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联性理论分析

2017-02-23崔玉婕赵海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人口

崔玉婕,赵海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大庆 163319)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联性理论分析

崔玉婕,赵海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会计学院,大庆 163319)

针对理论层面深入解析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独特关联性,结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找出城镇化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模式,揭示了土地资源污染和浪费;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过快;工业化发展过快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社会保护土地意识;小城镇建设应与生态维护并举;整合城镇区域分配等解决措施。

城镇化;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联性,城镇化的速度要与生态环境的建设速度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城镇经济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方面如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过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速度过慢,会出现人口过于密集、可用资源紧缺等问题;另一方面若过分建设生态环境而放慢城镇化发展的正常速度,则会抑制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找出二者之间关联性和内在作用规律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都十分重要。

1 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内在联系

1.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含义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同学科背景或不同研究主体根据自身研究领域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注解。例如经济学家提出城市化是农村各种非农要素向城市集聚;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学家认为是城市功能、城市规模等方面的演变。影响城镇化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经济、人口和空间,所以城镇化可以理解为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的三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城镇化是一个各种要素汇聚的整体,包括生产性要素向城市集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地域向周边扩展等方面。城镇化在汇聚进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与生态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相互交换,这种交换的实质是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表明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的总称,也是与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关系的综合生态系统。除了这些主要因素,技术、行为政策、体制以及社会关系等社会因素对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集。

1.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独特关联性分析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内在联系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着生态环境与城镇化之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等的交换的一种特有现象。城镇化发展中,人口不断的集聚、地域的扩张等与城镇内的动植物、水、土地、大气等生态因子的交互关联,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使城镇化发展程度和生态环境优劣密切关联,这种相互的独特关联性是复杂的。因此,针对这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独特的内在联系,对于整个动态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协同,使二者的关系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独特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交互的动态演变流程。这个流程的实质是一种人与地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人是这个流程的主体,生态环境是处于从属地位。一方面,这个流程中,城镇化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胁迫效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城镇化的规模、城镇化扩张程度以及城镇化的经济发展等方面。同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考虑,对于这个流程主体人来讲,如果人类在城镇化活动中的强度超过生态环境容忍阀值时,生态环境就会被破坏,这样可能会导致城镇化系统的整个流程由有序变为无序,这样就是使城镇化走向较低的一个级别,这样城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环境发展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产生胁迫效应的同时,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如果加强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化相关体制,构建城镇化的整个蓝图,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在资源集约、人口集聚、环境教育、污染集中治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层次,促使生态系统更加有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为城镇化的建设产生促进效应,对城镇化的投资、居住、有形资产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虽然由各自不同的要素相互交织组成,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中反映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独特的关联性。从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角度看,城镇化是多个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广泛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换保证了城镇化系统的正常运转。

2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中,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城镇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居住环境,进而导致人口流失,从而阻碍城镇化的进程;污染型企业和人口搬离人口密度高、污染严重的中心城区,改变了城镇空间地域结构;由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灾害性事件会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恶化会降低该地区的投资环境的竞争力,抑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量资金投入到环境治理中,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镇化推进的步伐。另一方面城镇化是社会力、经济力和技术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城镇经济、城镇空间扩张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城镇人口增长过快以及由于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导致的城镇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生态环境压力愈来愈大;企业作为城镇经济的细胞,其用地规模的扩张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方式,增加了生态环境的空间压力及资源、能源压力。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地资源污染和浪费

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占用了大量土地。城镇化要想持续发展首要问题就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不管是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方面,还是土地利用结构方面,都应该以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开发和使用土地。然而,很多的城镇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推进城镇化同时,生态环境建设没有跟上步伐,致使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

2.2 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过快

一般情况下,人口不密集时,人们从生态环境系统中获得的食物和水,经过食用和消化后,排泄物会进入生态环境系统的下一个循环阶段。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导致大量人口过快的聚集在城镇中,从而产生大量且集中的生活垃圾,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导致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能量输入与输出关系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生态循环紊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城镇化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城市中集中人口过多,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失业,淡水和能源供应紧张、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犯罪增加等。

2.3 工业化发展过快

为了更快推动城镇化而促进工业发展,造成生态环境建设速度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步伐,导致工业化过快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化过程中除了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外,还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不仅城会使城乡人口分布发生变化,还会造成产业结构及其分布的转换。生态环境建设如果不引起广泛重视,很难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速度。

3 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方式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如果能良性互动,一方面优质的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城镇的经济发展,还有利于城镇的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为城镇提供较好的物质基础,其较强的生态要素支撑能力,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和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宜人的居住环境,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入驻,从而全面提升城镇的竞争力;良好的生态和居住环境,吸引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带来的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促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伴随着人流、技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向城镇的聚拢,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由此凸显。具体表现为:城镇化的资源集约效应促进了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缓解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和人口就业压力,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经营;人口的适当集中导致污染物的大量聚集,利于污染集中治理,此外还为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高度集中的消费群体;城镇化的高度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在无形之中为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供意识层面的保障。具体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的措施如下:

3.1 多方面推广土地污染会对社会和民生的影响

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修复受污染的土地,提高土地的社会、经济、环境价值;另一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土壤污染方面的立法。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土壤保护专项基金,有效的利用市场机制特点,除了政府投资更要多方吸引私有企业投资等多渠道资金参与土地污染问题的治理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镇化中的土地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多个地区以及各地区多个相关部门。因此,土地污染的治理必须由各地区相关方共同参与,和谐处理才能确实解决问题。整个城镇化建设从政策、法规、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支持土地合理良性利用从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3.2 小城镇建设应与生态维护并举

为了合理分散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密集问题,应该在推动大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强化小城镇的产业集聚进而吸收劳动力,减轻大城市人口密集问题,提高小城镇建设速度,进而加快全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专业农业富余劳动力,缓解人口过度向大中型城市迁移的同时,也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序推进人口合理迁移,保障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是促进经济市场化、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农村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3.3 整合城镇区域分配

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同需求可按照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等进行区划分,进一步制定不同区域对应环境质量标准。新工业企业和原有工业企业要统一在工业园区集中管理,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集中采取处理措施,设立远离居民区和商业区单独的工业园区,将所有工业企业集中安放。在集中统一规划管理工业企业时,注意禁止在城市水源地或上风向等地兴建工业项目。根据当地环境和资源实际情况,优化产业结构与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布局。在市区内积极鼓励发展无污染的第三产业,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

4 结论

针对研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独特的关系,发现多数地区城镇化过快与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迟缓,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污染和浪费,人口过于密集破坏生态系统循环,工业化过快导致工业污染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土地管理法律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区划布局等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建议和规划。

[1]高博文.黑龙江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4):134.

[2]赵海燕,李娟,尹士.大庆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593-585.

[3]方创琳,杨玉梅.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J].干旱区地理,2006,29(1):1-8.

[4]朱孔来,李静静,乐菲菲.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1,28(9):80-87.

[5]钱振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5.

[6]马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80(5):4-12.

[7]刘秀岩.特色产业支撑下的大庆市小城镇建设对策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6):117-119.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ui Yujie,Zhao Haiyan
(College of Accountancy,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

The uniqu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as deeply analyzed on a theoretical level.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an interactive model was identified by qualitative analysis,which revealed the pollution and waste of land resources,the excessively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It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social awareness of land protection,pursue both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optimize urban area distribution.

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positive interaction

F281

A

1002-2090(2017)01-0124-03

2016-02-27

2014年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关联性研究:14B081);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模式研究:GC14D304)。

崔玉婕(1987-),女,讲师,东北农业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人口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