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小城文学”中的水意象
2017-02-22张叶叶
摘 要:从鲁迅开始不仅有郭沫若、茅盾这样的大家,还有陈独秀、郁达夫、沈从文等,到当代部分还有徐迟、汪曾祺等。他们从小城出来,一脚迈入繁华的大世界,却在内心深处依旧不忘记忆中的小城,在字里行间描绘着他们印象中小城的面貌,抒发着他们内心对记忆中的小城的依赖与怀念之情,小城文学由此而生。
关键词:小城文学;水意象;汪曾祺
作者简介:张叶叶(1992-),女,江苏常州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01
一、“小城文学”之为文学
“小城文学”定义纷繁多样,所以,关于“小城文学”,我只能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从“小城文学”这个词来看是一种按地域划分的文学类型。“小城”之为小城是在跟大都市和小乡村相比较而得来的。小城相较于大都市在经济上比较落后,人口密集程度也不够高,文化程度也没那么繁荣。它其实是乡村直接演变而来的,所以它是区别并连接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过渡类型,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小城文学是区别于都市文学和乡土文学的一种独特文學类型。
本文将结合上述意义上的“小城文学”所具有的特征,结合汪曾祺作品中的水意象,谈一谈汪曾祺作品中所塑造出来的他的“小城世界”。
二、小城之水的文化蕴含
而纵观汪曾祺的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文章阐述他的生命观,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对水大量的描写中感受到他的独特的生命意识。对这一点我们不用看水意象,从汪曾祺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大淖记事》里的十一子和巧云的经历,他们都用这样的本真形态,反映着他们最初的想法和最本真的渴望。汪曾祺对生命的描述是真挚而直白的,同时汪曾祺对生命的敬仰又使水内化为人物的生命之魂,从而直接关照生命。
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意象大多以沼泽、大淖及运河水系为主,充满了江南地域特色。汪曾祺在其名篇《鸡鸭名家》中就对大淖、湖等水意象进行了细致描写:“地名大淖,已经是附郭的最外一圈。大淖是一片大水,由此可至东北各乡及下河诸县水边有人家处亦称大淖。”汪曾祺对水意象的描写,对民俗的描摹、对人情人性的书写,对人格的表现,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而他所追求的平和温润的生存状态则是江南这片水乡的水给予他人生最好的启发。
汪曾祺的水意象除了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还有道家文化的浸润。儒家提倡“入世”与“有为”,道家则提倡“出世”和“无为”。看似对立的观点当融合到汪曾祺的作品上时,我们见到是一种和谐的精神,这也是汪曾祺小说的核心内涵。水能包容万物,这才是真正的善,水意象的意蕴也由此体现。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最具魅力就是这群从容淡泊的人生形式,也是汪曾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小城文学书写的意味
汪曾祺通过对水意象的描写,来描摹民俗风情、书写人情人性、表现人格,塑造出了一批看似相近却各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受戒》中的这一段描写:……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这一段在河上乘船吃莲子的描写是故事的开始,是一段情感的萌发,也为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熟悉提供了机会,像辛弃疾诗中“小儿卧剥莲子”所说的那样,剥莲子这样的活动也是江南独特的风景,这样的描写给我们吹来一阵夏日清新的风。
汪曾祺作品的水意象衍生出了更多水与周边人类和生物的种种故事。汪曾祺在《鸡鸭名家》中详细介绍了养鸭的各种环节,让读者可全面了解高邮独特的生活民俗。而在《故乡人·打鱼》中详细介绍了高邮地区的打鱼方式,从打鱼的类型到工具以及打鱼的过程都进行了细致揭示,显示出汪曾祺对故乡民俗的全面了解与熟知。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一些没有显赫身份地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往往没有伟大的贡献,因此显得平凡但却不普通。他们善于享受世俗生活,解放自己的天性,从而显示出自由随性的人性特质。
我们从汪曾祺写的《下大雨》中,能充分领略他散文语言行云流水之美。 “雨真大。下得屋顶上都起了烟。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个丁字泡。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叶东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来的圆洞,很深。大黑蜂是一个“人”过的。紫薇花湿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麻雀躲在檐下,歪着小脑袋。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
这段文字是对下大雨的描写,情景交融,我们看到汪曾祺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的语言既流淌着古典文字的遗韵,又贴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感受。行云流水的文字在舌尖跳动着节奏,让人难以释手。就是这些特点使得他的散文能在当代散文历史中“雅韵独步”。
参考文献:
[1]熊佳良:《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4月。
[2]汪曾祺:《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塔上随笔》,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1页。
[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第5卷》:《菰蒲深处·自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