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晋中
2017-02-23邱梅
邱 梅
硬汉晋中
邱 梅
邱梅
笔名梅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鞍钢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鞍钢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鞍山诗人协会理事。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第五届文学新锐班,曾在《鸭绿江》《芒种》《草原》《诗潮》《中国校园文学》《海燕》等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作品多篇 (首),著有诗集《长在记忆里的大树》,散文随笔集《一季之城》。现供职于鞍钢日报社。
广袤的东北大平原一望无际,或许是因为自小生长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眼中便少了几分曲折和起伏,因此,无论是山脉还是湖泊都是那么令我神往。成年后,我随家人迁居千山脚下,一住就是20多年。千山又称千朵莲花山,它是长白山的余脉,山势巍峨,松奇石怪,无论是与家人夏日消闲,或是与文友踏青采风,我无数次游历千山,领略它的妩媚,它的柔情,它的多彩多姿。由此,我爱上了家乡的这座山。
但是,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大东北,去领略一下关内的山,比如,燕山的蜿蜒,吕梁的雄浑,荆山的奇秀,峨眉的曲幽……而晋中之行,让我认识了华北的山。
威严壮观、大气磅礴、巍峨险峻……这是第一眼看到晋中的山时,得到的那种直抵心灵深处的震撼。北方的山,就那么突兀地耸立在黄土高原之上,裸露的山石如壮汉根根筋骨,不禁想起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
作为太行山山脉,晋中的山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也曾作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战略支点,它见证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抵御外寇的光辉历程。而这里的人亦如那硬朗的太行山,他们用坚硬的骨头撑起2000多年的沧桑历史。
对于寒食节,人们并不陌生,介子推“功不言禄”的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人称颂。从此,绵山被改为介山,绵山所在的阳县被改为介休县,晋文公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介子推也是古今中外唯一以山、以县、以村、以节、以俗铭记的历史名人。也有人说,介子推表现的是一种愚忠,但不管怎样,介子推的骨头是硬的,忍受剜肉之痛、忍受灼烧之痛,坚定信念不动摇,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介公墓建于2000级石阶之上的苍松翠柏间,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伫立仰之。居高远眺,晋中大地上的铁马金戈已渐行渐远,而只有人们对介子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把中华大地践踏得满目疮痍。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抗日名将左权将军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麻田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朱德总司令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左权军事文选》里说:“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将晋中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仰望左权将军塑像,禁不住心潮起伏。37岁,多么好的年华,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就这样离开他心爱的妻子、年幼的女儿。将军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他有着一身宁折不弯的铁骨,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当他的妻子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年仅25岁的她抱着不满两岁的女儿仰天长叹,悲泪长流。“虽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但我不愿去相信。自然也怀着不安和悲痛的心情而焦虑着,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我曾写道:愿以廿年的生命换得你的生存;或许是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这虔诚的期望终于成为绝望……”左权将军夫人刘志兰在悼文中这样写道。诉不尽夫妻情,道不尽相思苦。而留给我们后人的则是永远的影像,和将军那永垂不朽的英名!
抚今追昔,晋中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他们的骨头依然是硬的。走西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段山西民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去闯杀虎口寻找生计,也不愿低三下四地到朱门大户家去讨饭。
这就是晋中。这就是晋中人。这是一块坚硬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生长着铁骨铮铮的百姓。
要知道,在明清时期,长城内与边塞民族关系是十分紧张的,来杀虎口往往九死一生。正是因为山西人晋中人的果敢决绝,才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也诞生了晋商文化。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特别是以晋中的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的商人前辈,举商贸为大业,称雄中外500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明。
晋中,你有着硬汉的性格,你不愧是华北大地的脊梁!
责任编辑 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