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易建联
2017-02-22徐雯
徐雯
“姚明继承人”五个字背后,很多人关心的根本不是这个人,不是中国篮球的未来,而是他身上宝藏般的无限利益。
蹲下,脱鞋,扔在场边。一切动作不超过10秒。
但主人公是易建联。
风波乍起。
2016年11月2日,CBA深圳马克波罗与广东东莞银行比赛中,易建联脱下球鞋走出场外
2016年11月2日晚,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第二轮,广东东莞银行队对阵深圳马可波罗队。比赛第二节第58秒,一次防守失败之后,易建联在本方半场把脚上那双李宁运动鞋扔了出去,随后面无表情地离开了球场。
之后,他穿着耐克球鞋试图重新上场,被技术代表拒绝。正当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比赛易建联将不再出现时,他又在第三节中段穿着耐克球鞋再次登场。当时,技术代表给深圳马可波罗队方面的解释是:“你们别问了,李宁没有给他定制鞋,没有给他配发装备,这一场就这么让他上去打,你们就不要抗议了。”
比赛结束,广东队以一分之差落败于深圳队——相比于戏剧性的比赛过程,此时已没人在意结果。
事件在极短时间内发酵,围观者主要分成两派:一边支持易建联,认为职业球员应该学会保护身体,为脚负责、为球队负责;另一边则指责易建联破坏篮协规定。
2012年,李宁公司出资20亿元买下了CBA五年的装备赞助权,要求所有本土球员必须穿着李宁品牌的篮球鞋参加比赛。在往年,球鞋争端往往以贴标和罚款的方式解决,但在李宁装备赞助合同的最后一年,一切都变得严厉起来。篮协表示维护赞助商权益,坚决执行规定。在易建联脱鞋之前,福建队王哲林、新疆队周琦等球员就因“对联赛指定比赛用鞋标识进行覆盖、遮掩的行为”而被篮协通报批评过。而对于俱乐部来说,他们每年通过篮协能从李宁等赞助商手中收获一千多万元的补贴。若以常规赛为例,一家CBA俱乐部每年的花费在六千万元左右,因此,这一千多万元意味着一笔庞大的收入。
这种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脱鞋门”事件被迅速放大:赞助商利益、篮协规则、球员权益、球员个人赞助商利益交织在一起,“谁该负责”?
被裹挟其中的易建联,在比赛刚结束时,依然对事态的严重性一无所知。
当晚的深夜饭局上,与易建联私交甚笃的某CBA俱乐部总经理黄阳在见到他的一刻,就劈头盖脸地指责他:“你今天做得过分了!你当时的举动,裁判可以直接把你罚出场!”
易建联觉得有些委屈,反驳道:“我真的有伤,那个鞋子包不住跟腱。”
“大家都在防空演习,但你真的把炸弹扔了下来。中国很多事情是看破别说破,你不给别人三分薄面的时候就是两败俱伤。”黄阳说。
当天深夜,“脱鞋门”事件继续升级。当连续不断的新闻及评论推送到手机上时,易建联才意识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都将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一时冲动
昔日队友王仕鹏曾在2010年见过易建联的跟腱。“发炎之后一直磨,磨到钙化,都能看到小硬结。2011年世锦赛起,他就对自己的跟腱特别小心。他这么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如果不是顶不住,不会这样的。”王仕鹏说。2016年夏天,他去洛杉矶看易建联,曾为其带去一拉杆箱的特制运动鞋。
“我只能穿高帮鞋。我的鞋从鞋底缓冲到鞋垫,都根据脚弓的形状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一双对的鞋,对落地、跑动、急停,都可以保护到脚,使肌肉避免不规则的撕扯和劳损。在场上,不能说李宁的这双鞋对我有伤害,只能说脚上有伤,突然穿一双新鞋,有些动作就不太敢做。”迄今为止,易建联并未帮这双自己赖以生存的脚买过商业保险。
11月4日,“脱鞋门”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晚上,广东队同吉林男篮展开CBA联赛第三轮的争夺。易建联并未随队出行。由于11月2日晚的事件,他被篮协禁赛一场,广东队被罚款五万元。在早前的微博上,易建联公开道歉:“由于当时脚的不适与疼痛感一度让我情绪起伏,在场上做出的不适当行为,造成不良和负面影响,在此深感抱歉。我们都应有责任去维护好我们自己的联赛。如有责罚,我愿接受,也会交托俱乐部继续与篮协沟通,希望球迷们和媒体继续关注比赛,关注我们的CBA。”
“如果当时你能想到这个举动会引起大家不一样的猜测和观点,你就不会这么做了。因为就那一秒。”易建联说。刚从洛杉矶湖人队回来,他对自己在本赛季CBA的第一场比赛非常期待。比赛开始之前,俱乐部与篮协就曾因易建联球鞋的问题有过一轮交涉,最终协商未果,易建联穿着李宁球鞋上场。
“就像有時候球员会对裁判的一些偏差、误判有情绪,当你太过投入的时候,就会失控。”过后冷静下来,易建联意识到,这是非常严肃、并且需要时常警惕的一课,而暂时的禁赛、铺天盖地的指责以及身处漩涡之中的微妙处境都是为那几秒钟所付出的昂贵学费。
易建联年少成名,但时至今日,他依然面目模糊。
这个在微博上拥有1400万粉丝的篮球明星,极少在公共场合谈论私人生活,也极少展现出一个公众人物常有的那种人格魅力,以至于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众所周知的信息:出生于1987年,广东省鹤山人,15岁即进入CBA广东宏远队打球,2004年入选国家队并征战雅典奥运会,2007年在NBA选秀中以首轮第六顺位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此后在NBA和CBA中兜兜转转、起起伏伏,逐渐成长为后姚明时代中国男篮的领军人物。
与姚明的广受赞誉不同,易建联的名字始终在褒贬之间不断摇摆。拥戴者将之奉为篮球天才,不屑者将之当作一个没有性格、无法在NBA立足的弱者。在王仕鹏眼中,只用40分钟就去判断一个运动员的好坏,是对运动员最大的误解。
时间倒转13年。
2003年南斯拉夫举办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16岁的易建联锋芒初露,2米11的身高、迅速的奔跑、出色的弹跳以及精准的投篮为他赢得了场均15分、12个篮板的优异成绩。当年的《体坛周报》以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个还未踏入职业篮坛的年轻人,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个横空出世的中国人身上。《时代周刊》在一篇名为《下一个姚明?》的文章中将之称为“新锐的天才”,并说:“一大群经理人、球探和运动鞋的知名品牌都把他看成是姚明的继承人。”
十多年以后,当时帮助易建联处理相关事务的黄阳才意识到,在这些文章中,“姚明继承人”五个字背后,关心的根本不是中国篮球的未来,而是易建联身上如宝藏般的无限利益。
看起来,一切都将有一个光明的走向,直到不可捉摸的命运扑面而来。
不可捉摸的命运
2007年,易建联独自在美国北部城市密尔沃基度过了一整个白雪皑皑的冬天。这个从小生活在广东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威斯康星州的冬天有多冷。因为没有经验,他第一次在雪中开车就遭遇了一场微小的车祸:轮胎在雪后的冰块上打滑,车子追尾,把另一台车的窗玻璃震碎了。
2008年至2012年,易建联辗转于新泽西篮网队、华盛顿奇才队和达拉斯小牛队。他有过连续四场砍下20分以上的佳绩,也曾单场摘下19个篮板,但更多时候,他因伤病而远离赛场、复出之后又发挥不佳。
“坐完飞机坐板凳,坐完板凳坐飞机。”黄阳这样描述易建联在NBA中后期的生活,“一次打得好,就有无数人突然冒出来问候,说阿联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伤病一复发,这些人就都消失了,身边没有一个人关心他。这样的事儿他经历太多了。”
在那段被称为“玻璃人”的时间里,好友钟久夫试图安慰他:“国内球员中,你是走得最顺的人,一切都太容易了。人生一直是好的,突然来一下可能不能接受,但冷静想一想,人生就是有高又有低。”
但板凳生活真的太煎熬了。
2012年,在达拉斯小牛队经历一年的不如意之后,易建联选择回到CBA。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易建联都收缩在自己的世界中,拘谨、寡言、不解释。
黄阳将易建联比作一只孤独的刺猬。“你刺他一下,他就收缩一点,最后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浑身是刺。”黄阳说,“为什么一些人会不喜欢他?因为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
2007年7月的易建联不是这样的。有一次接受电视采访,意气风发的他对全世界发表宣言:“如果去到一个球队我会很努力去打球,因为我背后是‘中国两个字,背后是13億多的人口,我要为国争光。”在当时稚嫩的易建联看来,这段话没有任何的不妥,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鼓励与支持,而是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你凭什么代表中国人?”“我为什么要靠你来争光?”
委屈、愤懑一起涌向这个本来就很讷言的人,让他更加害怕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
“他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压力越大反弹越强。被抽嘴巴也好,被泼冷水也好,他从不会主动去说什么,而是用实力去作有力的回击。”王仕鹏说。
在NBA的五年,他和美国职业球员在场上像合作伙伴一样训练,在场下鲜有私交。他不再像初出茅庐时把打篮球当作一种国家任务,而将之视为自己的职业使命。
“他觉得打球就是一份工作。”钟久夫说。在两人的相处中,会聊到运动鞋、游戏、家庭、孩子教育问题,但就是不聊篮球。
从NBA回来的这四年,易建联为广东宏远俱乐部赢得了第八座CBA联赛总冠军,而他自己也创纪录地包揽了常规赛、全明星赛、总决赛三项MVP(最有价值球员)。在CBA俱乐部层面,易建联几乎已经获得了全部的荣誉,但他的内心却仍然充满了紧迫感:“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努力是应该的。人应该懂得如何去安排自己。你看NBA的球星,已经是顶峰了,为什么还这么做?因为这是竞技运动,你要不断维持自己、加强自己,错过了你就缺乏竞争力了。”
躲不过的被比较
在中国篮坛和社会舆论中,易建联躲不过被比较的命运。他的参照系是2米26的姚明。
2011年7月,中国体育的旗帜性人物姚明宣布退役,易建联顺理成章地扛起了中国篮球的大旗。作为一前一后的领军人物,他们有着看似相仿但又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2007年11月9日,休斯顿丰田中心篮球馆内涌进了18244名球迷,而在中国的电视机前,2.5亿的观众观看了姚明与易建联的首次中国德比(通常指代表位于同一城市或邻近地区的两支球队所进行的比赛,而中国两位球员分别效力的国外俱乐部之间的比赛,也被称为中国德比)。人们乐于见到两个中国面孔在篮球世界的最高舞台打出光芒四射的比赛:穿着白底红边运动衫的姚明在篮下稳如泰山,穿着黑底白边运动衫的易建联在篮下高高跃起。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姚明和易建联的场上位置有着错误的认知。
姚明司职中锋,而易建联则更擅长于打大前锋的位置,前者的优势是借其强壮高大的身体成为球队攻防转换的枢纽,而后者的职能主要为抢篮板、防守、卡位,最后才是得分。在NBA,像姚明这样的5号位大中锋是稀缺资源,而像易建联这样的4号位前锋比比皆是。
“两个不一样类型的球员干嘛放在一起比较?”易建联直言不讳,“我很介意别人经常拿我和姚明比较。”几年前,每次遇到记者采访,易建联都躲不开姚明的问题,有时候他哭笑不得,只好说:“他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成功的球员,我还在起步期,所以要拿什么比较?我还比他年轻。”
在易建联心目中,姚明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但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2008年一次国家队集训中,易建联和姚明对位练球,他气喘吁吁,冲着在场边看球的钟久夫自我解嘲:“他太高啦,根本过不去!”
但易建联还是被推到了领袖的位置上。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最后一场,中国男篮大比分落败于最后夺得亚军的欧洲劲旅塞尔维亚队。身披11号球衣的易建联在篮球场的中央举起了右臂,等待队友们向他聚拢过来。五战皆墨。即便易建联有对阵美国队时砍下25分的壮举,也依然独木难支。两届奥运会,他未能带领中国男篮取得一场胜利。
2004年,17岁的易建联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已经十分过硬,但在世界舞台上,他感到无比的沮丧:“身体比你强壮、力量比你大、跑得比你快、技术动作还比你好。”12年以后,当他带着九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人站在里约的球场上时,他发现自己担不起领袖的称号。
“姚明那样的才算领袖吧,他至少在奥运会上把中国男篮带进了前八,而我还没有什么成绩。”易建联说,“起码赢一场球吧,但现在我没扛好。篮球运动是一个整体,不能说我发挥好,而是要让队员们有好的发挥,这是我们进步的方向。”对于国家队的成绩,易建联一直充满了自责。2009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在姚明缺阵的情况下大比分败于伊朗,2013年亚锦赛中国男篮输给中华台北……他至今耿耿于怀。他认为自己还在学习成为一个领袖,但对于如何才能拥有领袖气质,他显得有些茫然。
“在我理解中,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的人,在领袖意识方面就是薄弱的。”黄阳说。
在王仕鹏的描述中,易建联很少表达自己,不会用高谈阔论的方式在开赛前表明决心。他更致力于在场上感染队友。
曾有记者在国家队训练间隙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在场上时,易建联一丝不苟,不管和怎样的年轻队员配合都游刃有余,打出一次精妙配合之后,他都会在场上露出微笑并与年轻队员击掌;在场下時,他却不太合群。其他球员利用几分钟喝水时间,在场地靠墙的一溜椅子上说笑,他坐在篮下的大椅子上,不和人交流,独自喝水。
“易建联在场上和场下几乎是两个人。”王仕鹏说,“就感觉像拍电影一样,阿联一上场就像是到了角色中去,一说开始就开始了,进入状态非常迅速。”
易建联不善言谈,朋友们要接触久了才会发现这个人不是冷漠,而是会玩一些冷幽默。在日常和朋友的聚会中,他几乎不说话,一旦开口,就全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冷笑话。他有着固定又简单的交际圈,也只会在仅有的几个朋友面前展现出松弛的状态。
有一次,钟久夫和易建联在北京崇文门的一家必胜客吃披萨。三个个头近两米、穿着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服的小伙子耀武扬威地走了进来,周围所有人都对他们的身高十分惊叹,小伙子们脸上愈发神气。此时,易建联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佯装若无其事地从他们身边经过,小伙子们一下子傻了眼,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躬起了背。钟久夫挤兑他:“幼不幼稚啊,多大了还和人比身高!”
“孩子气,任性,就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黄阳来回强调这句话,“易建联一直摇摇摆摆、摔摔打打,被推到领袖的位置上,有被潮流挟持的感觉。他绝对有担当、有责任感,但领袖远远不止这些,远远不够。在帮一个团队往正向发展的同时,你还要壮大,因为球队形成凝聚力的核心在你身上。领袖是要甘愿受委屈的人。他哪里受得了啊?太早成名,身边全是阿谀奉承的,没人说忠言逆耳的话。”
“脱鞋门”事件以后,易建联和以往一样,除了道歉就是沉默。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几乎谢绝了所有的采访邀约。
但他还是无法回避那个问题:“很多人说,为什么‘脱鞋门事件会造成那么大影响,因为你是易建联。”
2016年11月6日,广东队主场迎战辽宁队,易建联穿李宁球鞋出场,在44分钟的出场时间里斩获42分。
一切偃旗息鼓了吗?一切才刚刚开始吗?
不得而知。
(黄阳为化名)
(孙敏荐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