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26王冀
王冀
(河北省行唐县农林畜牧局050600)
梨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王冀
(河北省行唐县农林畜牧局050600)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体形与瓢虫近似。体长8~9 mm,背面红棕色,腹面黄褐色。复眼黑色,两眼之间有不规则型黑斑2个;前胸背板有3对同样斑点;每鞘翅上有四横排斑点,第1、2排各5个,中间2个相互重叠,第4排3个,相互紧靠。复眼椭圆形,黑色。触角11节,呈棒状,从第6节开始逐渐膨大,且扁平黑褐色,端部较尖。
1.2 卵长2.5 mm,椭圆形,橘红色,块生,常6~40粒排成2列,表面覆有红褐色胶质物。
1.3 幼虫初孵幼虫头部黑褐色,胴部、胸足灰褐色。老熟幼虫长10 mm左右,橙色。头黑色。前胸背板中部黑色,两侧橙黄色,背线与亚背线黑色。胸足外侧黑色。前胸背板至后胸前半部中央有一细纵沟。胴部12节,第2~11节两侧各有一肉质突起,端部暗褐色,背面中部各有一横皱纹,皱纹前后各有一横列暗褐色斑,斑上疏生细短毛。臀板暗褐色。
1.4 蛹长约9 mm左右,宽约6 mm,略呈卵圆形,尾端细小,腹面略平,背面隆起,黄褐色。头隐于前胸背板下。前胸背板前缘中间凹入,其两侧呈弧形翘起,背面有4个黑斑横列。中后胸和第一腹节背面各有2个黑斑横列,第2~6腹节两侧各有一肉质突起,背面各有4个黑斑横列,前翅芽后缘大部为黑色。第3~7腹节背面各节间有深凹陷。
2 发生规律
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草丛、落叶、石块下越冬。翌年4月出蛰爬到枝上食害嫩叶,4月下旬至5月进入产卵期,把卵产在叶背,卵呈块状平铺,每块一般约6~40粒,呈“人”字形排列,表面覆有红褐色胶质物,常有蚂蚁、蜘蛛粘着其上。卵期10~14 d。初孵幼虫不甚活动,有群集习性,2龄以后分散取食,虫龄越大,食量越大。先期食害花器和嫩叶,后期取食老叶,幼虫危害期近1个月,共分6龄。幼虫遇惊扰时9腹节背面突出2条赤褐色角状突起。老熟后入土筑蛹室化蛹。6-7月为第1代成虫期;8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期。成虫多于叶背危害,喜食嫩叶,夏秋季节常在梢头上取食嫩叶,严重时将枝梢叶片吃光,危害至晚秋。成虫有假死性。
3 防治方法
3.1 人工防治1)早春清除果园内的杂草、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2)根据成虫具有假死性这一习性,进行人工震落捕杀。
3.2 药剂防治在成虫、幼虫危害期,全树冠喷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500倍液喷雾。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5.036梨叶甲,又称梨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和幼虫取食梨叶片、花瓣、雌雄蕊。是梨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树受害较重,被害叶呈纱网状和孔洞及缺刻,严重时将枝梢叶片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