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
——基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视角

2017-02-23贺琳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园社区幼儿园

贺琳霞

(1.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上海,200062;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陕西西安 710100)

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及对策
——基于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视角

贺琳霞1,2

(1.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上海,200062;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陕西西安 710100)

家园合作是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村地区家园合作存在缺乏实效,家长被动参与和本土教育资源发掘意识欠缺的问题。根据对农村地区家园合作问题的归因分析,结合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为我国农村地区家园合作的开展提供建议:置家园合作于农村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重视体验式家园活动在农村家园合作中的作用;发挥家园合作在中华民间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农村学前教育;家园合作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1.029

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它还要求幼儿园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和家长委员会,保障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农村学前教育,家园合作是农村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罗高福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简介

文化心理学是一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关注人在特定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发展,芭芭拉·罗高福(Barbara Rogoff)是文化心理学领域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她整理了自己近30年的实地研究和理论建树,于2003年发表了《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一书,在书中她从多方面阐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和学习中无所不在的作用,并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这种作用的变化过程,考察了儿童学习的多种条件和环境,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

(一)文化和人类的发展相互构成了彼此

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认为,文化生态系统制约并影响人的发展,而Rogoff认为,文化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也促使了文化的动态发展,文化和人类的发展相互构成了彼此。把人类参与的活动放置于文化社区的文化过程中研究。[1]因此,人的发展和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相依相存的共同体,人依赖于社区文化而发展,人同时又影响着社区文化的进程,他们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两个方面,相互构成了彼此。在Rogoff的理论中,文化是“一个社区内的参与者共享(即使他们是相互对立、竞争的)的普遍运作方式。”[1]为了进一步阐明文化和人类发展相互构成了彼此,Rogoff提出了与这一观点相对应的研究方法,聚焦研究分析在三个不同的生态层面:个人层面(individual),即关注个体对某个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或所受的影响;人际层面(interpersonal),即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互动过程;文化社区层面(cultural community),即关注人在文化社区的活动过程,通俗讲,就是社区中人们是如何做事、如何相互联系、交往以及如何参与文化和社会机构中的实践活动的。在个体、人际间和社区活动中,认为“活动是由事件中的个人、人际间以及文化层面构成的,脱离与其他层面的联系,没有一个层面能够存在或研究” 。[2]51在事件中的个体、人际和文化社区三个层面相互联系,互为背景或影响源,因此,对活动背景的关注成为研究焦点。

(二)人的发展是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转化

在发展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发展是遗传或者环境的结果,或者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Rogoff认为“人类的成长或改变只能以他们所在社区的文化实践和社区的状态来理解。”[3]因此,她把人的发展界定为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转化,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文化,应基于人所在社区的文化来理解人的发展。如“人类发展是一个过程(process),是人类不断持续动态参与社区的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人们参与世代延续下来的文化活动并有所贡献时,人的发展就显示出来了。”[2]58Rogoff强调文化社区是由各种参与者所组成,参与者并不一定必须是社区的成员,而可以是某种或者多种活动的参与者,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多个文化社区的参与者。[2]1-2因此,文化社区里,参与者是多元的,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参与活动的目标和观点,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社区文化的印记参与,在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形成融入了不同社区文化的新的共同活动,也就是文化过程(cultural processes)的动态发展,这种动态发展就是人的发展过程。

(三)文化在人类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获得发展

文化作为社区内参与者共享的普遍运作方式,他的发展离不开参与者——人,文化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Rogoff认为,人是生物性的文化产物,人发展其实是文化历程,是人们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不断转化的过程。Rogoff 的“参与中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articipation)不仅指人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转化,还指文化在人的参与中的转化,是人与文化的相互建构的过程,人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继承了已有的实践,同时基于个体的文化背景以及同其他参与者的交流,在参与中对已有的文化活动过程也有了贡献。在这里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成人和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及其他各种学习活动等,成人和儿童如何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活动本身由于人的代际传递而发展,每一代人在与其他人进行社会文化活动时,会运用和拓展从上代人那里继承的文化工具和惯例,人通过共同运用文化工具和惯例而发展,同时人也促使了文化工具、文化惯例以及文化机构的转变。”[2]52人通过运用文化工具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促使自己和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塑造了文化,也就是Rogoff“个体及世代的人继承了前人的实践、传统和制度,同时,也在这之上塑造了实践、传统和制度。”[2]62在如何创建文化时,Rogoff认为“像母语、宗教、政府或者法律系统、教学方式、性别角色、独特工具或使用技巧、对其他群体的态度等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s)应该是重心。”[2]78文化的改变与发展不是与外来文化的简单融合,是遵循一定原则进行, “改变的方式以维持社区的核心价值的方式进行。”[2]81

二、我国农村地区家园合作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虽然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但是家园合作作为幼儿园一项重要工作,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缺乏实效性

从农村地区家园合作的形式看,家园合作的开展的确多种多样,但实效性较差[4-6]。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教师的信息接受渠道也随之拓展,家园合作的新动态的了解不再受时空显著约束,因此家园合作紧跟城市步伐,如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在近几年的农村幼儿园开展也是轰轰烈烈。互联网带给老师便捷的学习机会的同时,也让老师多了一些“拿来主义”。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的家园活动设计方案取自互联网的相关网站或者示范园网站较多,拿来即用,较少考虑农村家长特点、幼儿特点及幼儿园现有教育资源等要素,也较少考虑适用性和实效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教育多年来形成的城市化取向,尽管一些学者一直呼吁农村教育的本土化,但是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从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到教材的设计都是城市取向,城市教育俨然成为教师眼中的“好教育”和学习对象。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认为,人的发展和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相依相存的共同体,人依赖于社区文化而发展。农村家长和幼儿作为家园合作的主体,其发展是与农村的社区文化息息相关,基于城市取向的家园合作与农村社区文化脱离,使家园合作缺乏实效,消弱了“家园合作,共同提高”的宗旨。

(二)家长被动参与

家长被动参与指家园合作中教师控制过多,忽视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9]表现在:教师与家长交流中的地位不平等,以教师单向灌输的方式为主,合作中教师扮演权威者角色等。[10]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转化,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家园合作,需要家长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中家长被动参与,难于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化,不利于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使家园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研究也发现,家长的个体特征、文化程度、从属职业以及社会经历等都会影响其参与活动的素养。[11]家园合作中没有考虑农村家长群体的特点,未充分利用农村家长特点调动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水平处于较低层次,缺乏主动性。

(三)发掘本土教育资源意识欠缺

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家庭和社区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家园合作是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良好契机。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认为,人通过运用文化工具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促使自己和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同时也塑造了文化。在这里,文化工具指在家园活动中的本土资源,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人们通过在家园活动中运用这些文化工具,实现文化和个人的发展。实践中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家园活动中发掘本土资源的意识不强。[12-14]一方面,城市化取向和家长的被动参与,使农村地区的家园合作难以看到地域文化的印迹。另一方面,教师较少意识到,传承民族文化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能,民族文化在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方面的重要价值。

三、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家园合作的策略

人类发展文化本质论以独特的视角为农村地区家园合作提供了发展方向,让农村幼儿在有园上的前提下,通过家园合作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关注农村幼儿园地区的特定文化生态环境

Tobin等人曾运用多重声音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学前教育进行了跨文化研究,发现中国和日本同属于集体价值观念导向的东方文化,但是对于幼儿管理,却有明显的不同。[15]从纵向来看,虽然中国经历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的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方式纷纷进入中国的幼儿教育领域,如寄宿学校、双语教育、区角活动等,但除了这种变化,那些曾让外国学前教育同行质疑和不解的内容并未减弱或消失, 而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中传承与保留了下来,如幼儿园每天的晨检、广播体操、集体教学活动、老师的说教和指导等,这些都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下来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尊重生命的理念、师道尊严的理念等的影响。因此,“幼儿教育植根于一定的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社会文化情境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政策和实践。”[16]家园合作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对其的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地区家园合作的文化生态环境,如农村的自然资源、家长的人文素养、民间文化等。可以从农村家长特点、农村人际关系特点和农村社区特有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层面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农村家园合作的宗旨定位,统筹计划家园合作的形式和内容等。

(二)体验式家园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幼儿家长是在参与和感受中发展的。[17]伴随着我国人口流动,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成为留守儿童的聚居地,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流为祖辈,这些监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文化素养低且年龄偏大(一般在50-60岁之间)。对于这些家长,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个新奇而陌生的世界,长期的生活经验又造就了他们的固执己见,因此要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内化到这些家长的心里,直接参与和体验如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等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直接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可以设计简单有趣,源于农村生活,家长有能力参加的亲子活动,如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或特产为材料进行亲子制作,以民间游戏为主的亲子游戏等,吸引家长参与积极性。其次,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家长熟悉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生产技艺、生活礼仪、民间艺术(歌谣传说等)、传统节日活动等都是我国农村地区特有的资源,经过教师和家长适当的共同创编即可以成为幼儿园的亲子活动。

(三)发挥家园合作在中华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是历史上维系该民族生存的经验体系和该民族历史上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人类历史而言,都不能脱离有生命的个体而独立存在,作为社会化的生命个体,在承担社会化使命的同时,也作为传统的产物而客观存在着。[18]3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园合作的确传承中华民间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把家长作为优秀民间文化的传递者。传递文化应该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国民间优秀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作为主要的文化传递者有着自己的生活和专业背景,不能穷尽传统文化的每一个领域,作为民间文化的承载者,家长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辅助教师的文化传递。应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职业的家长参与幼儿园家园活动,如可以邀请有刺绣特长的家长来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让刺绣作为家园活动的主题,在家园合作中传递这种文化,让幼儿、教师在刺绣家园活动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家园活动中创新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既要充分开拓其独特的民族性,从而保持这个民族在文化和精神上的独立,取得文化上的自主性,也要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世界性、普遍性的意义,以赢得其在世界立足的根基,并为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18]5所以,对于文化传统的传承还需要发展和创新,也就是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要传递文化,又要创造性地发展民间优秀文化。创造性地发展文化的重心应该是母语、独特工具等文化实践,不同的参与者在共同的文化实践中,会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建构一种新的社区文化。例如,剪纸文化是我国北方农村较为年长妇女的传统技能,通过在家园活动中不同活动主体对剪纸的操作,会呈现不同的剪纸方式。可以请奶奶、妈妈来园和儿童一起进行剪纸的亲子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认识了传统文化,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交流、家长交流可能玩出新的花样,创新这种民间文化。

随着农村人口的进城务工经历,现代农村家庭的背景越来越多元化,农村家长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而且为了让他们的孩子们改变其不利处境,成为受人尊敬和有成就的人,家长应改变和拓展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19]。幼儿园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家长资源,发掘不同家长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让这些传统文化在家园合作中融合,建构一种新的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文化体系[20-21],实现民间文化和社会角色(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1] Rogoff,B. William James Book Award: 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J].The General Psychologist, 2007, 42(1): 4-7.

[2] Rogoff,B. 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薛烨,等.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8.

[4] 曹丹丹.家园合作共育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03(7、8): 97- 98.

[5] 贺琳霞.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家庭教育,2009(2): 58-59.

[6] 孙娓娓.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的个案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市 Q 幼儿园和 S 幼儿园为例[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7] 闫静.浅谈家园合作共育中家长的被动合作现状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0(4下):58-60.

[8] 关颖.家庭教育指导的倾向性问题和着力点[J].当代青年研究, 2011(2): 32-36.

[9] 顾燕櫻.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 2008(9): 46- 47.

[10] 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52-53.

[11] 邓子红.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11(9):66-68.

[12] 曹能秀.云南省幼教机构家园合作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6): 65- 70.

[13] 余胜美,何霭雯.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共育现状及思考——以广州地区四所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例[J].教育导刊, 2011(7下): 54- 57.

[14] 贺琳霞.农村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微调查[J].早期教育,2011(9):17-21.

[15] Joseph Tobin, Yeh Hsueh, Mayumi Karasawa. Preschool in three cultures revisited: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9:130.

[16] Nirmalarao,周兢.以全球性视角看文化对幼儿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4(7-8).

[17]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6(6): 56-58.

[18] 丁钢.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9] Zhan mei Song,jiaXiong Zhu,Zhuyun Xia,Xin Wu.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China[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4(7).

[20]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1] 钱穆.文化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责任编辑 熊 伟]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in Rural Areas ——From a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ssentialism of Human Development

HELin-xia

(1.DepartmentofPreschool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 2.DepartmentofPreschoolEducation,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Shaanxi710100,China)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a kindergarten. At present,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in rural area are problems among which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s are poor efficiency of the cooperation, parents’ passive involvement an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exploring local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in rural are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ssentialism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ecology; Attentions should be given to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ural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and give full play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i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essentialism of human development;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kindergarten

2016-08-21;

2016-11-24

贺琳霞,女,陕西长安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管理

G616

A

2095-770X(2017)01-0133-05

猜你喜欢

家园社区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社区大作战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