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的光芒照耀数学课堂
——中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的培养
2017-02-25江苏省启东市惠和初级中学陈黧慧
江苏省启东市惠和初级中学 陈黧慧
让“个性”的光芒照耀数学课堂
——中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的培养
江苏省启东市惠和初级中学 陈黧慧
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方能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数学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务必致力于学生“个性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将直接决定课堂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兴趣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务必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
如当进行“有理数乘方”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在教学之初,教师便可以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课题:如国王时常听到阿尔缇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在人们的眼中,阿尔缇仿佛无所不能,于是,国外召见阿尔缇并提出了问题,承诺阿尔缇只要回答正确,便可答应其任何一个条件。而当阿尔缇回答正确后,其向国王提出的要求是,棋盘中有64个格子,在第一个格子中放入2粒米,在第二个格子中放入4粒、第三个格子中放8粒、第四个格子放16粒,以此类推,待最后一个格子放完便将格子中的米全部赠予他。国王虽一口答应,但接下来却让国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满足阿尔缇所提之要求,因而深深被阿尔缇的智慧所折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切实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动手去尝试完成“填米”。基于以上描述,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最终,学生在自主探究下给出了如下数量表达式:
第一格:2;
第二格:2×2=4;
第三格:2×2×2=8;
第四格:2×2×2×2=16;
……
经过尝试,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而且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加以运用,由此提升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生均是独立的个体,因成长环境的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与认知、学习能力。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此方能切实提升每一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当讲解的内容是有关数学概念、定理以及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一方面能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数学知识,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
如当进行“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索,并提出问题:“用6根完全一样的火柴能组成多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吗?”通过小组合作并借由问题加以引导,便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相关概念的认知,且同时将极大地促进学生思想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
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之间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不同问题可利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而相同的问题亦可利用不同的数学思维,并且得到的结果均能保持一致,这便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对此,教师可利用数学的此种特性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已知多边形内角均为135°,求多边形边数。基于以上题目,教师便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形,如:已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为1080°,求多边形边数;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外角为45°,求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样的问题,经过一定变形,既能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又能切实培养学生以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精讲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强化理解和记忆
数学思维大多是基于现有的公理、定理及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唯有牢牢掌握并强化理解与记忆,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无法熟练掌握这些概念、定理及公式,则势必难以做到灵活运用。
如针对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学生便需谨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等定理,如此才能在遇到边角问题时做到熟练使用,对答如流。
五、结合实践,培养数学思维运用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促使学生由知识形态向应用形态方向转变,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此,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进而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以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
如当进行“图形的转换与平移”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其提供三角板、直尺等工具,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感受图形的转换与平移,如此既能帮助学生完成将知识由理论向生活化的方向转变,又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唯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能切实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肖地长.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
[2]崔逸静.创新思维与个性化意义建构--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0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