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连良求票
2017-02-23童瑯华
◎ 童瑯华
向马连良求票
◎ 童瑯华
马连良先生是京剧老生泰斗。我自小喜爱京剧,有幸先后看过马先生的《借东风》《秦香莲》《官渡之战》等。几十年前,马先生在舞台上演出,光彩照人,我至今对此记忆犹新,特别是1962年5月10日晚看他演出《淮河营》时的情景。
1962年4月下旬,为了庆祝父亲50岁生日,我们两兄弟(当时我在清华大学教书,弟弟在北航读书)邀请父亲来北京,陪他看了杜近芳主演的京剧《谢瑶环》,玩了北海、天坛、颐和园、故宫和天安门,还去吃了羊肉泡馍。父亲很满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没看到马先生的演出。
我与弟弟反复商量,觉得这心愿太难实现了:马先生不是经常演出,即使有演出,戏票也很难买到——那时购票者往往要自带衣被在票院门口过夜。万般无奈之下,我想写一封信给马先生,求他帮忙买票。弟弟听后摇头否决:“马先生这样的大师不可能张罗此等小事。”我自知希望不大,但总感觉应该一试,于是提笔写了一封信,大体内容是:我们一家是“马派”迷,家中珍藏有马先生民国18年灌制的培开公司出品的《大红袍》《清官册》和百代公司出品的《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大批唱片。为了庆祝父亲的50大寿,我们特地把父亲接到北京,遗憾的是他没看到马先生的演出,我恳请马先生帮忙买三张票,以满足父亲的心愿。
不承想5月2日我回到清华园宿舍时,办公桌上赫然有一封北京京剧团的来信。我迅速拆开一看,问题解决了!是马先生之子马崇恩代先生回的信,表示一来得遇我们一家知音感到荣幸,二来5月10日马先生在长安戏院演出,持此信到票房取票即可……我真是太高兴了!
那天演出的是马派名剧《淮河营》,我们的座位在第三排中间。父亲狠狠地过了一次瘾,心满意足地回家。
那天去取票时,我请求票房茹先生允许我将信保留,以作纪念。风风雨雨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此信,视之为无价之宝。
(摘自《扬子晚报》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