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想、抓:师幼有效互动的三个法宝
2017-02-24浙江省绍兴市柯岩新胜幼儿园吴海琴
浙江省绍兴市柯岩新胜幼儿园 吴海琴
练、想、抓:师幼有效互动的三个法宝
浙江省绍兴市柯岩新胜幼儿园 吴海琴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要求师幼互动的方式做到多样化,打破老师“给喝水”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要不断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往;要教学相长、相互影响且动态发展;师生关系是新型,包括发生在多种情景中,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关系;要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思维共振,最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虽然,我们在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的师幼互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师幼互动脱离目标、指向单一、缺乏深入等等。
一、师幼互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何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㈠对师幼互动认识不足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是活动的主体,所谓师幼互动就是我一问你一答。而《指南》背景下的“师幼互动”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的。它不是教师对幼儿或幼儿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双向、交互影响的一个链状、循环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师要能够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的原有水平,了解幼儿的困惑,分析幼儿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幼儿发展的真正增长点。
㈡教育方法尚未改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是新理念旧方法,既不会等待也不会倾听,更不会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我们要学会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如在体育活动“好玩的碰碰车”中,新新小朋友由于兴奋过度,早把规则抛到脑后了,每次碰车的力量越来越大,直到把媛媛撞倒在地。老师见状,立即板起脸说:“游戏之前一再强调规则,不要太用力!为什么你会把媛媛撞倒?”我想,如果在制订游戏规则时能组织幼儿参与讨论,通过集体思考来确定规则、游戏时的注意事项等,这兴奋过头的一幕也许不会出现。
㈢师生关系不够重视
一个班级中师幼互动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师幼亲密无间,幼儿敢说会说;或教学常规心存默契,师幼配合有序等。这些都要靠师幼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培养积累。有的教师会抱怨幼儿在公开课上的表现不理想,其实,平时教学是怎样的氛围,公开课时就是怎样的氛围。
二、怎样有效地开展师幼互动
㈠建立常规,形成默契。
良好师幼互动的建立需要师幼之间长期培养的默契感。默契感从何而来?让规则常规化,师幼之间就能心存默契。
1.练说话——分清场合,合理用声。
班里的幼儿一般会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太安静,安静到一言不发;一种是太闹腾,老师说话他也说,同伴说话他也说。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以下规则:一个人说话时一定要声音响亮、大胆流畅;很多人说话时声音要适中,不大喊大叫。
2.练倾听——认真倾听,懂得尊重。
《指南》强调:要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但现实中,不善于倾听的现象比比皆是——孩子在满足自我表达的意愿后,往往就再不关注别人的回答了。教师可以这样提醒:“××你来说说,他刚才说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意思吗?”这样,不但可以验证这位幼儿到底有没有在认真地倾听,还能在听别人说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经常做这样的训练,在促进孩子学会倾听的同时,逐渐让孩子明白认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当幼儿的回答重复了已有答案,有的教师会说:“你的答案已经有人说过了,坐下去!”这样说法和语气对幼儿不够尊重,会影响到以后的互动。良好互动关系的建立必须在适时适宜的基础上,同样是幼儿重复别人的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仔细听了,你会发现这个答案已经有了。”这句话既可以告诉幼儿你的答案已经重复了,又能再次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3.练默契——读懂暗示,心存默契。
教师的暗示很重要,语言、动作、眼神、语气等都是暗示的技巧。有的时候教师的大拇指翘一翘,幼儿就能明白老师在表扬我;或者是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让幼儿感觉到你对他很满意。有时,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的意思又有区别,同样是微笑,有时表示喜欢,有时却是提醒习惯不好的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一定能看得懂暗示。
4.练质疑——善于质疑,但不纠缠。
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如果幼儿能主动提问,既显示了他们对此话题交流的兴趣,还反映了想对交流内容进一步理解的愿望。所以,不仅要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留出时间供幼儿提问题。虽然质疑最能够体现幼儿的水平,但它会影响活动的节奏。我们要让幼儿学会把握度——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去质疑,倾听完别人的回答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当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认真听取每个幼儿的回答,并能在活动中或活动后及时回应,不能忘却或忽视,久而久之,才能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㈡预设互动,周密应对。
互动是可以预设的,而且是应该预设的,它是有效互动的前提。我们必须在制订方案时,设计与孩子的互动内容、互动形式和互动目标。如果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没有活动中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活动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活动中的游刃有余。教师如果在备课过程中能心思周密地预设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策略,师幼互动就能按理想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1.给幼儿什么——思考互动内容
在教学中,互动内容大多体现在提问和小结方面。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和实践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句话诠释了提问的核心——提问要有高超的艺术,既要激活孩子的思维,又要生成新的问题,使幼儿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如果提问是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那么小结则是提升幼儿智慧的助推器。教师要精心思考每个环节的小结,做到语言简练、主旨明确,要源于幼儿的回答且高于幼儿的回答。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蝴蝶”的欣赏环节中,一位老师的互动提问是这样设计的:师:这么多蝴蝶漂亮吗?幼:漂亮。师:漂亮在哪里?幼:五颜六色的;上面有小点点;有弯弯曲曲的线;有爱心、有小花小草……教师的预设只是重复幼儿的答案,并没有高于幼儿,语言也不够简炼,没有做到突出互动内容的核心。教师应抓住隐藏的教学目标——从颜色、图案、线条方面互动并小结,让幼儿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新经验。
2.怎么给幼儿——斟酌互动策略
⑴让幼儿一些
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懂得让幼儿一些——他说的对吗?还有更好的方法没有?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寻求出不同的答案,这样的教师是最智慧的教师。
⑵推幼儿一把
教师对孩子的回答要有所推进,如在数学活动“躲猫猫”中,老师的预设是边播放图片边提问:“小动物躲在哪儿了?”当幼儿回答:松鼠在这儿、青蛙在那儿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这儿、那儿指哪里?请你清楚地告诉大家。”教师这样的回应,能助推幼儿的再次思考,幼儿有可能尝试使用方位词,如松鼠在树上、青蛙在荷叶下。
3.能给孩子什么——渗透发展目标
为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在目标的预设中需涵盖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习惯等多维目标。如在数学活动“复习6以内的加法”中,让幼儿从七道小题中选做六道来得出最终结果,幼儿很可能会在6+0和0+6中做选择,随后让幼儿说明原因,即任何一个数与0相加还是原来的数。接下去,进一步让幼儿从六道小题中选择四道来得出结果,幼儿很可能在1+5和5+1、在2+4和4+2中做选择。有了这样的互动预设,长此以往,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做到举一反三。
㈢促进生成,体现价值。
教学需要生成,但生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预设下的教学生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抓住有价值的点,把它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亮点,促使幼儿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1.当意外发生时及时抓住
在一次公开课“有用的标记”中,由于授课教师提前准备不足导致电脑电量不足自动关机。出现问题后,教师没有停止授课,而是立即在黑板上手绘标识继续活动。其实,如果当时授课教师可以及时抓住意外生成互动,问一问孩子们在电脑关机前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肯定会将听到“滴滴滴”声音的事情说出来,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除了图案类标记,还有声音类标记。这样的生成抓得及时生动,互动效果会相当不错。
2.当火花闪现时及时助推
当幼儿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既要善于抓住还要及时助推,使其生成价值最大化。在“彩虹是怎么来”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户外阳光下通过小水壶喷雾的实验了解了彩虹的由来,刚回到室内,坐在窗边的帅帅突然惊喜地大叫起来:“老师,这里有彩虹!看,就在地上!”于是,我马上提问:这里怎么会有彩虹?孩子们经过一番叽叽喳喳地争论得出结果——彩虹是太阳光穿过饮水桶凸出来像呼啦圈一样的地方才有的,不只是雨后有彩虹,不仅只挂在空中——这些原先从未想过且不可思议的现象被这群小不点儿琢磨清楚了。于是我再次引导幼儿:“在阳光下,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变出彩虹来?”大家又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说,有的说用灌满水的鲜橙多瓶子,有的说用像饮水机那样鼓出来的玻璃瓶……抓住有价值的生成并及时助推,能有效地使活动进一步纵深拓展。
3.当发生偏差时及时返回
无论在活动的哪个阶段,教师心中始终要有清晰的活动目标,以此作为教学的导向牌。当发现孩子的互动背离活动目标发生偏差时,老师要用适宜地方式方法及时返回,使师幼互动继续朝着积极有效地方向前进。
总之,师幼之间的互动是可以练习的,练得越熟越显灵活;互动是可以想象的,想得越细越有把握;互动是可以抓住的,抓得越到位越显价值。只要我们用好这三个法宝,师幼互动一定会更积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