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从来都不是“我比你更好”
2017-02-26若杉
■ 文/若杉
自信,从来都不是“我比你更好”
■ 文/若杉
绝不是懂得越多,就越自信!
小时候,参加考试前,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还抱着书本继续啃,表示自己哪一科、或哪一个知识点还没复习好,相反,成绩一般的同学却显得自信满满。
那个时候以为,成绩好的同学太谦虚、甚至有些虚伪。越长大,才越明白,懂得越多,才越知道自己在知识的领域里,还有多少未知,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相反,知之甚少的人,因为所看到的世界太小,才更容易盲目自信,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世界的全貌。
有弹性的自信,才是真的自信。
有一期《圆桌派》,马伊琍谈起陈道明老师:“在《我的前半生》中,陈道明老师其实是来客串(一位料理店老板)的,因为他的戏份、台词很少,很多时候是没有戏的,但是他不去休息,就永远站在旁边看,不提意见也不说话,就看你们怎么演。”
问及原因,陈道明老师表示:“表演是带有年代痕迹的。我带着我那个年代的痕迹,到现在的年代来演戏,很可能要脱节。所以要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但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来看正当年的人是怎么演戏的。”
是陈道明老师对自己的演技不自信?大概不是。是他懂得,时代在进步,每一代人身上都有每一代的特质,他需要调整自己,以免被这个时代落下。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以”和“不能”。所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调高自己的自信,高歌猛进地去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而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调低自信,去虚心学习,迎头赶上,或者选择相信在这个领域内可以做好的人,去帮自己达成目标。这并不是示弱,而是对自我清晰的觉知和评估。
好在,自信可以像植物一样去培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在某一领域突破,来树立“自我感”。
这种事实上的成就,会让你在面对他人时更有底气,就像马云并不会在姚明面前,因身高而自卑一样,因为他已经拥有商业上的绝对底气。当你在某一领域获得自信的源泉,它会让你从心底相信“我能行”,从而把这种信心,扩展到其它领域。
其次,告诉自己:我没那么重要!
是的,我们不是要强调自己有多好、多重要,而恰恰是要给自己松绑,跟自己说;你其实没那么重要。许多自卑的人,以为全世界都盯着自己,很容易在做每件事时,都背着重重的壳,这种无谓的负担,并不会帮助你获取自信。
想象一下,当你要面对500人做演讲时,正紧张得手足无措,这时换个思路想想:大家都忙着玩手机呢,没有人会很认真地听你讲话的!带着这种想法上台,会不会轻松很多?!
最后,还有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提高自信:压低你说话的音调。
研究表明,当人们用更低的音调说话时,会感到更强大、更自信,而且更易于抽象思维。早在研究证实这个理念前几十年,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早就深喑此道。在她的政治生涯早期,为了获得更多尊敬,她主动寻找发音训练师,来帮助自己降低声调。有些分析师表示,此举提升了她赢得1979年大选的胜算。(节选自微信公号“若杉生活”文章《自信,从来都不是“我比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