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作文遣词造句能力的措施
2017-02-25吴梦霞
吴梦霞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400)
提高小学生作文遣词造句能力的措施
吴梦霞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 214400)
遣词是指运用词语,造句是把词组成句子。所谓遣词造句是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并把词语组织成通顺的句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在语文课上实实在在地培养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引导孩子读写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挖掘文本;揣摩体会;学习积累;迁移仿写
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语言呆板缺乏灵气是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学生写一篇记事文,绝大部分学生能把事情写下来,但往往会出现词语乱用、语句表达呆板、不生动等现象,甚至写成更无趣而拖沓的流水账。这和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大有关系。
为了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真正在每堂语文课上向文本学习,积累文本中的词句,并在文本基础上进行迁移仿写。
一、深入揣摩文本词语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有很多运用精当的词语,教师应该更深入地挖掘这些值得学生揣摩、学习的词语,并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课文中发现这些精彩的词语,思考用词的意图,体会用词的精当,进行适当的实践运用。
在课文中有不少动词,往往这些动词的背后蕴含着人物的感情。这类词语就值得引导学生推敲体会。比如,苏教版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字里行间流露出姥姥和“我”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课上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文中的“嚷”“缠”用词的精当。在理解“嚷”和“缠”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字换成“叫”和“拉”,通过辨析揣摩,学生不难理解“嚷”和“缠”更能体现“我”对姥姥的依恋和姥姥对“我”的宠爱。从而引导学生写作时准确用动词,生动体现人物情感。最后,再给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景,引导他们运用恰当的动词来突出人物情感。例如,给学生创设“奶奶教我包馄饨”这样的生活情景,引导他们用精当的动词突出“我”和奶奶的祖孙情。
课文中也不乏一些四字成语,有些文章中,这些成语也能体现人物的品质。比如,苏教版十一册《小草和大树》一课,课文通过记叙夏洛蒂三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赞美了她们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品质。课文中“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等成语体现了夏洛蒂姐妹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生活中,夏洛蒂姐妹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场景。这样,更能使学生明白成语用得精当,既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又能体会人物的品质。最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当场进行实践运用。
二、有感情朗读特色句式结构
教材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积累的句子,有的句子的句式结构颇具特色,有的句子使用修辞的方式新颖巧妙,有的句子表达情感的方式耐人寻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言之有物。
教材中有一些句子的句式结构齐整,表达方式简洁而内容丰富。比如苏教版四年级的《泉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这一语句结构整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泉水的颜色、形态、声音。
教材中有的句子不仅句式结构齐整,而且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比如苏教版十一册《安塞腰鼓》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话不仅句式齐整,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排比。通过这样巧妙的修辞,让读者感受到后生们的元气淋漓,也可以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荡气回肠。
教材中还有的句子,作者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写得生动真切。比如苏教版第十册《黄果树瀑布》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类句子,作者在表达感受的时候能够结合自己的身体的感觉,写得特别的真切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种表达感受的句子真的非常精妙,很值得学生学习积累。
三、通过语境迁移仿写
学生积累的大量词句仅为准确使用奠定基础是不够的,还要经常练笔。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迁移仿写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挖掘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迁移仿写呢?笔者认为挖掘语境是指在教材句子所处的语境的基础上,再次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这个语境的创设可以是学习文本前先创设语境写,可以是边学文本边创设语境写,也可以是学完文本后自由创设语境写。
先写再学是指老师先给学生创设一个语境,让学生先练习自己写句子。等学完了文本中的句子再来和自己之前写的对照学习,从而更深刻地悟得写法。比如,在学习《泉城》一课前,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对平时欣赏到的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烟花进行句子描写,写清楚烟花的颜色、形状、声音。等学完《泉城》第一小节后,再引导学生一起来看,学生写的和文中作者写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泉城》第一小节中的相关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向其学习,重新修改自己之前写的句子。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对文本遣词造句的方法能掌握得更扎实。
边学边写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精彩的语句,为学生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即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从而获得遣词造句的技巧。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课文第六小节有这样的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描写了安塞腰鼓的豪放与火烈。而生活中像这样比较火烈的场景有很多,同学们接触得比较多的就是激烈的运动会。那再学完教材中的句子后,老师就可以创设运动会上短跑比赛的相关语境,引导学生仿照教材中的遣词造句方法来写一写。比如,有一位同学这样仿写:“鼓点一样,是急速的脚步;马鬃一样,是飞扬的发丝;旋风一样,是摆动的手臂;火花一样,是昂扬的斗志;骏马一样,是矫健的风姿。”就这样,学生写到类似的场景,能把所学灵活地运用在习作中。
先学后写是指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积累教材中的精彩语句后,鼓励、引导学生课后自己选择合适的语境进行迁移仿写,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激励学生自主仿写,更能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比如,在苏教版十一册《草原》一课有这样的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表达的是作者在看到草原美景后的感受。在学生的习作中,很多时候都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样的句式表达就很值得学生积累运用。老师在教学后,便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创设语境,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来写感受。
吴梦霞(1988—),女,江苏江阴人,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高年级阅读与写作。
责任编辑 徐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