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路一汪碧水

2017-02-25

中华儿女 2017年1期
关键词:河长总量用水

目前状况下,我国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

1983年,中国还有大约5万条河流。2013年,根据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其中的2.8万条河流不见了。随着中国人口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国家经历了水资源的严重减少,包括严重的过度使用和污染。一些主要江河的“消失”与工农业缺乏控制和不可持续的水资源攫取直接相关。

中国的主要水资源法律仅规定,为“大型”项目抽取地下水须经批准,这种缺乏具体细节的措辞导致了中国全国范围的地下水超采。

与河流消失同时出现的,水,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重灾区之一。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曾说:“我国水资源存在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中,我觉得水污染的问题不仅会越来越严重,而且治理的难度也更大。”

不断努力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随后的“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攻关中开展了大量水环境背景值、水体功能分区、水环境容量理论与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规划过程中运用了水质数学模型、多目标评价预测模型和大规模系统优化方法等定量分析手段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技术为主的规划技术体系,并针对确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从1994年治理淮河开始,我国先后制定了“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重点工程(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污染防治计划并制定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2000年以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水污染防治的专项规划,如《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等等。在这一阶段,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数量显著增加,专业化、细化程度不断提高。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主要为目标总量控制模式,控制指标主要为COD和氨氮,主要污染控制對象为工业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染。

2004年7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淮河污染现出原形:淮河上游的沙颍河、涡河等支流相继开闸放水,滔滔黑水,浊浪翻滚,臭气冲天,在淮河干流形成了155公里的黑色污染团,刷新了1994年淮河污染团总长70公里的历史纪录。污染团中的污染物总量达3.8亿吨,使河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了7倍。污水汇入洪泽湖,当地养殖业全军覆没,水产产量损失3.2亿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这次污染事件促成了豫皖两省携手共同治污的先例。造就了《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问世。

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河南平原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淮河流域)”项目,这是首次进行淮河流域(河南段)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综合调查评价。

河长制下的中国水治理

2007年5月底,无锡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太湖饮用水危机。由于太湖水污染治理是流域性治理,必然牵涉到流域内各城市、各方面的协作。因此,无锡一方面按照中国国家和江苏省的统一部署,与流域内城市密切协作,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无锡开启了“铁腕治污”时代,针对辖区内的内部河道,开展综合整治。“河长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借鉴和推广无锡首创的“河长制”。之后,江苏全省15条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强化了对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的责任。淮河流域、滇池流域的一些省市也纷纷设立“河长”,由这些地方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承包一条河,担任“河长”,负责督办截污治污。

“河长制”中的“河长”由无锡市各级党政领导亲自担任,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和水质的改善,其实质是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河道水环境管理制度。

按照“河长公示制度”,各地在河道边醒目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写明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管治保目标任务、举报电话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以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

目前已至少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长制”,至少16个省区市部分实行“河长制”。

随着“河长制”在各地推行,大地上奔腾的河流悄悄发生了变化。天津水环境保洁公司经理王建洲几乎每天都要开着游艇在海河上巡视一遍,近两年,他感觉到水环境在慢慢变好。“原来行洪时期来的都是污水,现在少见了。”

海河的变化并不是个例,梁宝双介绍,自“河长制”落地以来,天津感官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通过建立“河长制”进一步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对水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以断面水质达标为核心,进行有关水环境治理保护的责任分解、落实和考核,标本兼治、上下游共同治理。“河长制”也让考核重心发生调整,环境倒逼的压力使地方自觉地将治污纳入常规,并抓住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靖安,凡是可能对河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一律被拒之门外。

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提出:在部分省区市近十年实践基础上,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自此之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党委或政府的“一把手”将有一个新头衔——“总河长”。

“用水总量红线”下的治水之路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时候,其中一个目标,也就是到2011年建成我们国家健康的河湖体系,这样一来,都必须使我们的生态环境用水能够得到基本保障。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说,现在的河湖状况、生态环境用水的状况,确实有令人担忧的地方。由于中国现在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的经济结构,一是产用水量很大,二是高耗水的产业也比较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样一来,就导致许多地区一些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也导致一些河流的一些河段出现了断流、一些湖泊出现了萎缩、一些湿地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对此,矫勇表示,水利部现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要保证河湖里的生态用水,要规范经济社会的用水,所以我们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设定了三条红线。第一条红线就是用水总量控制。这条红线,设定了国家用水的天花板,到2030年,我们国家用水总量不能超过7000亿立方米。当前的状况是,2012年用到了6131亿立方米,如果我们国家用水总量不超过7000亿的情况下,那么我们国家的生态用水大致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当然,这里有一些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像北方地区,水资源非常短缺,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这在国际标准上是绝对缺水的地区。我们在这些地方就要进行大规模的节水,包括农业节水,包括工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的升级,使用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也包括我们城市里的节水行动。

具体来说,水资源总量的约束日趋突出,我国年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大约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指出,目前状况下,我国水资源水质的约束也更加突出,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

城市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在第一水源地由于污染而无奈舍弃之时,第二水源地同样面临污染威胁。有水利和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并非单一地区和城市的特有现实,从全国来看,供水体系单一、水资源污染严重已成为普遍问题。“地下水污染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和难以恢复性等特点,所以其治理难题远远超过地上水。”中国科学院科技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表示。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05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正在以水为核心,对生态保护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从全国水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看,是逐年在改善。应该说,环境质量改善后面是有大量具体的污染治理工作做支撑的。过去五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累计下降了12.9%和13%,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5700万吨,现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1.82亿吨,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还有很多工作,应该说这些具体工作支撑了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向好的,虽然形势依然严峻。督察发现,确实是有些地方一些断面也有水质恶化反弹的情况,全国总体向好和局部恶化是不矛盾的。

这次的《規划》非常明确,水环境保护要强调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者要综合考虑、综合施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际上水污染治理表现在水上,但是很多问题还是来自于岸上,所以必须把水中和陆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环境管理也要按照流域的客观规律去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

“国家将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推进用水方式的转变。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重要的目标是转变人们的用水方式和用水思维。”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石秋池说,“转变用水方式、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最新要求,就是要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付出的代价。”

石秋池表示,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项工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环节中,通过优化城市水系格局、统筹防洪排涝、改善环境、供排水格局、生态与景观,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变成一个个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指导思想,变为安全、宜居和人水和谐的优美环境。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河长总量用水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水利部部长为“记者河长”点赞
GB 50335—2016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电信业务总量保持高位增长
环保部: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大幅下降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用水漱口可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