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7-02-21徐建志史艳红

河北渔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底泥对虾富营养化

徐建志+史艳红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1]。上述富营养水体携带大量毒素进入对虾养殖池,对虾养殖过程中过量残饵、水生动物粪便堆积、死亡藻类沉积等进行厌氧分解也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导致对虾养殖池毒素富集超标,造成对虾免疫力下降、暴发虾病。为此,针对导致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不同污染源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弄清富营养化形成机制,最终找到富营养化防治措施,以便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蔓延、提高对虾养殖产量提供依据。

1对虾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1.1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半封闭性水体及某些滞留河流水体,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异养微生物代谢频繁,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水味发腥变臭、最终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邹景忠等根据我国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为基础,参照国外有关文献,提出无机氮0.2~0.3 mg/L,无机磷004 mg/L,叶绿素a 1~10 mg/m3,初级产量1~10 mgC/m3·h作为富营养化的阀值[2]。

1.2虾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

导致虾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外源,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施肥渗漏水,这些流入虾池的水中都含有大量N、P及其它无机盐;其次是养殖水体内源,即自身底泥等沉积物进行厌氧分解释放进入水体中的N、P。养殖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以及水环境间相对稳定,营养物质和能量稳定流畅的循环是养殖水体系统平衡运转的基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过量的外源营养物质输入养殖水体,造成了养殖系统营养物质循环失衡,N、P等营养过剩是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虾养殖中,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及鲜活饵料过量,过多残饵造成养殖水体污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2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最终导致对虾产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富营养化的危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降低水体透明度

富营养化会造成养殖水体中以蓝藻、绿藻为主的藻类过度繁殖生长,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水体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打破水体溶解氧平衡。

2.2厌氧分解,释放有害气体

水体底层堆积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对对虾造成毒害。

2.3水体有害物质增多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某些藻类会向养殖水体释放有毒物质,对对虾造成危害。

2.4破坏养殖水体生态平衡

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体中某些种类生物会被淘汰,而另外某些种类生物数量明显增长,最终导致养殖水体水生生物的稳固性和多样性降低,破坏其生态平衡。

3对虾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对虾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十分复杂的难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N、P等营养元素的来源途径复杂,并且至今无单一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彻底去除导致富营养化的营养盐。对虾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原则和方法如下。

3.1控制外源营养物质输入

对虾池塘修建远离上游污水排水沟渠,养虾池在纳水前应对水体进行主要指标的化验检测,准确掌握纳入水体的氮、磷浓度,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是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途径,对虾池纳水时一定不能纳入上述水源。

3.2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

引起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分布是非常复杂的,有一部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有一部分以溶解性盐形式溶于水体,有一部分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入底泥中并不断积累,同时底泥积累的过多营养物质又能释放入养殖水体中。因此应该准确找到内源性营养物质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负荷。主要方法有:

3.2.1物理方法进行池底污泥疏浚,每年对虾出售完毕后要进行清池,合理挖掘出养殖池内的底泥,挖掘时应认真调查研究底泥沉积情况,准确选择挖掘地点。使用曝气技术,磷在厌氧条件下从底泥中容易释放,定期对对虾养殖池池底曝气充氧使水与底泥之间不出现厌氧层,有利于控制磷的释放,改善水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视水体情况进行合理注水和换水,从而降低养殖水体内的N、P等营养盐浓度,有助于控制水华。

3.2.2化学方法利用钝化技术[3]对溶解性营养盐进行化学沉淀处理,对有害藻类可使用杀藻剂进行杀藻。

3.2.3生物性技术根据养殖水域的环境条件確定养殖密度,控制养殖面积,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立体养殖,尤其是鱼、虾、贝混养,建立生态养殖系统。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探索更加适合对虾成长的饲料配方,不断提高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对虾摄食,减少残饵。在对虾养殖池中适当养殖海带、裙带菜、红毛菜等经济海藻,即可净化水体,又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4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致使大量含有N、P等营养盐的污水排入海中,加上对虾及其它生物代谢产物、粪便和残饵的积累,破坏了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使得对虾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水产养殖的生态学研究,加大治污力度,对外源污染物(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加大处理力度,使之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行排放,对内源污染物(残饵、底泥)应从化学中和、物理清除及生物防治等各方面加大科学研究,找到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案,从而解决对虾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问题,以实现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FREEDMAN B. Environmental ecology[M].Sandiego:Academic Press,2002

[2] 邹景忠.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3,3(2)41-53

[3] 游海明;吴永明;徐立刚;张杰;刘丽贞;杨春燕.污染水体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14,06

猜你喜欢

底泥对虾富营养化
大纵湖(兴化片区)底泥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金鲳鱼和南美对虾混养能增收
黎河污染底泥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虾:蹦蹦跳跳的美味(三)
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可爱的对虾
海水对虾池塘养殖混养鱼类生物防控对虾病害体会
浅析石河水库库区清淤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内生态浮床研究进展
高效溶藻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