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堡方言四字格词的语义特征研究

2017-02-22王一帆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形象性描述性

摘 要:四字格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情世故、自然风物在四字格中都有反映,很多四字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语义上来说,吴堡方言四字格词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关键词:语义特征;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一、方言概况

《南史·纪二》载:宋元嘉“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太武帝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家以北(451)年。”当时,陕北属北魏领土;广陵在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宋国的健儿生于吴地,长于吴地,自然该称为吴儿,吴儿们居住的堡寨,叫做“吴儿堡”,当然也恰如其分。随着历史推移,时代变迁,人们在称谓吴儿堡时省略掉“儿”字,便成了现称的“吴堡”。“吴”字本身有着浓郁的南方气息,从春秋时期的“吴国”到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中的“吴语”,“吴”都代表了南方的江浙之地。《說文解字》,吴,姓也亦郡也。

假使历史上吴堡县的居民就是吴儿,就是南人,这也可见我国人口大迁徙的痕迹。可吴堡人于今时陕北人,吴堡话于今就是陕北话了,那也是不言而喻的。赫连氏俘虏的战俘在陕北这块土地上娶妻生子,安家落户。陕西作家高建群的代表作《最后一个匈奴人》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吴儿堡的地方,他写道:“……”虽然是虚构,似乎可以给独特的吴堡方言一个形象的注解。吴堡方言正是在南方某地方言的基础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陕北和周边方言交际融合,最终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的独特方言。

二、吴堡方言四字格词的语义特征

四字格多以周围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情世故、自然风物在四字格中都有反映,很多四字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从语义上来说,吴堡方言四字格词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描述性,形象性,贬义性。

(一)描述性

人是创造使用语言的主体,在吴堡方言四字格词中,有大量对人的描述的词语。

1.描述人的外貌:丑不楞腾、干麻鼠怪、肿眉泡眼、黑青压洼、

2.描述人的动作:脚失手失、扭腰趔胯、乍手舞脚、上岔立地

3.描述人的表情:眼泪爬洒、嬉皮笑脸、哭鼻水流、努嘴畖脸

4.描述人的性格:妖留打卦、呆呆悻悻、丝麻油气、耳软面善

5.描述人的感受:心依忽踏、喜心不尽、精精明明、图死纳命

(二)形象性

吴堡方言四字格中,有很多词语特色鲜明,形象性强,在用法和感情色彩上独具个性,表达趋于形象,在词语的构成中注重事物的形象描绘,体现出强烈的形象色彩。形象性主要通过联合构词、比喻修辞、色彩烘托三种方式。这类形象性的四字格活跃在人民群众口头表达中,意义形象具体,感情色彩鲜明。

1.联合构词

联合构词使意义重叠,表义深刻,而且在口语表达中,延长了听者的理解时间,加强了表达的力度,从而使表意更深刻。如:

一双一对 一时一霎 三般两样 少心没劲 青枝绿叶 七等八待

2.比喻修辞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以深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如:

活流闪电:形容年轻人动作快,行为轻浮,不庄重,像闪电一样,一闪而过。

妖眉鼠怪:形容女人行为不端,表情言语轻浮,不庄重不贤淑不明朗,像妖精,像老鼠。

猛虎下山:形容小孩子或者青少年,行为鲁莽,横冲直撞,像猛虎刚刚从山上下来一样。

3.色彩烘托

色彩是一种鲜明的视觉感受,色彩的使用能增强人的想象力,出现色彩饱满的画面感,是表达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如:两眼黑黑 红天焦日 红紫八卡 黑焦乌烂 黑青压洼 青枝绿叶 灰榴打盹。

(三)贬义性

“面子”作为中国社会较为突出的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社会规约性。在语用学研究中,布朗和莱文森(Brown & Levinson)借用了高夫曼(Goffman)的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理论”,用来解释话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他们把这个理论分为了“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以表示希望赞许肯定和不想因迁就别人的话语而丢失面子的心态。然而,从整体上反观吴堡方言,它的批评类言语行为大多比较激烈直白,很少有委婉含蓄的提醒来保留面子。

我们说的贬义性指的是四字格侧重于描写和揭示人和社会生活丑陋的一面,包括四字格本身直接体现的褒贬色彩,如:“真眉溜眼”形容容貌好看,含褒义,而“猴眉洼眼”形容人眼窝深,长得丑,含贬义;也包括四字格所隐含的取舍评价态度,如“心慌马乱”形容心慌得很厉害,而“堆三愣四”形容物质丰富,堆放得多,就这两个四字格本身来看,说不上褒贬色彩,但是,前者是人们不想要的,而后者是人们努力追求的。我们说前者具有贬义性,而后者具有褒义性。

“贬义性”是四字格语义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描写人外表丑陋、肮脏、痴呆等,如:

猪眉畜眼、獠牙撕嘴

2.描写人言行举止不得体或不合规范、要求,如:

撕舌多嘴、回言咧舌

3.描写人的性格缺点,如:

劁猪拔狗、穷毛鬼胎

4.描写人不舒服的感受,如:

圪擞筛糠、瞌睡模糊

5.描写事物不合格、不合要求的性状,如:

油脂抹奈、云雾扫道

此外,还有一些四字格暂时无法准确为其归类。为什么如此大量的四字格都侧重于描写人、事物或社会生活的消极面呢?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形象性描述性
何为政治宪法?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摭谈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浅析网络用语中的新兴结构“第二最NP”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