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县小麦节药增效控害技术
2017-02-24王立霞徐璟琨
王立霞 徐璟琨
隆尧县小麦节药增效控害技术
王立霞 徐璟琨
隆尧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5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小麦病虫害年发生面积220万亩次,防治面积高达250万亩次。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方式的改变和一些小麦新种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虫回升,新病虫出现,南病北移,北虫南下,整个病虫的发生规律与发生为害范围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暴发性、流行性农业生物灾害发生日益严重。化学农药的单一、大量使用,不仅使得害虫抗药性大大提高,而且对小麦生产安全、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残留污染,改善农产品品质,推进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隆尧县立足县域实际,全面落实“两替、三控、五推、一推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筛选综合抗性强的小麦品种,替代易感病虫品种
在病虫害防治中,我们始终把农业措施防治作为防病治虫的基础。尤其是在选择抗耐性品种上,我们结合小麦产业体系5年来的小麦品种展示优势,从种植到收获,仔细筛查每一个品种的抗耐病性比较,试验筛选出济麦22、婴泊700、石农086、农大399、冀麦585等一系列较耐抗白粉病、锈病、吸浆虫品种。结合播前晒种、药剂拌种、轮作倒茬、秸秆还田、合理密植等技术,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虫能力,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在全县推广50多万亩次,为压减病源菌源基数,减少小麦病虫害传播、蔓延、循环侵染,奠定了良好的小麦种质品种基础。
二、加强小麦病虫草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防治效果
隆尧县植保站常年坚持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建立小麦病虫害系统监测点,开展系统调查;并对常发性、突发性、大发生、暴发性病虫草害根据每年的发生特点在全县进行大面积普查。严密监测,科学研判,精准发布病虫害发生特点、分布情况、防治措施。并通过电视专栏、广播电台、报纸、乡村大喇叭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从而减少广大群众盲目施药、重复施药,在保证防效的同时,全面减少了用药次数,整体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在2013年以前,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平均用药次数在3次左右,近几年一般用药1-2次就能基本的控制小麦病虫发生为害。
三、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新型高效农药械试验示范筛选工作
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在病虫防治过程中应用大型新型高效植保器械,是杜绝跑冒滴漏,实现小麦节药增效控害的硬件基础。几年来,通过大量试验示范在小麦用药上,注重推广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酮、戊唑醇、醚菌酯、环丙唑醇等在作物上用量小、效果好、残留少的农药品种,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保证少量高效,保证防治效果。
在大型机械上,从2010年开始,我们引进推广了北京丰茂三轮式自走喷秆喷雾机200多台,山东永佳动四轮式自走喷秆喷雾机30多台,植保无人机20多架,用现代的植保装备基础,在用药量大幅降低的同时,提高了防治效果。
四、大力推进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隆尧县植保站从2010年开始,以原来的植保协会为基础,率先在全县12个乡镇15个行政村建立36个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县植保站在服务组织建立之初,为了扩大服务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通过项目倾斜加大对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新型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等项目中,列支专项经费,开展以政府购买病虫防治公共服务试点,发挥项目资金引领作用,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整片、整村推进,逐步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取代农民自防;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引进施药效率高的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推进农药节药增效控害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难点多,难度大。一是替代淘汰高毒农药、老旧农药、单位面积用量大的农药的新品研发难度大。二是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物化产品的研发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三是适用于大区域、大作物的全程绿色防治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三大安全”为目标,以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创建一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培育一批实施主体,探索一套成功经验,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的机制,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病虫综合治理、农药节药增效控害工作会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隆尧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