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17-02-23白肖
白肖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及职业发展规划分析”
(项目编号: WLCX201501)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2-0125-02
摘要:文章在阐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并从促进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会计学 就业前景 职业规划
一、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计行业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正是由于所谓的“热门”,导致大量会计从业人员迅速激增,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良莠不齐,出现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据有关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会计专业位于就业形势严峻行业前列。因此,就如何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专业对口角度分析,从事财务、税务和审计工作专业对口比例达到64.17%,这个比例其实不算高;从就业地域分布分析,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就业,认为这些发达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因此不愿将眼光投入小城市或是僻远地区;从就业企业分析,三本院校学生难以进入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比较多;从职业发展前景分析,截止到2015年会计和审计行业以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仅为0.44,成为就业景气最差的行业。可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尤为严峻。
二、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招生规模大。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553所,其中本科院校1 219所,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620所,占比50.86%,其中在湖北省所有高校中,有83.33%的高校均设置有会计学专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生与实际需求之间严重失衡,会计行业基本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2.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单一,用一种培养方法适用于所有专业,进行简单的复制,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三本院校培养体制方面,本是希望培育出既有本科的素质教育又具备专科技能的复合型学生。在实际中却造成了理论基础不如一、二本,实践技能不如专科的尴尬局面。同时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也阻碍了财会专业能力培养的步伐。
3.与社会所需培养脱节。会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务中的某些环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需要的是有弹性思维、能随机应变的会计人才,而这些却是很难从专业课程与课本教材上学到的,因此学校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毕业后的上岗实习。
(二)用人单位因素
1.学历歧视。据调查,71%的毕业生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55%的人曾遭受过就业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明明一个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的劳动者就可以胜任,而招聘单位却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种选人唯学历化造成了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当前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还在持续升温。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43。
2.用人歧视。由于会计岗位直接接触到公司的核心管理,知晓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从外招聘财务人员,更多地选择近亲属担任。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报表需披露,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也不愿意招聘三本院校毕业生,因此,三本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范围相当狭窄。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专业选择上,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专业认识不足,后期学习兴趣不高,心生厌学情绪。同时也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导致学生盲目考证,抱着“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的想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心以考证为重,将自己的专业课抛掷脑后,不断压榨上课时间来考取并不相关的技能证书,以获取一种心理安全感。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三本院校顺利毕业,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也就满足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读本科的愿望,因此对于就业心理期望值也较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入的高低,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容易好高骛远,心高气盛,不满足于小公司、小企业,大都想去一线城市的好工作单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倾向。
三、对策
(一)学校因素
1.学校应该根据市场合理设置专业,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謂的热门专业。三本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培养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2.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三本院校课程广、设置杂乱、专业性不强。因此学院应多增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更多的专业课结合实际,比如教学时加入案例分析、ERP沙盘模拟等,这样不但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趣味性,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就业。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避免教学落后于实践的现象,提高学生实操运用能力,降低后期企业培训上岗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做到“适销对路”缓解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
1.需要转变招聘观念。985、211院校中确实存在不少优秀人才,但不能总是用学历去衡量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直接将三本院校学生拒之门外。三本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一味以文凭高低招聘人才,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是企业内部高端人才留不住、中端人才进不来的局面,所以,面对三本优秀人才企业也应该给予机会,从而优化员工队伍。
2.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学校合作,给予学生实习机会,一方面为企业减少了后期培训成本,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就业生的感情基础,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学生自身
1.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培养自身的竞争力,毕业生才能成功就业。作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应该是具备本科学历、英语四、六级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要有良好的求职心态。三本学生要提高自信,敢于拼搏。
3.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学生对高薪、地域等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就业难。其实换一种观点,求职过程中多去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和能力培养,踏实做事,也未尝找不到好工作。
4.在校期间多参与假期实践。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实际技能,提高工作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政策因素
1.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共职能,加强政府对高校的引导。对三本院校的培养和管理,尽量平衡各个区域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控制招生规模,目前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同于批量化,重“量”而不重“质”。高校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有利于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沉重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拓宽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渠道,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权威安全的网络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各类人才招聘会,对于中小城市也要照顾到,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
3.加强对就业者的法律保护,贯彻《劳动法》的同时完善就业法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约束,尽可能使毕业生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劳动者在就业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投诉的行政途径和诉讼权利,制约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
总之,学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能动作用;長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坚持学习,提高综合实力;树立榜样精神。
四、结语
综上,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时、因势利导,科学设置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用人单位也要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按需招人,优化自身管理队伍。政府也应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学生自身则要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形成良好心态,以求更好就业。Z
参考文献:
[1]赵丹.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2]谢连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以及破解[J].科技视界,2014,(34).
[3]王媛,王新红.高等会计教育面临的冲击和挑战[J].商业会计,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