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教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7-02-25夏顺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柳宗元中学生价值观

夏顺光

柳宗元教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夏顺光

(永州市第九中学,湖南 永州 425100)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其“顺天致性”的发展观和“交以为师”的师道观,强调了德育的重要作用,对建造新时期教育理念有借鉴作用;而其“无师无以明道”,“育人须明确方向,顺应人类的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等观点,对今天教育工作者亦有启迪。中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对塑造中学生正确价值观有导向作用。

柳宗元;教育思想;价值观;影响和意义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和王充等教育思想,所提出的积极关注现实,为社会服务等教育主张,对当代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世界观、民主政治观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意义不凡。学习、领悟柳宗元教育思想,对于培养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柳宗元受家庭环境和所处时代的影响,儒法释墨诸学均有造诣;久而久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教调和”思想体系:以儒学为基础,同时学习和吸收佛教学说及诸学有价值的内容,以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推崇佛教,但并不盲目信奉,能理智的分析和有效的利用佛学积极的一面。众所周知,中唐以后,佛、儒、道三教的斗争比较激烈,交流的平台也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思想。柳宗元《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直言:“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被贬永州期间,感悟更多。《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曰:“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认为佛道两教在某些因素上也不背离儒学的思想,三者之间有共同的思想学说,可以相互沟通,都有存在的意义,因之,“三教调和”的思想便有了理论支撑。

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日薄西山;因此,为社会培养贤者君子,以此来促使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当务之急。柳宗元历来注重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培养贤者,以使学生既能修炼品行,陶冶情操,又能学到充足的知识,两者结合,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圣贤君子。而所谓的贤者君子,至少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他们不但须具备儒家倡导的“忠君、孝亲”等传统伦理标准,同时还须具备高素质的政治品质和个人素养,内外兼修,品德高尚,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所用。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以“四书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为教育基本内容,进而求其恒,求其质,求其宜,求其新。他提出的在研习儒家五经基础之上,参考诸子百家之说,兼容并纳,同时独立思考,从而取长补短的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柳宗元主张顺天致性,通过《种树郭橐驼传》,提出育人与种树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柳宗元提出教育必须顺应自身发展的规律,遵循受教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重要命题,千百年来,影响并导引了教育者教书育人的方向。

《种树郭橐驼传》一段话,非常深刻: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在育人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能主观强制和肆意干预。这种教育观点对现代教育、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柳宗元很注重并肯定教师的作用,通过多篇文章诠释了自己对师生观的独特见解和实施方法。综合而言,其中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育人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柳宗元认为,“师”和“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教师,应具备相应的身份和地位,体会到“揠苗助长”与“越俎代庖”同样荒唐可笑。而要鉴定其是否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与操守,是否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标准和要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云:“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这段话,回复韦中立相关问题,特别指出教师应“取其实而去其名”,今天教师不也应该如此吗?教师是要有严格要求的,柳宗元认为一个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刻爱护和关心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具备这些高尚品质的同时,自身的文化修养也要达到授业解惑的高度,博学多能、诲人不倦,专而通,新而一,既专注于传统的文化修养,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博采众长,拓展知识范围和结构,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游刃有余。

师生之间不应只是教与被教、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应互为朋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又促进了师生平等、民主教育的共同进步,对现代的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一段话,集中阐明了柳宗元师道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这段话的基本观点是,当下教师名头失之虚妄,故为世人讥笑谩骂;我不是好为人师的人,注重的是老师的实际作用。如果有弟子就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等方面向我请教,我不会闭口不言的。

严秀才文章畅达旷远,若驰若奔……和您谈说,我们可以相互做对方的老师了。这就是“交以为师”啊!

质言之,交以为师,就是将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教师相互沟通和探讨,彼此受益。这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互利双赢”的原则。

柳宗元《师友箴》(并序)是一篇论择师和交友的短论,对中唐社会的教育现实鞭辟入里,对如何拨乱反正,也有自己的见解,与韩愈《师说》异曲同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感悟: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呜呼!生于是病矣,歌以为箴。既以儆己,又以诫人。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考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无忽!”

当时社会“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举世无友”,故“故道益离”。但“不师之如何?吾何以成。不友之如何?吾何以增”。因此,读书人应该“内考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无忽!”意思是,认真思考古人的教育成果,仔细观察社会情势的变化,谨记良师益友的作用,切莫忽视啊!柳宗元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借鉴参考古代贤哲,学习吸收外来精华,得出的尊师重道的理念,非常精辟。

在柳宗元的思想中,注重的不是教师的头衔,而使教师的内在实质,是否真正具备教师资格。《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其谦虚之品行令人钦佩。在现代社会中,因受经济的影响,教师一职业也多少掺杂了一些社会不良因素,个别人,虽然有了教师头衔,却不具备教师资质,他们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不从内心深入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没有足够的资质去教授学生……建议这些老师重温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反省自悟吧!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其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理论,以传统悠久的文化历史为基础,综合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德才识能及高尚情操,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和谐、文明,为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蓄力。

柳宗元作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纵观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柳宗元爱国爱民,“利安元元”,有利于培养现代中学生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感情。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通过教育,可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从中获得教育;而用历史这面镜子折射国家民族精神,则可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是一个礼仪国家,自古孔孟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我国千年的文化。柳宗元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崇尚儒学,尊重佛道,重视仁礼,很多文章渗透着这一思想观念。他以五经为基本点,他以和为贵,以礼为媒介,缓解矛盾,实现天下仁义。现代社会也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和稳定,只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才能保证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柳宗元相关论述对于中学生现代文明的修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例如,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深入到了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仁”“和”等五常教育,不仅可让学生明确身为我国公民应该肩负着何种使命,承担何种责任,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规避了现代社会利欲熏心的不良风气,从而实现了国家和谐发展。

今天,教育体制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全方位人才。由于中学生还存在意识和人格上的缺陷,存在对教育的疑惑,从而导致师生之间、学校家长之间、乃至学校社会之间,关系不甚和谐。学习柳宗元提倡的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肯定教师的地位的论述,学习儒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等论述,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中学生人格意识形态的形成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儒学思想,强调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也要修身自省,因此,加强教育管理,顺应学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灌输高尚的品德,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并日日进行修身自省,有利于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健全并完善中学生的人格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

柳宗元提倡“交以为师”,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现代教育主张以人为本,蕴含教师和学生之间并非单纯的教与导的关系,更多的是“友”。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的经济结构,还是社会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学校的教育方式、内容以及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当下,形势大好:教育理念跟进,教育内容拓宽,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已经突破了书本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互相教学,呈现出了师生平等,共同探究的新局面,这不就是柳宗元所向往的轻松和谐的“交以为师”学习环境吗?

[1]柳宗元.柳宗元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王玉.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3]汪高鑫.柳宗元政治思想二论[J].学术界,1998,(3).

[4]胡省民.运用传统文化构建中学生核心价值观[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2).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7-13

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永州柳文化与中学生核心价值观整合研究”(“市州中小学”系列第55号)。

夏顺光(1964-),男,湖南永州人,永州市第九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行政管理。

I209.9

A

1673-2219(2017)09-0016-03

猜你喜欢

柳宗元中学生价值观
柳宗元
我的价值观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江雪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