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究
2017-02-21刘国燕
刘国燕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为了能够为我国广大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我国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能够实现与时俱进,高中化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如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虽然如今我国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各阶段教学模式也做出了变化,但鉴于高中时期的特殊性,使得该阶段教学很多方面并未能够实现转变,如在化学学科中,教师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书面成绩,在教学中依然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而化学实验只是作为必要的辅助工具。不难发现,高中化学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很难保证所有需要进行实验的知识均能够得到实验,另外,由于化学实验带有一定危险性,使得很多教师往往不提倡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而是由自己代劳,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验步骤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知识。以上种种迹象均表明了在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与新课改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相关措施
1.转变实验教学方式
前文中提到过我国高中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动手机会,此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也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今后高中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实验的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对于引发危险事故几率低的实验,教师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也应在旁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告知学生注意事项。如在进行原电池原理的实验中,教师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此种教学方式带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可以将具有探究意义的环节加入到实验设计中,并由学生开展实验,如此一来学生即能够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即可以在教师不进行相关指导的前提下,也能够自主探究。
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情景教学法融入其中,根据实验题目来创设学习情景,此种方式能够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该种方式的针对性教学效果十分好。在开展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项资源来达到这一目的,如利用多媒体设施、丰富的实验器材以及对实验进行合理分析等,如在进行NO气体的实验中,教师则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同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何使用NO气体才能够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转变实验性质
鉴于传统化学实验多为验证实验,此种实验只能够使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记住,但却难以明白其中的含义,因此可以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如高中化学中较具代表性的实验“Cl2性质”,若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如下:(1)将颜色较为相近的两瓶Cl2放置在实验桌上,之后取少量水加入其中一瓶内,并进行震荡,完成此项操作后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颜色变化,以及水溶液、蒸馏水之间的区别,并作出结论;(2)取适当量的氯水,将AgNO3液体、NaHCO3固体同时加入其中,之后立刻将石蕊试液加入,在此过程中白色沉淀是因何产生?其中包含了什么离子?另外气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离子为何?当石蕊被放入后,为什么石蕊颜色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了其出现此种变化?与氧化性有怎样的关系?(3)干燥氯气两瓶置于桌上,将其中一瓶内放入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另一瓶内放入湿润蓝色湿润试纸,通過试验后可以得出结论,氯水可以溶于水,化学反应为Cl2+H2O=HCl+HClO。
此种实验方式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因自身操作而导致实验发生变化,并且实验成功后学生的信心倍增,可以增加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3.强化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十分重要,其中所有的设备、材料等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若能够进行合理的转变,则可以使相关反应减少,从而降低实验危险性,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又不必过于担心学生安全。如金属元素焰色的相关实验,该实验难以开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铂丝资源不足,二是该实验带有一定危险性,但若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优化,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进行该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材料代替铂丝,如与其性质极为相似的细钢丝,利用细钢丝代替实验既能够解决资源不足问题,也能够减少危险系数,同时其也不会导致实验现象以及结果出现过大偏差,此种实验方式具有多种优势,如其只需要使用很好的剂量,即能够将实验现象展现出来,并且该实验所需成本很低,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成教学创新能够使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够使高中学子的化学成绩、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增强,不难发现,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以及模式均难以满足当代教育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创新可谓是势在必行,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在进行着此方面的努力,但似乎收效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