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体会
2017-02-26王燕
王燕
郑州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 郑州 450013
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体会
王燕
郑州人民医院血管介入科 郑州 4500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 对行介入溶栓治疗的52例脑梗死患者,围术期给予完善术前准备、心理疏导、术中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基本恢复30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5例,无效4例。围术期间未发生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对脑梗死介入溶栓手术的围术期,规范予以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恢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脑梗死;介入溶栓;围术期;综合护理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及时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可缩短脑缺血时间,促进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脑的正常功能[1]。做好围术期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4-12—2016-02间,我们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同时,围术期规范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及介入溶栓术适应证。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44~70岁,平均57.6岁。浅昏迷伴失语、偏瘫17例,意识清楚、言语不清、偏瘫35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股动脉穿刺,将6F导管鞘引入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内。行 DSA检查,置入动脉鞘,行全身肝素化治疗[3]。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将导管置入到达栓塞部位,缓慢注入尿激酶20~100 U。直至血栓溶解后再次造影明确是否再通。术毕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准备:入院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协助患者急诊完成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配合医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选择适合导管材料,依据碘过敏测试结果为患者准备相应造影剂。备齐肝素、溶栓剂尿激酶等抢救药物及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除颤器、氧气机、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2)心理护理:多数脑梗死患者起病突然,部分患者年龄偏大,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生活自理受到严重影响,易出现恐惧、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时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变化诱因,及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手术方法和目的及本院技术的成熟性和安全性,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术中护理配合 协助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躁动患者提前做好制动措施。溶栓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病情变化。若溶栓再灌注后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应遵医嘱立即推注速尿40 mg。术中尽量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溶栓过程中呕吐物及口腔内分泌物误入气管造成窒息。
1.2.3 术后护理 (1)密切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感觉、运动、语言、头痛、呕吐及排泄物等变化。嘱患者绝对卧床≥24 h[4],穿刺部位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8 h。术侧下肢保持伸直避免屈曲动作。每日监测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频繁穿刺损伤血管壁,术后压迫力度不够或时间过短、制动时间不足、肝素用量失当等均可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发绀、局部瘀斑,应及时协助处理。②下肢栓塞:严密观察术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疼痛。若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和(或)下肢疼痛明显,皮肤色泽发绀,提示有下肢栓塞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③颅内出血:舒张压升高是引起该并发症的原因。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早期有无口腔黏膜出血、齿龈出血、皮下出血、黑便、血尿、呕血等先兆症状。如患者出现头痛或意识障碍突然加重、血压升高、呼吸深慢时首先考虑颅内出血,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配合快速处理。④再灌注损伤:当缺血脑组织重新得到灌注时,会引起再灌注的损伤,发生脑水肿而引起脑组织肿胀和急性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而导致死亡。患者剧烈头痛、脉压增大、脉搏减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考虑溶栓再灌注所致[5]。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20%甘露醇快速静滴等。(3)健康指导:对有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人员配合康复科医生指导并协助患者在病情许可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日常生活中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及其他危险因素。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定 (1)基本恢复:患者意识清楚,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自理不受影响。(2)显著好转:患者意识清楚,主要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提高≥2级。(3)好转:主要症状、体征较术前有所改善,患肢肌力提高1级。(4)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本组患者患者基本恢复30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5例,无效4例。围术期间未发生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介入材料的不断改进,全脑血管造影及时间窗内动脉溶栓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术中规范配合,严密术后观察,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及健康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6]。
[1] 陈爱云.临床护理在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1):87-8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M].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史岩鹏.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23):27-28.
[4] 陈莉.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7(21):117.
[5] 赵静.急性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7):206-208.
[6] 刘晓良.一例急性脑梗死行介入动脉溶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天津护理, 2016, 24(5):441-442.
(收稿 2016-10-23)
R473.6
B
1077-8991(2017)02-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