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高效课堂模式探索

2017-02-21张九霞

职业·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中职学校高效课堂

张九霞

摘要:近年来,在中职学校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不学或学不会的低效课堂的现象。如何构建让中职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学校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邢台现代职业学校的案例及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打造中职学校机电专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专业 高效课堂 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法”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基础

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打造中职学校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材料。“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编写时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标准,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精神。笔者认为导学案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该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梳理总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学习反思:学生的收获、疑惑。譬如:笔者在编制机械基础课程“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应用与判别”导学案时,给出如下的学习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特点;举例说明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掌握新知识后,思考如下问题:鹤式起重机、汽车雨刮器、飞机起落架等分别属于下列哪种机构?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实验,总结曲柄存在条件及三种类型的判别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预习,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新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有效利用导学案

“学案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有效利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每一环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最终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和有效教学。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導学案,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导学引疑、自主质疑,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教师对预习案有发必收,老师通过批改,了解学情,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定教,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互动解疑,展示提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含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式或情境式讲解给以解答(包括课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达标测评。课中进行,10分钟左右,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小组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给出每一小组学习成绩,对优胜组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改进提高。

二、重组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现有的中职机电专业教材涉及的专业理论面过大,内容重叠较多,重点过多、过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而高速发展,教材的建设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而编写校本教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打破传统课程章节,跳出理论知识框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切入点,将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恰当地安排到各项目任务中,不仅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并重,而且重视工作过程的学习评价,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2013年以来,《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实验教程》等多本项目校本教材投入高效课堂教学中。例如:笔者主编的《机械基础》世纪英才项目教材,共设置了齿轮减速器、铣床主轴传动系统、微调铣刀、空气压缩机、内燃机配气机构、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液压千斤顶、气动剪板机等八个项目任务,其中涵盖了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动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实际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为切入点,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每个任务均有任务学习目标、任务情境创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任务学习评价等,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热情更高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深受学校主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机电专业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依托项目任务,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件、视频等)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技能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笔者所在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大都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进行。如笔者在铣工工艺学课教学中,每次课给出一项目任务图样。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独学、群学、小组谈论完成分析图样、拟定加工工艺设备、选择铣床、工件装夹方式、选择刀具、制订工作计划、在铣床上操作等学习过程,通过对加工件的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整个过程,完成项目任务学习。项目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因而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一定会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中职学校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