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课堂教学教法设计研究

2017-02-25成福锁

成才之路 2017年6期
关键词:历史课直观语言

成福锁

摘 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史实繁杂,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导语、语言、直观教具、记忆法、分析史料等方面进行教法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课堂教学;教法设计;直观;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66-01

要上好一堂历史课,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理论的东西直观化,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地进行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想要上好一节历史课,就必须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导语,这些导语既要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本课内容,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红色政权的建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前面我们学习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残酷的杀戮,并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吓倒中国人民,相反却促进了中国劳苦人民大众的团结。中国共产党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毫不迟疑地投入了新的战斗,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这样承上启下的教学,学生不仅复习了旧课程的知识,而且了解了新课的重点内容。

二、语言要形象化

中学历史教科书注重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史实的学习,基本史实如一笔而过,必然不能吸引学生,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而且要揣摩学生的心理。

1. 使用描绘的语言

例如,讲“鸦片战争”的背景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清朝的强盛一去不复返了,接踵而来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军队的软弱、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的困难……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让学生理解记忆。

2. 使用概括性语言

例如,讲到“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时,教师可以用这些简要的语言:富了英国人,穷了中国人。一大批一大批的鸦片运往中国,一大批一大批中国的白银运向英国,成千上万的好端端的中国人变成了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瘾君子”。这种概括性的表述不但语言简洁,而且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还拉近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利用直观教具,加深感性认识

由于初中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差,利用直观教具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历史挂图、记录图表、历史事件实录、播放有关历史视频等直观资料进行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资料片来描述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艰难险阻,投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来叙述红军长征途中的几件大事。然后再播放根据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谱写的歌曲。学生们听了气壮山河的歌曲,深深被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所感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但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记忆方法的灵活性、技巧性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众多繁杂的时间、地点、人物、著作、历史事件等,如果都要死记,那是很难的。在教学中,把每節课的重点、非重点的内容都向学生交代清楚,叫作主次记忆法。教师可以把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内容编辑在一起:一次没有成功的变法:戊戌变法;两个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过程: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历史线索,避免张冠李戴,又可以进行系统的学习。

四、运用比较分析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纵向比较,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单个条约内容有所了解,但对于三个条约有什么共同的内容或共同影响,可能就不完全知道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纵向比较这些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有什么共同点。集中比较分析三个条约可以得出:这三个条约都是外国政府与清政府所签的条约,都是在外国强迫下签订的,都是有利于外国政府的,不利于中国政府的。这三个条约客观上都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去理解,去归纳总结。

五、结束语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导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用灵活、有技巧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归纳,就会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承吉.关于历史教学设计创新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04).

[2]鲍学红.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历史课直观语言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