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同磊:痴醉瓷艺 何惧风雨

2017-02-24徐娇娇

茶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龙泉青瓷艺术

文/徐娇娇

蒋同磊:痴醉瓷艺 何惧风雨

文/徐娇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艺术如斯。“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金木水火土,五行交融碰撞,造就了青瓷细腻纤薄之姿态,温润如玉之釉色,沁人心脾,亦是醉了蒋同磊,迷恋成瘾,何惧刹那芳华,何惧无名无利。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心中所爱,甚至愿意丢下繁华,舍弃功利,于深深庭院读书品茗,烧瓷修坯。

盛一盏茶叶,取一韶年华,于淡淡的醇香中,忆一段青瓷的前世今生,念一场艺术的风风雨雨。

勤耕不辍 抱朴守拙

“我爱好青瓷创作,并将一直努力地从事青瓷创作。从艺二十几年来,不敢说有所成就,但现在是越做越喜欢,越做越有意思了。”蒋同磊告诉笔者,“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会做最努力的那一个。青瓷创作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会传承一辈子,创新一辈子。”

他不是为青瓷而生,甚至差点与之擦肩而过,他也不是世家传承,亦不是科班出身,他学的是矿山机械专业,毕业后从事的也是与之相关的工作,做青瓷,只缘于他的痴迷。然而,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仅凭自己的爱好来坚持,真的能行吗?

蒋同磊用他的青瓷人生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什么都不懂,拉胚、修胚、调釉、上釉再到窑里烧造,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因此,一开始确实走了很多弯路。有人问我失败了多少次,我跟他说你不如问我成功了多少次,这个我反而能算得过来。现在回过头想想,能有今天,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小有成就,确实是他对青瓷的痴迷和毅力支撑他走到这一步。

据蒋同磊的爱人林必华介绍,他自1987年接触到青瓷以后,就迷上了。九十年代初期,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工作非要来做青瓷。“蒋同磊的父母都是南下干部,几个哥姐的家境也都很好,我们的工作也都还算安稳,当时真的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来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青瓷,而且是怎么劝都不听。”无奈的家人终究拗不过他的坚持,只有全力支持。

“别说是制胚、调釉、上釉了,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我都一一经历过,其中,有很多工作都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时候仗着自己年轻,累一点无所谓,失败了也可以重来,最怕的是对不起厂里的工人和全力支持自己的家人。”他告诉笔者。因为没有师傅的指导,全凭自己摸索,失败是很平常的事情。最困难的时候,他拖欠工人的工资,每个月只能给他们发点生活费。“所以我很感激厂里的这些工人,有几个老工人一直跟着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离我而去,这也鞭策着我一直向前努力。如今,我们都跟家人一样。”

除了对青瓷的热爱,他还有一腔对艺术“勤耕不辍、抱朴守拙”的热情和态度。

争之必然 顺其自然

如今的他已非昔日,二十多年来,他对青瓷艺术孜孜以求,不断学习、摸索、磨练、实践,系统地掌握了胎料、釉料配制,手工拉坯成型,绞胎、修坯、施釉工艺,刻、划、堆、塑装饰,艺术设计,青瓷烧成等各项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工艺水平。

首先是多种青釉的调配技术。通过翻阅大量的釉料配制书籍,到各地寻找矿点,经过多次的研磨和多元的配方配比,配制出铁胎釉、月白釉、粉青釉、梅子青釉、哥窑釉等六七种青瓷釉配方,研发出能呈现不同审美效果的多种釉色。其中月白釉、哥窑铁胎釉产品更具特色,蒋同磊为目前少数几个能成功烧制者之一。

“梅子青是龙泉青瓷的传统釉色,但梅子青要调配得厚道与到位,是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的。而且,一样的原材料,一样的调配,也不能保证每次烧出来的梅子青都是一样的颜色,这就是龙泉青瓷的神奇之处。”也正因为如此,青瓷对蒋同磊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一直创作不止。

对此,他还将二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写成论文《简论龙泉窑之釉色》发表在《陶瓷科学与艺术》上,为其作了很好的总结。

其次,在青瓷造型上他突破大型青铜礼器类的造型难关。在宋代的很多官礼器形中,有很多是取青铜造型。其特点古朴、稳重、大气,具有皇家气派,这类造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蒋同磊的青瓷造型设计多借鉴商周青铜,同时利用“哥窑”瑰丽古朴的纹饰,以达到特有的审美效果。他把所学的拉坯、压坯、捏塑、堆塑等各种技法融为一体,塑造出或方、或圆、或方圆兼备、器型大气的造型,别具一格。如作品《五福盖罐》形体较传统盖罐修长,盖钮对应,使得整体精神更加挺拔,在肩部圈饰以五个露胎铁红蝠纹,衬以釉青寓吉祥传统审美。而《心瓶》意为“一片冰心在玉壶”,属于传统玉壶春形的变化,配以月白釉,更显冰清玉洁。

另外,在坚持传统传承的基础上,他不断创新,融入当代的审美时尚元素。比如《大貔貅》、《水月观音》等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有时尚元素的出戟尊,被选为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冠军奖杯,让青瓷在世界舞台共享冠军荣耀。

关于传承与创新,他在《浅谈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新》一文中提到:传承是一种延续方式,使许多优秀文化能走到今天;创新是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脱离了洪荒时代的野蛮,建立了今天的文明。同样,传承使青瓷烧制技艺永续相传;创新使青瓷告别了原始瓷时代,走向南宋时期的辉煌,今天的复兴。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对立,创新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和过程中,传承孕育着创新。创新体现在艺术上不是简单的形式,它是一个人综合素养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与格调。龙泉青瓷的未来,取决于一代代青瓷艺人对青瓷的虔诚之心和锐意创新的进取之心。

瓷亦如人,蒋同磊的作品保留了传统青瓷造型端庄、简洁,釉色上清雅古淡、晶莹剔透的特点。他认为青瓷艺术的每一位从艺者都应对青瓷有一种特殊情怀的表达,而这种特殊的情怀就是在创作器形的时候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他自己比较喜欢以古代青瓷经典为师,喜欢传统器型,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意,或手工跳刀、或手拉绞胎、或刻些花草图案。“我比较喜欢传统的东西,所以自己做的东西也比较传统。”如作品《荷叶尊》、《知秋》、《洗•梅花》、《秋》、《白云深处》等釉色纯正、制作精细、立意朴实。艺无止境,不进则退。“从事青瓷创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反而会觉得天天在跟新事物打交道,天天有所得,这才是我最享受的。”他告诉笔者,“不同的艺术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做青瓷,既要懂得传承,也要懂得创新,而这个创新也包括各种艺术文化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这是我自己喜欢的事业,我会一直走下去。以前这么困难都过来了,我相信以后只会更好。现在的他,对未来充满自信,对青瓷创作也是“越做越喜欢,越做越有意思了” 。他尽其所能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为青瓷研究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争之必然,至于结果如何,他当顺其自然……

窑火不息 创作不止

蒋同磊投身青瓷艺术创作之后,比任何人都懂得汲取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多学、多问、多思才是从事青瓷艺术创作的先决。之后,他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制作工艺系潜心深造,这对于在艺术道路上苦苦探求的他来讲,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从造型设计、装饰设计到现代陶艺,蒋同磊系统、完整地接受了陶瓷艺术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日后创作积淀了丰厚的专业艺术修养。

2010年,他将华光瓷厂更名为龙泉市孙坑窑瓷庄。他告诉笔者,他的窑场虽然不在孙坑村,但追溯龙泉窑的历史,从五代创烧,延续千年,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瓷窑。而孙坑窑是龙泉窑的最后一个历史名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清未民初为龙泉窑的传承发挥了巨大贡献。二十多年前,他机缘巧合来到孙坑窑的古窑址,在这里已经见不到任何的古窑场的痕迹。经过向当地村民了解、查阅资料、收集瓷片。经过数十年的关注逐渐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瓷器特征,为延续孙坑窑的传统烧制技艺勤耕不辍,默默奉献。

此次更名,我们也可以窥视他的内心态度,肩负起承上启下的使命,追本溯源,开拓创新。他说,要研究龙泉青瓷,如同研究一个人,需要了解其生卒年代,方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正是为了传承这千年生生不息的薪火,致力于龙泉青瓷的传承、研究与开发,他才把自己的瓷厂更名龙泉市孙坑窑瓷庄。

人世浮沉,几多沧桑,每个人,都应该朝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行走。虽然一路上坎坷难料,可是必须风雨兼程地走下去,为完成某个梦想,而他的追求便是窑火不息,创作不止。

山水铸瓷韵 文化耀环宇

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唐宋时期,龙泉窑就已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千百年来,青瓷在国内外有极高的评价,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誉。十六世纪,浪漫的法国人还赋予中国青瓷一个神圣的名字——“雪拉同”。

而让青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艺术的魅力,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梦想。2012年,全球规格最高的斯诺克国际锦标大赛在成都举行。当世界的焦点聚集在比赛现场,世界顶级选手从大赛组委会官员手中接过冠军奖杯向全场致意时,青瓷打造的冠军奖杯顿时吸引了世界球迷的眼光,让青瓷在世界舞台共享冠军的荣耀。这个奖杯正是身在千里之外、浙南山区的蒋同磊历时一个多月亲手打造而成。

他接到订单任务的时候,尽管困难重重,这种大件哥窑器件的历史记载少之又少,但是蒋同磊没有灰心,勇于挑战自己,他同厂里的业务骨干,边摸索边改进,日夜奋战,先后精心制作了26个奖杯坯体,几经烧制,屡败屡战,最后也只烧制成功3个一等品和2个二等品,其余的全部报废。因而从烧制角度来看,这种大器件的哥窑青瓷器生产工艺极难,成品率极低。

斯诺克奖杯的设计、制作,把蒋同磊推向了媒体的聚光灯下。在丽水龙泉他已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但更多的是为这位没有家庭从艺背景,靠自身努力起家的瓷艺家的韧劲和创作精神所折服。对于这些,生性敦厚的他也只是淡定一笑,因为他知道自己内心追求的真正所在,自己的初衷依旧。

该奖杯的净高度为44cm,配以红木方形底座,形成天圆地方之势,纳天地灵气的器型,奖杯周身上下四条腾龙的简约造型,符合西方简约设计理念,同时寓意中华民族腾飞崛起,飞向四方。

整个杯形又似中国古代盛酒的酒觞,寓意美酒献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显示东方文明古国的热情好客。整个器型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设计中蕴含了斯诺克运动精神和中国文化。

作品以龙泉哥窑青瓷作为制作材料,彰显中国特色,体现古朴与自然、典雅与庄重的和谐之美,同时,因其工艺难度极大、并要求全程手工打造,烧制的成品率极低,使得这个奖杯更有收藏和升值空间。

另外,《幸福的面条》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主打热播剧目,剧中不时出现的青瓷器皿、花瓶等道具,着实为剧目增添了一道亮丽典雅的风彩,这些楚楚悦人的青瓷器具同样出自于他的手下,由其赞助。当剧组导演找到他提起赞助剧组青瓷道具的要求时,他爽快地应下了。100多万的青瓷产品,这对于正在起步发展中的龙泉市孙坑窑瓷庄和正在艺术成长道路上奋力拼搏的他来讲,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一个窗口,一个向观众展示青瓷艺术的窗口,让青瓷走进百姓生活,走进百姓心里,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窗口,这是一个绝好机会,付出也是值得的。”诚恳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为其付出的努力。

山水铸瓷韵,文化耀环宇。向世界传递非遗精神,向世界展示青瓷魅力,我们从眼前这位率性真诚的艺术家身上看到了那份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猜你喜欢

龙泉青瓷艺术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龙泉青瓷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青瓷出越窑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纸的艺术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