。人类经济活动应该客观地控限在生态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承载之内,经济发展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必须控限在最大持续可供给的量度之内;经济发展消耗的不可更新的资源,必须不超过新的资源替代与创造再生资源的速度;经济发展必须维护代际之间的合理公平,决不可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利益和权力。

在遵循绿色发展GDP标准的框架下,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制定相应的刚性与弹性标准相融合的复合性标准: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标准”等,我国农业部门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环保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志使用标准”等。同时,还制定弹性的绿色标准:绿色资本评估标准、绿色财富评估标准、绿色人力资本评估标准、绿色企业标准和绿色社会标准等,这些标准也内在体现了企业绿色发展原本的特性。[5]

绿色发展内含和谐经济形态与生态经济形态协同发展的特征。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既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目标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突显绿色科学技术、环保新技术、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等运用于经济增长,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实践中,并转化成绿色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目的。它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与劳动力,以损害生态平衡为代价。绿色发展则是以人的生存环境和人的健康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同时,绿色发展又坚持创新发展与和谐发展为主导,以先进生态理念为导向,以维护人生存的生态环境、合理保护资源和能源、崇尚人的健康为特征,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新业态促进经济增长为主的方式,体现企业绿色发展内在应有的业态特征。[6](P37-49)

二、优质人力资源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资源

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推动绿色发展需要优先培育优秀人才与优化配置优质人力资源。从宏观战略视野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和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其关键是人才强国战略。无论从欧美国家,还是日本、“亚洲四小龙”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看,人才强国战略都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印证了高素质的人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实现现代化最为宝贵的核心资源。

从中观视野看,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就是要创造先进的社会形态、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培育先进的社会主体。而创造先进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取决于高素质的社会主体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力要素与社会结构的核心要素,主要取决于创造先进生产力程度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程度。社会的主体是人,创造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决定性力量。

从企业的绿色发展这个微观层面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现代化就是要推进企业观念、企业制度、企业物态保障体系与企业主体素质和能力的现代化。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创造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现代企业的物质保障体系与管理制度,都取决于企业领导主体、管理主体、技术主体、生产实践主体的观念、素质和创新能力。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野认识的客观现实,都说明优秀人才和优质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核心资源和决定性力量,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的科学表达,又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实践证明了的现实成功经验。

2014年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特征带来的新挑战,着眼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描清了改革的主线,突显了改革的重点领域,科学地确立了改革的原则,谋划了改革的总目标。就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中央和各级政府依法依规简政放权,深化财税改革,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新发展方式,规定了“调结构、补短板、去库存、重民生”经济发展总基调。为解放企业的生产力,科学地释放了政策和资源“红利”。这说明当代中国经济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期,企业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期,企业主体正处于发展理念更新、发展能力提升、优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提升战略生成期。这既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实际上也是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而要把握住企业转型发展机遇、应对挑战,都要取决于企业的领导主体、管理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和生产实践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优秀的领导人才、优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与核心竞争力。[7]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绿色发展的全球化态势,更使这种挑战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首要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运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绿色发展的新竞争、新挑战更为激烈。企业绿色发展呈现的新挑战和新竞争,既是企业发展应对的实践方向,也是企业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价值取向。绿色发展的新态势和新特征,引发企业追求发展的新理念、新业态、新产能、新市场、新竞争力,这就要求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的创新能力,其中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就尤为关键。筑牢企业应对新挑战、新竞争的自信心,培育企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绿色的思维方式,打造企业绿色发展的产业品牌和文化品牌,培育企业组织的变革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企业的领导力与优秀领导人才的支撑。提高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生成新技术、新成果并转化成优势的新业态,提升企业的技术质量和科技竞争力,实现绿色产品的优势创新,需要企业优质的科技人力资源的支持和支撑。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整体生产能力,提升绿色产品制造的实践能力,保证产品质量与产品创新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现,必然要求企业生产实践主体的素质和生产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8](P43-59)总之,企业优秀的领导人才和优质的人力培育和配置既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产生持久影响力和创新力的力量源泉,还是企业绿色发展价值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力量。

“五大发展”新理念是统一的整体。因而,企业绿色发展与企业创新、开放、协调、共享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发展认识,企业绿色发展是企业竞争性发展和崛起的必然之路,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应有的实践方向。绿色发展不仅是企业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而且是企业创新、开放、协调、共享发展“大发展格局”的必然;既是企业发展道路的正确抉择,也是企业主流经济和社会价值可持续实现的必然导向。因此,企业绿色发展不仅需要科学优化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领导主体、管理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生产实践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与转型发展。

三、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

培育企业主体绿色发展的观念文化。绿色发展理念下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要策略就是要培育企业主体绿色发展理念与企业文化,使企业主体形成绿色发展的共识。这是企业绿色发展的先导,也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践的先导。企业领导主体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健康发展的理念,自觉形成环境就是资源、保护生态就是保存财富的发展观念。企业领导主体尤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发展方略理念上,主导企业发展方式转型的观念上,企业管理与获取企业效益的决策上,优先坚持企业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目标,牢固树立企业绿色GDP的政绩观。企业管理主体应有绿色管理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把增强企业绿色发展的执行力、监管力作为其管理的先导性价值目标。[1]强化保护企业生产环境就是效益,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就是质量,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就是竞争力的绿色管理理念。拓新企业绿色管理的思维方式,把企业管理理念提升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优化、与企业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思维方式上来。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业发展升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和营销管理实践中,始终贯穿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企业生产实践主体包括技术创新主体,是绿色产品直接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绿色发展的直接生产实践者,培育他们形成清洁生产的理念和环保生产的思维方式,显得更为重要。[7]培育企业生产实践主体产品创造的环保意识,树立生产和产品制造的节能、除污、废材生态性处理和利用的循环经济意识,树立产品使用环保健康安全的责任意识,把绿色生产标准、生态产品质量贯穿到产品开发和生产实践的每一个工序和环节,筑起企业生产生态环保质量的“绿色长城”,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绿色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优先配置。

企业人力资源绿色发展观念的固化,必须培育企业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和环保精神,这既是企业领导主体和管理主体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和生产实践主体生态观念文化培育的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培育企业绿色文化和绿色精神,是企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因此,培育企业绿色发展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文化力,培育企业人力资本、企业形象资本的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场”,是企业主体实现绿色发展所要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企业绿色发展的人力资源要优化宏观与微观配置。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包括整体性宏观配置、企业主体结构的微观配置和特殊职能的个体配置,三者统筹协调科学地配置,才能取得优化配置的效果。[9](P24)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配置,主要从企业绿色发展的全局以及产业特点、特性出发,依据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政策,依据政府领导管理部门的基本构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要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相协调的部门或增加相应部门的环保职能。结合企业实际从整体上统筹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宏观配置,应处理好企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注重处理好企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物态资源利用特性的关系,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关系。在部门配置上,主要适应企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对应配置相应职能部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在整体性地统筹配置方面,主要从企业原有相对应部门,增加环保和绿色生产的职能,整体性统筹配置企业人力资源。这两种配置,均应采取职能性、专业性对口的选用、引进、培训的方式,配置相协调、相适应的优质人力资源,并把准选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向,保证企业绿色发展与清洁生产重点方向的人力资源供给,保证满足企业环保特需,产业发展的环保需求,新兴产业发展和关键生产技术对环保要求,以及生产实践环保重点环节,对环保性、专业性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6](57-69)

企业主体结构微观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自主配置与个体自主选择配置有机结合的配置方式,但企业自主配置起主导作用。[9](P11-13)企业领导主体的配置,应优配专职专管的领导人才,专门负责企业环保和绿色生产,专抓企业清洁生产。注重在各级领导层,选用配置具有环保专业知识、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变革治理能力、绿色信誉的领导人才,优化配置企业的领导主体。企业管理主体配置,依据配置部门或部门相应职能,配用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环境治理实践经验、环保监管能力、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企业环保技术主体配置,特别注重选用、引进专门的具有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专业人才,培育环保、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企业环保和清洁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库,形成企业环保技术人才的优势,这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方向。企业生产实践主体配置,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环保特征、产品的环保特点、生产工序的环保要求,普遍配置清洁生产的人力资源,尤其要注重培育和配置清洁生产能手,形成企业清洁生产实践主体的人力资源优势。绿色发展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要遵循整体性配置与优化性配置、行政性再配置与市场性再配置、投入性配置与效益性配置、存量配置与增量配置、适用性配置与发展性配置相结合的原则,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10](P29-34)

建立并完善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保障体系。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配置,应建立统筹、协调、科学地供给、制度与政策相统一的保障体系。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供给保障,首先应建立企业绿色人力资源储集的供给库,保证绿色人力资源库存的数量和质量,形成整体性供给与重点供给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库源,既要保证企业绿色生产人力资源供给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又要保证企业绿色生产的关键岗位、重点生产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环节人力资源的重点供给。联通企业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企业与政府部门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机制,形成企业绿色发展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键,保障企业绿色生产人力资源适时优化配置。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育与供给平台,制订和依照企业绿色发展与绿色生产人力资源配置规划,瞄准企业绿色发展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绿色技术自主创新,绿色生产职业化和专业化人力资源的培育,建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力资源长效供给的后备人力资源库。主动联通盘活企业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开放市场,以企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重点生产工程为平台,以优惠政策和待遇,吸收高层次绿色人力资源,有绿色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的优秀人才直接为企业所用。营造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供给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供给配置环境,打造企业绿色文化品牌,拓新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优势优先供给的政策环境,为企业人力资源自觉供给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有效供给,还需要企业制度和政策创新提供保障,形成供给的制度化和执行力。企业绿色发展制度和政策保障,能够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法规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和供给有序的组织和管理,形成有章可循、有政可依、有责可究的政策力;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和供给的执行力。建立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准入制度,对人力资源选用资格、条件和标准,选用程序和规则,以制度方式给予保障和遵循,并相应地制定配套政策给予保证实施。建立企业供给配置制度,对人力资源供给配置岗位标准、工作环保规程、供给配置的程序要求等纳入制度的规程范围,并完善人力资源供给配置政策,使政策保障与制度保障相得益彰,形成保障的合力。

建立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培育储备和培训提升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培育规划与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相协调的供给配置机制,形成人力资源优质可持续供给,可持续优化配置,可持续优先使用的保障机制。相应制订人力资源培训、培育、使用、考核制度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优质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配置。建立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的安全和健康制度,按照绿色生产的标准与国家安全标准,制定人力资源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相匹配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人力资源职前、职中、职后健康跟踪档案,把职业病防治,生产事故防范、职业健康保险、人身健康保险、体检、休假、疗养等纳入制度和政策的保障范围,为企业长效地绿色发展提供健康,安全的人力资源保障。

[1]黄娟,张涛.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我国绿色生产方式初探[J].湖湘论坛,2015,(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郑海友,蒋锦洪.论实现“绿色发展”的四大支撑[J].求实,2016,(1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马晓飞,王欣.产业创新网络治理结构与政府角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6]严行方.绿色经济[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8.

[7]吕薇.营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J].经济纵横,2016,(2).

[8](美)戴维·龙里奇.人力资源转型:为组织创造价值和达成成果[M].李祖滨,孙晓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9]姚裕群.人力资源与管理通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0]郑志龙.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赵 伟】

绿色发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和实践方向。优先培育与优化配置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培育树立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企业主体绿色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保障企业绿色发展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和配套相关政策,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应采取的策略。

F279.23

A

1004-518X(2017)11-0216-06

李 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西南昌 330013)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主体绿色
绿色低碳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