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你们好吗
2017-02-22李海燕
李海燕
空巢青年,这一相对于空巢老人的称呼,忽然之间漫天席卷而来。打开网络,对于空巢青年一词,基本的共识是在外打拼、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各种议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空巢青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称应多关注青年生存现状,因为少年强则中国强;也有人认为不必刻意放大空巢青年悲情,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应具有独居精神。
空巢青年的“典型生活”
知乎上网友这样形容空巢青年的生存状态: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即使吃也基本来自便利店,如果忘记买早饭第二天就饿着;水果一次就买一两个,被水果店老板嫌弃;如果用家庭份的电饭锅煮饭,一顿饭需要的米量连锅底都盖不满;做饭很容易做多,最后基本要倒掉一半;买了很多方便食品,多半会因为忘记吃掉过期,然后再买,如此循环;喜欢在公司待到很晚,理由是回去也没啥事;碰到蟑螂鼠蚁第一反应不是大叫,反正叫也没人帮忙,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处理;不管是出门丢垃圾、收快递还是买吃的,当门在你身后咔嗒一声轻轻合上的时候,你就意识到大事不妙,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有文艺的网友将这种状态总结为“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也有人说“留守儿童、空巢青年、孤寡老人,是我这一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
更有好奇心日报盘点网友“空巢感”爆表的十个时刻:微信最近联系人是文件传输助手或自己,且内容为发给自己的外卖红包的时候;深夜加完班拎着便利店购物袋回到黑洞洞的家的时候;丢垃圾把自己锁在外面的时候;极端天气断水断电且家里没有存粮的时候;紧急联络人不知道该填谁的时候;发现冰箱里半份半份的食物都坏掉了的时候;晚睡没人管不感到痛快,反而希望有人能劝自己早睡的时候;坐在马桶上发现卷纸用完了的时候;下雨天晒了被子没人帮忙收的时候;急病卧床都没人帮忙倒杯热水的时候。
是空巢青年还是逐梦人
然而与身边符合空巢标准的年轻人聊起,大部分人却表示并没有听过“空巢青年”这一说法,而且不认为自己是空巢青年。
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呆在北京的潘雨婷在毕业后短暂出国,之后回到北京继续“北漂”生活。“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虽然从心底里并不想承认,但我好像也并不能否认这个事实。好在我不是特别恋家的人,从大学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回家的次数两只手可以数得过来。”因为家在遥远的新疆小城,工作之后每年的春节假期,潘雨婷都要颠簸劳顿,坐飞机再转汽车才能到家,本就不多的假期有一小半时间耗在了路上。后来,即使过年,有时她也选择一个人留在北京。
一次深夜加班后,潘雨婷在回家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挂倒,脑部淤血压迫听力神经,她开始了近一年的漫长治疗。怕家人担心,也怕他们以此为借口让自己离开北京回新疆去,潘雨婷只告诉家人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选择辞职专心养病。后来肇事者不愿继续负担医药费和误工费,潘雨婷又一个人与肇事者打起了官司。
即使如此,潘雨婷在被问到是否因为孤独和压力而想过放弃自己留在北京的初衷时,她的回答云淡风轻:“谁生病的时候当然都会觉得脆弱无望,但这些都过去了,我现在恢复了健康,也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有了新的朋友。单身是因为没遇到合适的人,也是没办法的事。看着自己的朋友也都陆续脱单甚至结婚,只希望自己能尽快遇到那个对的人,一起携手继续走完以后的人生。”虽然心里也盼望能赶紧展开一段恋爱,但潘雨婷并没有因此放低自己尋找另一半的标准。现在,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愿望,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幼崽,把它养得白白胖胖,闲暇时间陪伴着自己。
同样作为“北漂”的冯通,看法更为激进一点:“我不认为自己是空巢青年,因为从心里认定了自己是空巢青年的人,早就卷铺盖回家去了。我们是逐梦人,是奋斗者!”网友艾希则认为,没必要刻意宣扬炒作空巢青年这个概念,每个社会阶段都会有很多年轻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离乡背井,困境永远有,但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推给外界,而忽视了自省。空巢并非孤独,心态有时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蔓延全球的独居潮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报告,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里上升了55%。他们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
然而这种独居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美国学者克里南伯格在研究美国独居现象的专著《单身社会》中曾给出这样的数据:美国有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个群体在过去10年扩大了30%,其中独居女性是主体。不只是美国人,在瑞典、挪威、芬兰以及丹麦,近45%的住户都为独居者。日本如今也有约30%的住户独自居住。
有人曾开玩笑地将独居生活的等级分为十级,从第一级到第十级依次递增为: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唱歌,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大部分独居青年表示自己到第五级前后,后五项依个人兴趣也有一个人旅行、娱乐或搬家的。除了生病,一般人表示独居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多大不便。在日本,有很多餐厅会为一个人前来用餐的顾客提供特制的座位:面对墙壁的一整排桌椅,以免空间浪费和用餐顾客尴尬。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适应独居者的配套设施和商品服务,然而是把自己当做空巢青年悲戚度日,还是作为一个战士迎面战斗,呈现出来的是整个社会年轻人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