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外交发展

2017-02-23黄小珊赵金科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外交

黄小珊,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和合”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外交发展

黄小珊,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数千年来,它一直是指导中华先民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今天我们倡导建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和合”思想既代表了中国外交主流方向,又对我们构建和谐世界,共建人类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和合;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和合”思想历久弥新,其蕴含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中,我国外交事业也秉承着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理念,从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今天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思想一直贯穿我国外交事业始终。“和合”思想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中国对外战略的文化基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合二字最早可见于甲骨文、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唇与下唇的合拢[1]。春秋末年,“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国语·郑语》中就有史伯关于“合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认为异性生物,而同性事物则无所生。可见“和合”思想承认事物的差异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换言之,把不同事物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在和合过程中取长补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并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可见,“和实生物”在当时已被理解为一种世界观、宇宙观。

到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兴起,各个学派都借鉴、吸纳了“和合”思想,“和合”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和”有和平、和谐之意,而“合”更多的是指合作、融合。“和合”哲学尤其在儒家、道家等学说中占有重要分量。在儒家看来,人类社会秩序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建立中讲求和合而不是同一。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更是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命题。“和而不同”思想观念表现出对不同事物的接纳,避免了相反论调的矛盾争斗。但是儒家强调的“和”并不是随意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礼义”约束下的和合。儒家的“和合”思想主要立足于人与人的关系而道家的“和合”主要是运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两家探讨的领域不同,但是对于“和合而生万物”思想却大致相同,都致力于解决和谐共生问题。儒家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道家著作中也有“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庄子·天运》)等关于阴阳调和才是万物生存的根本论述。在先秦时期各个学派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大都以现实世界为指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对群体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望。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各家思想呈现出一种相互交融趋势。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在吸收和兼取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和”是“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揭示了和生万物的普遍原则。此后兴起的新儒学,也是以儒学为本位,融合各家之长建立起来的思想体系,理学家张载更是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大家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和合”文化精神。到了明清时期,“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和合”外交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代,在当时就有“协和万邦”之说。在中国历史上,会盟制度、和亲政策、朝贡体制都是“和合”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会盟制度主要指国家间缔结盟约,达到和平修好、休兵停战目的。它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直至清中期才退出历史舞台。唐蕃会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会盟之一。和亲政策是一种我们广为熟知的外交策略,是指不同民族或同民族不同部族首领之间进行的联姻。公元前三十三年,王昭君被汉文帝指婚予寒邪单于,这场联姻不仅结束了匈奴的分裂和战争,而且为中原的大一统奠定基础,而昭君出塞也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朝贡体制,是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以古代中国政治、经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它为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和合”思想在中国外交上的传承和发展即便到了近现代时期也未曾中断。中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年屈辱历史中,虽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仍然坚持“怀柔”政策,以天朝大国自居。即使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仍然确立了“保全和局”的外交策略。作为“中华民国之父”的孙中山,其最主要的新旧“三民主义”思想也饱含着“和合”的文化传统。

总之,以“仁”“爱”为基本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延伸至外交的“和合”思想一直传承至今,它纵贯中国各个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的对外文化发展全过程,它是中华文化最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外战略的新起点

“和合”思想在新时期主要内涵就是求同存异,协调差异,达到新的和谐统一。毛主席在谈到互利合作时曾说过:“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孟子曾经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就是说,事物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实况。马克思主义也是承认事物多样性的,这是同形而上学不同的地方。国与国之间不应该互相警戒 ……[2]”,而是应该互相合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继承“和合”思想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系统的提出和阐述了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主要内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对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一次升华。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与印度代表团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书面形式展现。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与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定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绝非偶然,一方面,基于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周边安全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效的回应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诋毁,表达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坚定立场,也代表了世界各族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另一方面,基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和合”文化底蕴。

“和合”文化并非追求同一,“和平共处”也并非排除异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古代“和合”思想与现代国际形式巧妙结合的产物,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以和平方式处理国家间关系,这本身就是“和合”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国家主权为落脚点,积极捍卫各个国家的民族利益,坚持“和而不同”原则,在承认差异基础上,尊重不同,并加强理解与协作,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从而体现我国古代“兼相爱,交相利”的文化传统。此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打破了弱国无外交的传统模式,追求传统“和合”思想中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模式,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追求和谐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其鲜明的科学性,广泛的兼容性和坚实的稳定性,经久不衰,影响深远。”[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这六十多年来,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更被写入1965年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于主权保护宣言》、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之中,成为许多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以其生命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战略的新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际,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现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步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中国依旧秉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给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平均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5]。”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命运与共、唇齿相依”。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上,习总书记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个不同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详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它是国际主义思想与我国“和合”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次提炼与升华而形成的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多次在国内和国际重要场合的讲话中宣传和阐述“和合”思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和合”既不是零和博弈,也不是无原则的和平共处,譬如南海问题,我们反对战争,愿意将南海建设成为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但是涉及到我国的权问题,我们绝不退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从全人类福祉出发,在追求个体发展与共同发展、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中,寻求互利共赢。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加强睦邻友好协作,实现“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共赢局面。

当前,各个国家主要致力于实现本国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互利共赢的价值观相悖,这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相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只有和谐、融合才能促进事物发展,当今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局面,各个国家在竞争与协作中不断进步发展,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把各个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各个国家、不同地区建立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全人类共享发展进步成果。

四、小 结

“和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直是中国处理外交事务的指导思想。从古至今,无论是封建王朝时期的历朝历代,还是如今以崭新面貌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中国,在他们外交文化中都能看到“和合”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外交的新起点,坚持了“和合”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思想,又创造性的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创造。而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全人类的幸福着眼,既包含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石,又以构建包容有序、和谐共生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目标,是对“和合”思想的又一次凝练与升华。

中国如今正在向全世界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1971年中国重新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后,更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威胁论”也一度甚嚣尘上,因此,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应运而生。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影响下,中国必须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时俱进地推动各方朝着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目标前进,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和谐发展,和睦共处。“和合”思想也必定会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仅成为指导中国处理外交事物的指导思想,更成为引领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和谐方向发展的重要理念。

[1] 杨奎,邱吉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 习近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28/c_126683727.htm.

[5] 《筑梦中国》编写组.筑梦中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TheDevelopmentofChina’sDiplomacybytheThoughtofHarmony

HUANG Xiao-shan,ZHAN Jin-ke

(Shand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College of Marxism,Tai-an 271018,China)

The thought of Harmony i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ousands of year,it has been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Chinese ancestor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n,man and nature,man and society. From the arising of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to the proposing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he thought of Harmony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diplomacy. The thought of Harmony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main direction of China 's diplomacy,but also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of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and build pretty houses together.

harmony; diplomacy;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D820

A

1009-9743(2017)04-0052-04

2017-05-04

黄小珊,女,汉族,山东寿光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赵金科,男,汉族,山东诸城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1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四个自信’的学理逻辑与当代价值研究”(编号:16CZLJ18)成果之一。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7.04.010

赵峰)

猜你喜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角 色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分析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简论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