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感培养策略
2017-02-25肖纯娟
肖纯娟
(泰和县泰和中学,江西吉安 34370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感培养策略
肖纯娟
(泰和县泰和中学,江西吉安 343700)
文感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高中阅读教学启动学生文感培养策略,给学生宏观阅读思维构建创造条件。教师要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逐渐建立文感意识,并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形成文感基础。教师展开定向性引导,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逐渐理清文本脉络,能够快速形成阅读认同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感培养
所谓文感,就是指对文字的感觉,即在文字辨识度、措辞敏感度形成整体把握和控制。文感和语感有联系也有区别,语感是对语言本身的语音、语义、语法形成的感知,而文感是对文体、内容、情感、结构等产生的认知。文感具有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操作时,教师要切准学生认知基础、文本把握情况、赏析基本能力、训练操作习惯、认知内化水平等视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文感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
高中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阅读学习目标,然后才是阅读方法的引导,并通过赏析训练强化阅读认知,这样的阅读思维几乎成为一种套路。学生在这个阅读循环训练中,可能获得一些阅读知识,或者是形成一定语感,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作者情感、文本主旨、内容、结构、写作特色等的感知,依然呈现支离破碎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语感培养,文感训练系统性较差。为此,全面启动文感培养策略,已经成为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文感建立涉及学生认知基础问题,这是教师教学引导的关键因素。学生学力基础高低,决定了文感教学起点的高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些预习任务:熟读文本,了解这篇散文的选材、立意特点;找出最为经典的描写片段,说说其描写方法运用;找出文本主旨句,体会作者情感表现;展开质疑活动,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学生拿到阅读任务后,对占有信息进行整合,一步步完成阅读感知任务。课堂教学检查开始,学生预习情况良好。有学生在阐述选材和立意时,能够结合作者情感展开:《荷塘月色》描写的虽然是美丽的荷塘、月色,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满。课文开头部分便点出心境:心里颇不宁静。虽然月色很美,但不能掩饰情感,表明作者追求自由理想的鲜明立场。在质疑环节,学生给出的问题也比较丰富:作者在描写荷塘月色时,其语言轻松活泼,富有生命力,这里的景色描写有铺垫作用吗?文章实景虚景结合,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课文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内容,其目的何在?
在课文预习阶段,教师给学生布设一定量的任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启动学生基础认知,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如果教师不给出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找不到学习切入点,自主阅读学习方向不明,阅读效果也不会太好。文感意识培养与教师教学设计密切关联,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明确信息。
二、促使学生建立初读感知
高中学生有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意识,在学生自行操作阅读时,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矫正阅读方向。学生阅读文感意识不强,如果教师能够给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学生明白了阅读操作程序,自然会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文感探索途径。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文本探究和学生学情调查,找到文本思维和生本思维的对接点,为教学引导提供信息支持。让学生理顺文本结构、写作线索、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认清选材,这都属于文感培养范畴,只要阅读任务设计合理,学生会自然进入到文感建立程序之中。
教学《囚绿记》时,教师在学生初读时给出一些阅读提示:题目中有一个“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呢?文章分为几个阶段来写的?从作者所作所为中,我们有什么样的触动和思考呢?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围绕教师思考问题设计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时,学生初读认知已经建立。关于课文题目,学生理解比较到位:“记”是一种文体,这里是指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事物发表的感受,多是为了展示一种哲理。作者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等五个阶段,表达了对绿的热爱之情。这里是运用象征手法,将对民族解放的爱比作“绿”,表达作者更为广阔的胸怀。教师对学生个性总结给出肯定评价,对存在的一些偏差进行矫正,学生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从学生感知中可以发现,虽然教师并没有深度解析文段,但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多重认知。这无疑是自主阅读学习的结果。其实,学生手中有大量教辅材料,如果教师不给出具体的阅读问题和任务,学生是不会主动去阅读这些材料的,当问题明确后,学生都有自觉寻答案的意识,在具体阅读教辅材料中完成了文感认知构建。
三、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认同
文本赏析是重要阅读内容,常规操作时,大多是找出文本经典文段,教师给出阅读问题设计,学生展开阅读讨论,师生确认答案,这样的赏析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文感,但存在较大局限性。学生关联意识不够,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到位,其阅读认知难以形成体系。因此,在赏析阅读操作时,教师要站到高处,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赏析操作,从语感培养到文感成长,要建立清晰的操作路线。学生有了关联意识,对文段赏析也会有整体把握认知。
高中学生在文本赏析时,往往注重的是语言运用,对内涵思想和情感挖掘不够,需要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发动学生找出典型片段展开赏析学习。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内容。如“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洛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有学生这样赏析:这里运用一组排比句,显得非常有气势,语气贯通,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力量,特别是感叹号的连续使用,增强了表现力。教师给出点评引导:能够找出语言运用特色,但赏析显得很浅显,联系内容不够,联系作者情感不足,导致赏析缺少基本内涵。学生听教师这样点拨,很快就调整了思路: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从世界不同地方响起“自由之声”,表明全世界人民都渴望自由、和平、幸福。让自由之声响起,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理想。这里的“梦想”不再虚无,而有最为真切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赏析进入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思维,很快就矫正了赏析路线,极大提升了赏析品质。这说明在文感培养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前瞻意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足够的预判,这样才能及时给出矫正性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阅读认知构建。
四、塑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关注点往往在阅读问题解答技巧把握方向,这种操作思维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其引导效果往往是难遂人愿。学生阅读水平高低,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文感。在阅读训练时,需要从培养学生文感视角展开操作,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文段,需要给出明晰的认知路线。多设计文感方面的训练题目,内容、情感、主旨、结构、选择、点题、照应、伏笔、烘托、渲染等等,都属于关联性阅读设计。让学生在多重文感成长中建立阅读系统认知,这才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根本所在。
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内容时,要抓住文本特点。训练设计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热情,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展开训练思考,这是课堂训练设计的最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感是对文章的总体性感知,整体把握是其基本特点。教师要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逐渐建立文感意识,并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形成文感基础。高中阶段是文感定型期,学生学习思维有整体把握主观诉求。作为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点拨,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感的存在,体验文感的魅力,使其成为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
[1]蔡伟.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
[2]邹曼.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读与写,2016,(11).
[3]高京.语文教育中应渗透人文教育[J].教育探索,2005,(12).
肖纯娟(1966—),女,江西泰和人,泰和县泰和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