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领略神话故事想象的巧妙
——再读《女娲补天》
2017-02-25虞大明
□ 虞大明
尽情领略神话故事想象的巧妙
——再读《女娲补天》
□ 虞大明
【教学过程】
一、猜聊神话故事,明确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一定看过许多神话故事,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故事名字,好吗?如果你知道名字,马上喊出来。(师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插图)
师:爱读这些故事吗?(生:爱!)为什么爱读?
生:这些故事都很好看!
生:这些故事的想象都很神奇!
师:能从你们读过的故事中举举例子吗?
生:《后羿射日》中,后羿的箭能把太阳射下来,太神奇了!
生:在《夸父追日》中,夸父这个巨人一眨眼就能跑一千多里,比风还快!
师:的确,神话故事的想象很神奇!有人说,没有神奇的想象,就没有神话故事。其实,神话故事中的想象不仅神奇,而且还很绝妙。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二、再读《女娲补天》,初知想象巧妙
师:我们先来看看曾经读过的《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中想象最妙的当属“女娲寻石”了。(课件呈现)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石头有五种颜色。
师:确实应当关注“五彩石”,什么是五彩石?
生:红、黄、蓝、白、青五种颜色的石头叫五彩石。
师:没错。为什么把女娲补天的石头想象成五彩石?能不能结合故事的结尾找原因?
(课件呈现)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生:哦,我明白了。因为天边的云霞是五彩的,所以把女娲补天用的石头想象成五彩石。很巧妙!
师:你真会发现!可见,虽然神话故事是幻想出来的,但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关联,妙不妙?
师:我把“纯青石”换成别的石头行不行?
生:不行!
师:关于《女娲补天》不止这样一个版本,我们再来读读这个版本,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呈现)
女娲拣来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放在一个大坑里,燃起芦柴烧炼。(湘教版《女娲补天》)
师:可以换吗?
生:可以的。
师:为什么可以?
生:因为天边的云霞色彩是很丰富的。
师:那么,能否改成“七彩石”?
生:可以。因为彩虹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师:真好!也就是说,只要天边的云霞有多少种颜色,就可以让石头有多少种颜色。这就是想象的巧妙。
三、顺势拓展阅读,再感想象巧妙
师:这种巧妙的想象在很多神话故事里都有,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不让阴险狡诈的逢蒙得到仙丹,祸害百姓,于是抢食了仙丹,飞到了月宫。后羿和乡亲们都很想念嫦娥。请看故事的结尾,能发现妙在哪里吗?
(课件呈现)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生:把嫦娥离别的日子想象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正好跟我们现在的中秋节吻合。
生:乡亲们在院子里摆的食品,就是我们现在的月饼。
生:而且,现在我们过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赏月。
师:对,这就是神话故事想象的巧妙。我们再来看《后羿射日》,想象巧妙在哪里?
(课件呈现)
十个太阳在天空中走来走去,地上的森林、房屋烤得快要着了火。后羿看了,立刻搭上了一支箭,拉满了弓,嗖的一声向一个太阳射去,一个火球应声落了下来。其余九个见势不妙,急忙逃走。可是后羿的箭射得又快又准,在“嗖——嗖——”的箭声里,太阳一个个落下来。当后羿从箭筒中抽出最后一支箭时,尧连忙按住他的手说:“太阳对人间是很有用的,太多了才会带来害处。留下这最后一个,让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吧。”后羿听了点点头,把弓箭收了起来。
生: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太阳,所以在这个故事中,让后羿不把最后一个太阳射掉。很巧妙!
师:要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两个太阳,尧又会怎么说?
生:尧一定会说“太阳对人间是很有用的,太多了才会带来害处。留下这最后两个,让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吧”。
师:巧妙!要是现实生活中有三个太阳呢?
生:尧会说“太阳对人间是很有用的,太多了才会带来害处。留下这最后三个,让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吧”。
师:哈哈!妙!要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太阳也没有呢?
生:尧会说“太阳对人间是没有用的,赶快把它们全射下来吧”!
师:要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太阳,就不会有《后羿射日》这个故事了。
四、创编神话故事,践行想象之妙
师:学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有了新的收获,谁能说说?
生:神话故事的想象很巧妙。
生:这种巧妙表现在,神奇的想象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
师:你们总结得很好!明白了这一点,其实我们自己也能创编故事,想不想试一试?(生:想!)
师:有一个故事叫《风魔和沙怪》,说的是风魔和沙怪是两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所到之处,飞沙走石——农田被埋,房屋被毁;后来老百姓用植树的方法制服了风魔和沙怪。请看故事的结尾——
(课件呈现)
风魔和沙怪被制服了,老百姓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为了纪念胜利,以后每到这一天,老百姓都会三五成群地去植树。这一天正好是( )月( )日,据说( )就是这么来的。
师:这个故事是大明老师写的,但是,结尾留空了,你们能补充完整吗?
生:把这一天想象成三月十二号比较好。
生:这样,正好跟我们的植树节吻合。
师:真厉害!这样的想象绝对巧妙。再看《女娲补天》,纯青石是在清清的泉水中找到的。如果最难找的不是纯青石呢?你会怎么创编?
(课件呈现)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 )、( )、( )、( )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 )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 )找到了。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黄、白、蓝、青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红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堆熊熊燃烧的火焰中找到了。
师:红红的火焰堆里找到纯红石,妙!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青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白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白雪皑皑的雪山顶峰找到了。
师:洁白的雪山上找到纯白石,也很精彩!你们已经很能创编故事了。还想继续挑战吗?(生:想!)请打开练习纸,有“三星级”和“五星级”的挑战,自由选择一题,展开巧妙的想象,补写故事。
【★★★】女娲寻石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七)彩石。她
【★★★★★】钱江潮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钱塘江的潮来时,是没有声音的。
有一天,巨人钱大王跳着一担( ),在江边歇息,没想到竟睡着了。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把钱大王挑的( )慢慢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 )味呀,而且越来越( )。他受不了,转身就逃,逃到海洋里,结果把海洋里的水都弄( )了。钱大王一觉醒来,找不着( ),一低头,闻到江里有( )味,他想:哦,怪不得,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 )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 )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事情经过一一说了。东海龙王还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 )来赔偿钱大王,并且以后涨潮的时候就( ),免得钱大王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 )。举世闻名的( )就是这样来的。
(生创编故事,师巡视。之后,师指名交流、分享)
五、总结提升全课,激活后续动力
师:这堂课,我们从已经学过的《女娲补天》入手,发现了神话故事的又一个秘密。请大家记住一句话——神话故事,想象奇妙,魅力无穷!经典故事,常读常新,其乐无穷!!!祝愿大家都能成为爱读神话故事、会读神话故事的快乐之人!
【名师慧语】
一直以为,神话故事之所以极具吸引力,缘于每个故事的想象非凡。每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的想象既神奇又巧妙:神奇之处,天马行空,令人匪夷所思、脑洞大开,譬如“石能补天”“箭能射日”“人能追日”等等;巧妙之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关联,让人眼前一亮,点头称妙,譬如“神话世界中的‘五彩石’补出了现实世界中的‘五彩云霞’”“神话世界中的‘后羿射九日留一日’留住了现实世界中的‘独日造福众生’”等等。非凡的想象,使得故事具有了“神性”和“魔力”。非凡的想象,恰恰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综观以往的神话故事教学,师生往往对“想象的神奇”关注颇多、津津乐道,至于“想象的绝妙”却鲜有人问津。笔者感觉有点可惜——毕竟,想得妙,更见智慧。于是,便有了《女娲补天》的再读。
再读读什么?当然应当摒弃那些先前已经读懂的故事大意、神奇想象和人文精神等等,直指“想象之绝妙”。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再让孩子自己发现,最后给孩子言语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可谓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先聚焦一个文本的重点语段,再迁移到其他的故事文本,可谓举一反三,加深印象,学以致用。
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彰显的大概就是“围绕专一的目标,立体构筑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逐步踏上发现之旅,从而享受阅读收获的乐趣”,为的就是有效实现“一课一得”。笔者经常想,若能保证“一课”有真正的“一得”,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不得了。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310016)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话题”征集启事
本刊自2009年起开设了“本期话题”栏目。该栏目主要就语文课改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焦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进行讨论,以每期一个话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解析课改热点焦点,研究解决教学难点疑点。欢迎各教研部门、名师工作室、有想法的教师就选题及组稿事项提前与我刊联系。组稿要求选5至6篇文章组成专题。总论文章一般不超过4500至5000字为宜,其他单篇文章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本栏目长期征集话题,欢迎教育专家、各版本教材研究者、教研员及一线教师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意义的话题,与大家共享您的真知灼见。
投稿邮箱:xiaoxuebanyw@jxyk.com,主题请注明“本期话题”。
欢迎各地教研室、学校、名师工作室等组织专题讨论并整理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