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科学研究品格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7-02-23周世兴程琳琳
○周世兴 程琳琳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科学研究品格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周世兴 程琳琳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具有严谨勤奋、诚实谦逊、创新求实、合作斗争等优秀品格,这种优秀品格源于他们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渊博深厚的知识涵养、宁静高远的人生志趣以及团结友爱的奉献精神等伟大人格。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和优秀科学研究品格,是推动他们勇攀科学高峰、作出划时代学术创新的巨大主体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研究;优秀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举世公认的科学巨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彪炳史册的伟大科学发现之所以可能,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产物,也与他们自身独特的主体条件息息相关。马克思恩格斯的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渊博深厚的知识涵养、宁静高远的人生志趣以及团结友爱的奉献精神等伟大人格,以及在这种伟大人格导引下形成的严谨勤奋、诚实谦逊、创新求实、合作斗争等优秀科学研究品格,是推动他们勇攀科学高峰、作出划时代学术创新的巨大主体力量。本文试以论之,作为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
一 严谨勤奋
治学高度严谨,勤奋学习和工作,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的首要品格。
《资本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终生的理论事业,在有生之年完成《资本论》,也是他的最大愿望。然而,直到逝世,马克思也没有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确定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待科学研究的高度严谨态度。《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出版一拖再拖,甚至连恩格斯也觉得是因为马克思“过于谨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5页。了:“这件事情确实拖得太久了,而只要你那里有一本你认为是重要的书还没有看,你是不会动笔去写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44页。;“他向来这样,总是要把直到最后一天的所有材料都搜集齐全”,“这种详细的研究工作使第二卷的进展耽误了许多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7页。恩格斯多次催促马克思尽快发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对你自己的著作哪怕就稍微马虎一次也好;对于那些糟糕的读者来说,这已经是太好了。主要的是要把东西写完出版;你所看到的缺陷,蠢驴们是不会发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5页。但是,严谨的马克思很难赞同恩格斯关于把《资本论》手稿分批交给出版商的建议:“我不能下决心在一个完整的东西还没有摆在我面前时,就送出任何一部分。……在它们没有完整地摆在我面前时,不拿去付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5页。谈到马克思对待科学研究工作的认真慎重态度,拉法格指出:“他从来不满足于自己的著作,事后总是要加以修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的叙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的。他从不满足于第二手的材料,总要找原著核对,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经不起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尚未十分确信的事实,而且未经彻底研究的问题他决不随便谈论。凡是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决不出版。”*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95—196页。也如马克思本人所言,“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17页。,“除了对已经写好的东西作修辞上的润色外,……有时为了推敲几个句子,仍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1页。,其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为了使《资本论》“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页。,从1865年到1877年的12年间,马克思为《资本论》第二、三卷写了8份手稿。面对马克思留下的巨幅《资本论》手稿,恩格斯由衷地赞叹道:“只要列举一下马克思为第二册留下的亲笔材料,就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4页。
马克思对待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源于他对党和工人阶级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这正如他在1858年11月写给斐·拉萨尔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在我所写的一切东西中,我从文体上感觉出了肝病的影响。……我必须对党负责,不让这东西受肝病期间出现的那种低沉的呆板的笔调所损害。我所追求的不是优美的叙述,而只是写出我平素的风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45—546页。为了使普通工人能够读懂《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尽可能地使第一章中“最难理解的”的“分析商品部分”特别是“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通俗易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页。对此,恩格斯评论道:“马克思认为自己的最好的东西对工人来说也还不够好,他认为给工人提供的东西比最好的稍差一点,那就是犯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0页。
恩格斯治学的严谨并不在马克思之下,如伯恩施坦指出的那样,“恩格斯对待写作非常认真。……无论是次要的著作,还是为他的理论文章而作的深入研究或艰苦的准备工作,他都是一丝不苟,辛勤刻苦”,“他总是仔细地推敲每一个句子的内在联系”,“他阐述的问题越复杂,他就越深思熟虑,力求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和阐明问题。”*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3—164页。恩格斯在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英译本这一“非常艰巨的工作”时,他的工作细致到“每一印张都要校对三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538页。。从1883年到1895年的12年间,恩格斯认真细致地校对了《资本论》第二、三卷以及他和马克思的其他著作数百万字的清样,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已经很习惯于看两份校样,一份核对一般的意思,另一份校正个别的排印错误,如果没有这样作的可能,就要在文章中出明显的笑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74页。,而“为了找出错误,我就得钻到通常的排印差错中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01页。正因为这样,所以,严谨的恩格斯特别厌恶杜林那种“通常称做草率马虎的只凭记忆来引证的习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0页。,严厉批评了考茨基那种“在那些自己明知没有把握的领域下武断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09页。的不良习气,反复教诲拉法格,在与论敌作斗争的时候“应当更加严谨”而“不要太冒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98—199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治学严谨是以他们通过勤奋学习而积累的渊博知识为基础的。如果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页。,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就是这样的为探索真理而勤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人,他们广泛汲取了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所有领域的优秀文化成果,甚至连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学识渊博。
马克思一生“最喜欢做的事”是“啃书本”,*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388页。大学期间的他就自称是一个追求知识的“不知疲倦的旅行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页。。1858年5月,得知“伦敦出版了麦克拉伦的一本关于全部通货史的著作”,马克思立即表示,“在完成我的论述之前,我当然应该把这本书看一遍。……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16页。他在1868年3月写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在我生病期间……,我吞下了大批统计学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材料’,对于那些肠胃不习惯于这类食物并且不能把它们迅速消化的人来说,这些材料本身就足以致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26页。马克思于1870年初开始自学俄语,并很快就能够自如地阅读俄文书籍了,当然,“成绩是要付出努力才取得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8页。
恩格斯称自己的特点是“凡事一知半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682页。,这既体现出他一贯的谦逊,也可以看到其知识面之广博。对此,考茨基由衷地赞叹道:“不妨把恩格斯的知识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把他本人称为博学之士,在那个时代,除了马克思,几乎再也没有别人像他那样同时掌握经济、历史、自然科学和军事这么多知识。”*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76—77页。拉法格也指出,“恩格斯丝毫不像一个关在书房里的学者,竟能积累那么多的知识”,“没有一种知识是恩格斯不感兴趣的。……恩格斯的求知欲只有在他彻底掌握了研究对象的时候,才能完全得到满足。”*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27页。
为追求学术创新、攀登科学高峰,马克思恩格斯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1850年代末,革命形势趋于好转,为了“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马克思“发狂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19页。1860年代中期,在《资本论》写作最紧张的时期,马克思“象匹马一样地工作着,因为我必须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24页。,每天从早晨九点到晚上七点呆在图书馆里,夜间则继续在家中写作,“就像1948—1850年英国狗厂主把‘换班制度’用在同一些工人身上一样,我也把这个制度用在自己的身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81页。,因为“现在损失一点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4页。。恩格斯多次建议马克思丢开一切工作和思考去旅行疗病,但都不能如愿,因为“这对我来说,即使有钱去游荡,也很难做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9页。
恩格斯的勤奋能干是人所共知的。青年恩格斯在1845年1月给马克思的信中就写道:“如果我们想做出点成绩,那就得苦干一番;吃一些苦也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35—336页。1850年代初,恩格斯替马克思找到了一份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工作以补贴家用,由于住在伦敦的马克思还不能熟练地用英文写作,于是就由已经在曼彻斯特的公司忙碌了一天的恩格斯连夜把马克思的德文稿译成英文,然后送到凌晨开往纽约的轮船上,而这项工作“继续了十年以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647页。。为了争取早日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整理出来,70多岁高龄的恩格斯经常工作到深夜,“他一个人晚年所做的工作,平常人十几个未必能胜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41页。
二 诚实谦逊
诚实和谦逊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的基本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上的诚实和谦逊,首先表现为尊重前人成就。众所周知,马克思哲学超越了黑格尔哲学,但马克思并没有否定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而是“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把他当作一条‘死狗’”的时候,“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4页。。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大量引证了前人成果,但他并未隐瞒这一点,而是将这些文献的相关信息一览无余地直陈纸上,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史》,最集中体现了他对那些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贤们的尊重,因为“他觉得,一个作家即使毫不重要,毫无名气,只要这个作家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或作出最精确的表达,他就有责任指出这一作家的姓名。”*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196页。
恩格斯在科学上的诚实和谦逊,不只表现在他对前贤的尊重上,更表现在他对马克思的无限敬仰和尊崇方面。这里只指出以下几点:(1)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但他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称“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71-572页。。恩格斯所言,固然是事实,但其中体现出的谦逊美德则极为珍贵:“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5页。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深情地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敬仰与怀念,并反复强调:“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85页。(2)马克思逝世后,有人善意地提醒恩格斯,说他参加了唯物史观的制定工作,因此建议恩格斯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径直称为恩格斯主义,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种“美意”:“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余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8页。(3)晚年恩格斯把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视为“更紧迫的义务,”并为此中断了自己的一切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7页。有人建议恩格斯“可以根据第三卷写出什么比它的现有形式更好的东西”,但被他坚决回绝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按照马克思的文字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就是尽了我的职责,虽然这可能要逼着读者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64页。,因为“象马克思这样的人,他的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8页。,而“我所出的应当是马克思的真正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97页。,即“使本书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3页。。(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承担起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无可争辩地成为这个运动的第一提琴手,但他却对人们给予他的巨大荣誉和高度评价深感不安,认为人们“加在我身上的功绩大于应该属于我的,即使我把我经过一定时间也许会独立发现的一切都计算在内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41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上的诚实和谦逊,还表现为不惮于对自己的作品作最严格的自我批判。《资本论》第一卷发表时,马克思就公开表示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3页。,而在时隔6年后写的《第二版跋》中,马克思更是坦陈:“对于《资本论》文字上的缺点,我本人的评判比任何人都更为严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9页。,因为“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85页。在校订法文版译稿的时候,马克思首先考虑的也是“对表述方法作些修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表示:“作为依据的原本(德文第二版)应当作一些修改,有些论述要简化,另一些要加以完善,一些补充的历史材料或统计材料要加进去,一些批判性评注要增加,等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7页。
根据严格的科学精神而不是以个人好恶对待其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的资本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上的诚实的最主要表现。在马克思看来,“在对资本主义机制进行客观分析时,不能利用这个机制所具有的某些特别的污点作为借口,来排除理论上的困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第573页。,而恩格斯则认为,“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做证据,而只能看做象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8页。因此,如果说“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事人的观念,当做教义来加以解释、系统化和辩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5页。,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则是奠基于历史辩证法的严格而公正的科学研究:“正像马克思尖锐地着重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各个坏的方面一样,同时他也明白地证明这一社会形式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很高水平所必需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7页。
三 创新求实
科学研究求真务实,推陈出新,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的宝贵品格。
学术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前人,提出新方法,发明新观点,创造新知识。马克思“最喜爱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388页。其实质是“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64页。,如列宁郑重指出的那样,“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4—285页。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科学发现,但其学术创新远不止此,“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03页。恩格斯在学术上的创新,不仅表现为他“从另一条道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4页。发现了唯物史观,而且表现为,通过与对手的论战、与朋友的通信以及发表报纸评论等方式,阐发、宣传和捍卫马克思的学说,在自己擅长的哲学、自然辩证法、宗教学、军事学、语言学等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创造性发展。
科学研究贵在求实,重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以服务社会实践为最终目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决不应该放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187页。因此,他一生著述的明确目的就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武器,以“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03页。。和马克思一样,恩格斯也是把为现实斗争服务,让作品尽可能发挥最大影响和最强时效作为自己的写作目的:“我写作不是专门为了永世长存,相反,我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32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拒绝空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不主张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而是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64页。,认为自己的学术研究要“努力参与现实生活,尽一切可能改变和改造现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62-663页。,也就是说,要“把政治的批判,把明确的政治立场,因而把实际斗争作为我们的批判的出发点,并把批判和实际斗争看作同一件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66页。正是由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所以,他在青年时期就对那些自称“自由人”的青年黑格尔派分子作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如果真要讨论共产主义,那就要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更切实地加以讨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页。自觉转向共产主义后,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将他们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目标明确定位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6页。,以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如火如荼的国际工人运动并推动运动前进,因为“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3页。。
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弄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页。,坚决反对利用学术研究牟利。为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尽快出版,马克思甚至同意“一文不取”,因为虽然“我不能写整本著作而不取报酬,但我更不愿因钱的问题而影响这一著作的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33页。在马克思看来,一个正直的作家决不应做“下贱文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63页。,不能不顾人格、不讲文品、屈从于金钱和权利而去炮制低劣作品:“作者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作者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在必要时作者可以为了作品的生存而牺牲他自己的生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2页。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特别鄙视那些被金钱召唤出来的作品:“我厌恶任何矫揉造作、任何虚荣和自负的表现,……正是关于货币这个臭东西,在英国几乎每星期都出现拙劣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71页。。在这方面,恩格斯和马克思持同样的看法,他曾经对考茨基“为稿费而写作,而且写得很多”的文人行为作出过“毫不宽容”的“无情的批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43页。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通过科学研究获取个人声望,对别人对他们的歌功颂德和刻意逢迎一概予以拒绝。1868年7月,友人们准备在报纸上为《资本论》第一卷登一则宣传广告,马克思获知此事后表示“坚决反对”,因为“我认为这种事弊多利少,并且有损于科学家的品德。……人各有所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61页。他在1877年11月写给威廉·布洛斯的信中严肃地指出:“我们两人都把声望看得一钱不值。……由于厌恶一切个人崇拜,在国际存在的时候,我从来都不让公布那许许多多来自各国的、使我厌烦的歌功颂德的东西;我从来也不予答复,偶尔答复,也只是加以斥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24页。1892年春,一位来访者当面颂扬恩格斯并说“看见你就好像觉得马克思依然活着,你是马克思的化身”,恩格斯当即打断他的话说:“年轻的同志!……够了,在我们社会主义者中间,干吗要这么互相恭维呀?我们就不能更坦率些吗?”*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111—112页。
四 合作斗争
为斗争而合作,合作与斗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的独特品格。
马克思恩格斯是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典范。家庭出身、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经济状况、研究领域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明显不同的两个人,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划时代的理论学说,在人类思想史上是相当罕见的,正如考茨基指出的那样,“这样两位思想深邃、具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这两位满怀激情的战士,从成年开始一直到死,在精神上完全一致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78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合作是一种有着明确专业分工的合作。马克思的主要工作在经济和历史领域,恩格斯的主要工作则在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他们学术上的合作主要在于:(1)共同创作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著作。(2)“在各种专业上互相帮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4页。。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恩格斯通过提供资料、提出建议和批评等方式帮助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而马克思也特别看重恩格斯的意见,甚至曾郑重提议:“如果你能在我的主要著作……中直接以合著者的身份出现,而不只是被引证者,这会使我多么高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36页。(3)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遵照马克思的遗愿完成了“亡友未能完成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3页。,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和其他马克思的遗稿,并根据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写出了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等。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学术上的完美合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见证,那么,他们的伟大友谊则是其完美合作的精神支柱。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持续了40年多年,不仅毫不褪色,反而历久弥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两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正是在参加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理想抱负一致、志趣相投的两位伟人融为一体了,以至于可以说,“要想把这两位朋友的成就截然分开,即使他们自己也是办不到的。”*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153页。在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40多年时间里,两位“老朋友”高度默契、协调,互相鼓励、激赏,互相提供研究资料、切磋理论问题,既为对方取得的每一个研究成果感到欣喜,又能坦诚地批评对方观点中的瑕疵,而且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登上了科学高峰!对于马克思来说,来自恩格斯的友谊所给予他的,不单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和感情上的莫大慰藉,因为马克思也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386页。的常人,他在饱受贫困和疾病等生活折磨而一筹莫展之际甚至绝望时,也是需要向“特别信任的人”“倾吐胸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30页。而这个人便是恩格斯这位“最亲近的朋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37页。。正因为马克思能够深切体会到,在自己同“旧世界”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力写作《资本论》时,决不是只身单影的,所以,他有足够的理由对他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给予高度评价:“这样,这一卷就完成了。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29页。“在所有这一切情况下比任何时候更感觉到,我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85页。;对于恩格斯来说,他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则意味着自己“能干而善良”“毫无保留的自我牺牲精神”,*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43页。因为恩格斯深知,“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8页。,因而不能让他的聪明才智和非凡创造力浪费在为生计而作的无谓奔波中,而“为了保存党的最优秀的思想家”*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持平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04页。,自己宁愿去从事那种使他“什么也不能干”的“鬼商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97页。也要把马克思从金钱的魔爪中解救出来,即使浪费自己学术上的卓越才华也在所不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得更多,“他发扬无私精神,放下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出版马克思的遗著”,真正表现出“他对他亡友的热爱、钦佩和尊敬。”*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153页。因此,威廉·李卜克内西称恩格斯为“卡尔·马克思的第二个‘我’”*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恩格斯》,第31页。,梅林说恩格斯“绝不仅仅是马克思的解释者和助手;他是马克思的一个才能不同然而旗鼓相当的独立的合作者”*梅林:《马克思传》,樊集译、持平校,第303页。,都是相当准确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研究上的合作,是他们在与“旧世界”作顽强斗争中的合作,也由此,他们把革命家身份与学者身份十分紧密地结合起来了。马克思把“幸福”理解为“斗争”,而把“屈服”看作是“不幸”。*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385页。“斗争”,既是他“人生的最高法则”,*中共中央编译局:《回忆马克思》,第375页。也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03页。正是通过参加如火如荼的国际工人运动这一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成长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忠诚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实现了自己在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宏愿:“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9页。。恩格斯为了支持马克思而不得不长期从事“商业事务”,但他坚决拒绝把自己变成“在表面上充当资产者和做生意的牲口”“并把庸人习气带入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339-340页。直到晚年,恩格斯的誓言依然是那么铿锵有力:“只要我还有一分力量,我就要坚定不移地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25页。因此,马克思关于“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页。的著名论断,正是对他们在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斗争中坚持科学研究之卓越学术人格的最恰当诠释。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首先是在与“官方世界”的不屈斗争中进行的。为了坚持自由、公正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在贫穷与疾病的困顿中挣扎,多次被专制政府驱逐,成了真正的“世界公民”。面对反动势力的各种诽谤、威胁和迫害,面对贫困与疾病的威胁,马克思并没有屈服,没有为追求个人的苟安享乐而放弃争取人类幸福的斗争,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贞不屈的斗争意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坚持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50—551页。在1842年任职《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当局大为恐惧,于是,普鲁士政府一方面下令查封报纸,迫使马克思离职,另一方面又派人劝他到政府任职以获取功名利禄,但是,马克思宁可流亡国外以继续革命斗争,也不屈服于他所痛恨的专制政府的威逼利诱。1848年革命期间,普鲁士首相康普豪森通过一个朋友邀请马克思担任政府要职,但他根本未予理睬。1867年4月,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也曾派人游说马克思,“希望‘利用我和我的大才为德国人民谋福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94页。,虽然当时生活相当贫困,但马克思还是毅然拒绝了政府的百般拉拢。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而穷困一生,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不实际的”,但他却反唇相讥:“我嘲笑那些所谓‘实际的’人和他们的聪明。如果一个人愿意变成一头牛,那他当然可以不管人类的痛苦,而只顾自己身上的皮。但是,如果我没有全部完成我的这部书(至少是写成草稿)就死去的话,我的确会认为自己是不实际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4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也是在与“旧世界”所予他们的苦难生活的斗争中进行的。从1850年代初移居伦敦起,马克思就一直处于穷困潦倒之中,过着“纯粹无产者的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疲于同面包房、店主、牛奶铺、菜铺、煤铺、疾病等“强大的‘外来压力’”和“卑微的日常琐事”作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56-257页。而更使马克思痛苦的是,“为了筹钱我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四处奔走和毫无效果的尝试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26页。,“一大堆家务琐事毁灭了我的才智,破坏了我的工作能力,使我极端愤怒”*《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30页。。1859年1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终于写完了,但这也是马克思生活最糟糕的时候,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这样写道:“倒霉的手稿写完了,但不能寄走,因为身边一分钱也没有,付不起邮资和保险;而保险又是必要的,因为我没有手稿的副本。所以我又不得不请你在星期一以前寄点钱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70页。尽管如此,但他依然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不失幽默地说:“未必有人会在这样缺货币的情况下来写关于‘货币’的文章!写这个问题的大多数作者都同自己研究的对象有最好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371页。1864年4月,在《资本论》第一卷经过长期磨难后终于完成之际,马克思在写给迈耶尔的信中无限感慨地说:“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43页。对此,非常了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之艰辛的恩格斯感同身受:“我一直认为,使你长期来呕尽心血的这本该死的书,是你的一切不幸的主要根源,……这个一辈子也搞不完的东西,使你在身体、精神和经济方面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95—296页。虽然遭受各种难以数计的生活磨难,但马克思毫不气馁,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从1863年到1867年,“在痈的折磨和债主每天登门逼债的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31页。,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新手稿的写作和第一卷德文版的修订出版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还交织着他们与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其中,既有与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机会主义、宗派主义思想之间毫不妥协的斗争,也有与党内同志之间毫无顾忌的平等争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善于争论,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在某个理论问题上也可以有意见分歧和争论,这是完全正常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21页。,但“决不应当带有私人的性质,不应当成为个别人之间的争吵……而应当在某个十分明确的原则性问题上发生”,因此,同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人,没有必要进行认真的争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67—568页。正因如此,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对反动政府和资产阶级“庸人们”的污蔑、谩骂、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04页。
五 结语
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人格风范以及他们的优秀科学研究品格,是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有作为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可以通过学习他们的伟大人格和优秀科学研究品格,汲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建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等积极主体力量。
第一,科学研究要有理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本着为人民、为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广泛汲取国外马克思主义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开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负人民重托,不辱时代使命,做大学问、真学问,以成为一个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广阔的世界视野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中华文化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目标,而不是满足于做一个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
第二,科学研究要有信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在科学研究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磨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抱定科学研究以追求真理、服务社会为最终目的的信念,自觉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立足“中国立场”、提出“中国问题”并给予“中国解决”,为创新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贡献力量。
第三,科学研究要讲规范。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共同体,以弘扬、传播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共同价值追求,摈弃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等不良学风,坚守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继承创新等基本学术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学术合作,营造自由平等地讨论问题的学术氛围,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创新。
OnMarxandEngel’sAcademicIntegrity——In Commemoration of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Marx’s Birth
ZHOU Shi-xing,CHENG Lin-lin
Marx and Engels,both of them harbor the lofty ideals working for human happiness,with the great personality of willpower,profound knowledge,self-restraint,indifference to fame and fortune,solidarity,dedication,all of which have invested their science research with academic integrity of being “rigorous,diligent,honest,modest,innovative,truthful,cooperative and struggled.”Therefore,a pairing of their great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integrity has proved to be great power to drive Marx and Engels to climb the summit of science and to make epochal academic innovation.
Marx and Engels;academic integrity;great personality
周世兴,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程琳琳,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福建 厦门 361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重视域中的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创新研究”(13EA136)
A811
A
1006-1398(2017)06-0005-11
2017-10-08
【责任编辑龚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