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7-02-23张璇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张璇

【摘要】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2月儿科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两组,防范措施实施前就诊的100例为对照组,防范措施实施后就诊的100例为研究组,评定护理期间的差错情况,并探究风险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4例,占比4.0%;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13例,占比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儿科护理中根据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85-03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完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护理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儿科患者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低,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的存在,间接增加护理服务纠纷发生率,不但影响护理服务的实施,还给医患双方带来严重影响[1]。故而,需根据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预防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下面,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护理患者的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2月儿科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防范措施实施前的100例为对照组,女45例,男55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6.2±0.6)岁;防范措施实施后的100例为研究组,女44例,男56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6.3±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因素 (1)未落实规章制度。临床相关规章制度是确保疾病治疗、护理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措施。一旦出现落实不到位现象,将无法有序的实施该操作,降低护理服务质量。(2)护理人员技术差。护理人员学历低,而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的特点,再加上无法自我描述自身病情,家属无法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家属通常将期望寄托于护理人员身上,若护理人员无法有效地解释病情,不能采取果断的护理措施,将造成家属不满,增加医疗纠纷[2]。(3)实习生。相对于医院护理人员来说,实习生造成的护理风险更多。如:未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巧,遇事不冷静,盲目处理突发事件;儿童检查时未牢靠固定,导致儿童从仪器上跌落等,造成纠纷。(4)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过于嘈杂,护理人员长时间的处于此环境,极易出现烦躁情绪。若此过程中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通常会出现不耐心现象,引发冲突。并且,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无法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使患者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最终造成医疗纠纷。

1.2.2 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其落实到底。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員需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禁止出现药物发放错误、打错针现象;规范交接班,交班人员需详细、全面地向被交班人员讲解患者情况,讲解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若存在药物缺失现象,需及时告知;实施岗位责任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护理操作记录,准确无误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2)加强培训力度。受教育现状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以大专、中专毕业生为主,教育水平较低,业务能力严重缺乏[3]。多年工作实践表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占据风险防范的主要地位,熟练地操作、可预见性地分析问题,可从根本上降低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确保小儿生命健康。因此,需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度、操作技能等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确保其充分掌握头皮针、静脉穿刺等操作技巧,并可熟练的使用相关医疗设备,掌握医疗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3)强化沟通技巧,建立友好护患关系。通常来说,护理纠纷主要由护患沟通不当等因素导致。由于医院业务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极有可能于护理服务中出现缺乏耐心、烦躁等现象[4]。当患者家属向其询问问题时,无法积极的做出回应,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恶语伤人现象,使家属不满,造成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领导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以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4)强化药品管理。由于儿科患者的药物使用剂量和成年人、老年人不同,药物剂量通常相对较低。再加上小儿自身情况、年龄因素的影响,对药物反应产生的敏感度高于成年人。故而,需加强临床药品管理,药物使用前期认真、详细的向患者家属询问是否存在过敏史,指导患者家属合理、准确的使用药物,从根本上规避因不良反应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另外,还需妥善保管急救药品,即:安排专人负责急救药品的保管,做到班班清点,以顺利进行儿科急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定两组患者护理服务中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评定其护理满意率,标准: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家属手中,让其根据日常的护理服务进行填写,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护理服务、基本满意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服务,分数分别为大于90分、大于60分、小于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借助软件包SPSS 14.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差错情况判定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护理满意率判定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自我防控能力低下,保健意识匮乏,疾病治疗配合度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经常出现医疗纠纷现象,不但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工作环境,还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因此,为从根本上规避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需加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5]。

本次调查通过对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探究发现,操作技术差、服务态度差、未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制定防范措施:于儿科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应规章制度,按时学习、更新知识,详细记录护理服务期间出现的差错,便于日后更改、预防;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其建立良好、正确的工作意识,促使其正确、客观的记录相关操作;叮嘱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使其更加灵活的应用于护理服务中;按时检查药物、设备的完整性,确保良好无损的使用;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叮嘱护理人员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即便无法满足其需求,需认真向其讲解原因,便于缓解不良情绪,加快康复速度[6-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00例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期间出现4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0%;10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期间出现13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3.0%,两组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說明:给予儿科患者防范措施,可从根本上规避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上来看,100例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的85.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防范措施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

综上,临床儿科护理中根据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9-120.

[2]马晓英.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研究,2016,24(3):177-178.

[3]徐颖,张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19):1752-1753.

[4]高秀珍,尹维宁,闫春明,等.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15(17):2660-2662.

[5]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6] Alberto De Marco,Giulio Mangano.Risk and Value in Privately Financed Health Care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3,139(8):918-926.

[7]宋炜.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77-78.

(收稿日期:2016-09-15)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