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师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及其作用

2017-02-23舒小青

关键词:高尚原理马克思

舒小青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思政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1)

马克师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及其作用

舒小青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思政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1)

教师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显性的教育引领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原理”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信”、“识”’、“情”、“技”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体现;在“原理”课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吸引、感染、示范、折服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亲”、“受”、“信”、“行”,使“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

“原理”课教师;人格魅力;教学实效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渠道。“原理”课教学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同与否、接受与否,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引领作用的发挥。“原理”课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接受、信仰,践行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理”课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高低。“原理”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对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高人格魅力的“原理”课教师须具备的特质

教师人格魅力是多种人格素质统一的综合体,是一种反映教师职业特征的品位或格调。高尚人格魅力的老师,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特质。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好老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就“原理”课教师而言,“原理”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原理”课教师在自己学科背景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原理”课教学实践中,凭借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崇高的马克思式的个人情怀,精湛的业务技能等所形成的强大而持久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具体来讲,“原理”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是通过“信”“识”“情”“技”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是指“原理”课教师要坚信马克思主义,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信是“原理”课教师的政治灵魂,是“原理”课教师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原理”课教师承担着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职责。这内在地规定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原理”课教师,必须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原理”课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的教学,而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原理”课的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一个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原理”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的感召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让青年学生信马克思主义并对我们国家所走的道路、坚持的理论,实行的制度真正地自信。

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教师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要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师必须信仰马克思主义。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真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师只有在思想上“真信”,才会在教学中“真教”,在行动上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如果“原理”课教师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热情地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的。这样的教师的人格形象在学生面前就宣告破产。一个在学生面前没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他的言论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的,也就不可能能真正引导大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更不可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品格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识——渊博的马克思理论知识

识是指“原理”课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马克思主理论知识。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原理”课教师胜任这个职业的根本保证。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有时候可以原谅自己老师的严厉、自己老师的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绝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1](p155)。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2](p412)。“原理”课教师唯有掌握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才能扮演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

“原理”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服”人的过程,“原理”课教师要能够讲道理、摆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主观能动性强,求知欲望强的大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要能够有理有据地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偏见或错误认识;要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大学的遇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这都要求“原理”课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马克思主理论的内在逻辑性,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和最新的发展动态,做到满腹经纶,才能有的放矢,为学生有效地解疑释惑,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信、正念。

(三)情——崇高的马克思式情怀

情是指“原理”课教师要具有马克思式的崇高个人情怀。天才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全人类而工作”,而不是用自己聪明才智谋取个人的私利。他一生被贫困所折磨,而他想的却是怎样让劳苦大众走出贫困。“正像他有一次率直的说过,他的‘皮肤不够厚’,不能把背向着‘苦难的人间’;或者像胡登所说的‘上帝曾经赋予他的灵魂,使他对每一种痛苦比别人感受得更强烈,对每一种忧患比别人感受得更深切。从来没有人比卡尔·马克思作过更多的铲除‘人间忧患’根源的工作’”[3](p22)。马克思自己也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p7)。马克思一生都在践行着“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终生”的诺言,体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个人情怀。

“原理”课教师应该具有马克思这样的崇高情怀,要有为教育事业,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勇气、决心和毅力。这样才能真正地爱马克思主义、爱职业、爱学生,才会有职业的使命感、自豪感,责任感;才会自觉地“真学,真用,真教”马克思主义,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

(四)技——“掌握批判的武器”

技是指“原理”课教师要掌握“批判的武器”,即要具备授课的技能、技巧。

“原理”课的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活。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教学技能、良好的教学作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幽默得体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思维,这些都是“原理”课教师应该掌握的技和艺。这些技和艺贯穿于备课、组织教学、授课等各个环节之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原理”课教师如果能把这些技艺运用得炉火纯青,才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拿捏,精心设计;在讲授的时候才能激情昂扬,风气幽默,才能让枯燥乏味的教材语言变成鲜活生动的教学语言;才能让讲解的内容既有科学性、思想性,也不乏逻辑性和趣味性,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原理”课成为大学生喜欢,让大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

二、“原理”课教师人格魅力对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5](p158)。这段话充分说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受教育者品德养成、信仰形成和素质提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原理”课教师应该在“教”与“行”中化隐性的人格魅力成显性的牵引,化潜在的人格魅力成现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亲”,“受”,“信”,“行”。

(一)亲——让学生亲近马克思主义

“原理”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亲其道。学生要先认同教师,才会认同教师的理念;学生要先亲近“原理”课教师,才有可能亲近马克思主义。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原理”课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吸引学生亲近自己,进而亲近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师对学生的强大吸引力、亲和力源自于教师“马克思式的情怀”,即源自于教师对职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6]。对自己职业充满爱的教师,才会竭尽所能地、充满激情地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堂课;才会想法设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枯燥的内容有趣化,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上课有激情,学生学习才会有热情。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才会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诚的师爱打动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对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亲其道”。

(二)受——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否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取决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取决于“原理”课教师能不能熟练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准地解答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辨清方向。拥有渊博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师,可以娴熟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地为学生解疑释惑,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管用的理论而不是过时的教条。这样,学生才会接受马克思主义,愿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武装自己。

(三)信——让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

“原理”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示范学生,让学生敬其师而信其道。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教师,会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原理”课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信度,提高学生对马克思理论的信心。使学生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内化为自己的强烈需求,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

(四)行——让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

“原理”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折服学生,让学生学其师而行其道。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原理”课老师,在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各种社会思潮和各种物欲诱惑时,能够在浮世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信仰的坚定;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看待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敢于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勇于捍卫马克思主义,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和行为,在无私和无畏的奋斗中,显现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让学生看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使学生真正的对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自觉地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熏染十分重要。“原理”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高低,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与否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占据传播马克思主义主渠道的“原理”课教师。理论的说服教育重要,而身教更为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理”课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够不教而教,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亲”,“受”,“信”,“行”。

[1](俄)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吴式颖等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德)梅林.马克思传[M].樊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俄)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文选[M].张佩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news.gmw.cn /2014-09/10/content_13126495.htm,2014-03-10.

[责任编辑王云江]

Personality charm of teachers in the course of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and its influence

SHU Xiao-q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engyi University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teachers is an intangible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ving an intended effect on students and an explicit leading role in educa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personality charm of teachers in this course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faith, knowledge, emotion and skills; the teaching of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plays the influence of attracting, influencing, modeling and impressing role in students, to further guide them to believe in and execute Marxism,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of the course of generality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s; personality charm; teaching effects; influence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1.019

D64

A

1673-9477(2017)01-061-03

[投稿日期]2016-10-26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课题(编号:JAS151520)

舒小青(1981-),男,云南曲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高尚原理马克思
马克思像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