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探索

2017-02-21王红梅

职业·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职业专业能力

王红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职业学校的教育现状、企业用人的真实需求、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课程化培养模式,并针对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及学生特点进行学生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探索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通用能力 课程开发 技术路径一、通用能力课程开发的背景分析

1.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

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那种不能很快被机器取代的能力(含知识技能等)。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的全国一体化课程交流会上,确定启动“9+1”项目,即9个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和一个通用能力课程改革试点,通用能力的课程开发正式拉开了帷幕。

2.职业学校的教育现状

目前,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教育误区,主要体现为技能培养与企业要求不能对接。一是存在“重技能轻实践”的观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二是存在“重技能轻能力”的观点,认为技能等同于能力,导致不少学生技术优秀,但不擅与人交流,更不会团队合作,缺乏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三是存在“重技能轻德育”的观点,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法律观念、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单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需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实现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并重,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对接,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趋同。

3.企業用人的真实需求

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相对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企业更重视毕业生的思想品行、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心理承受力、学习能力、自律意识及服从意识等综合性职业素养。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要求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不仅能用技术解决生产或服务上的专业问题,还要具备综合性职业能力。

4.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略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导致其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因此,职业素养的养成是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诉求。

二、通用能力及能力培养课程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有迫切提升职业素养的需求,因此本文提出通用能力课程化培养模式,并且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出一条规范的开发路径进行课程开发。

1.通用能力的内涵

要了解通用能力,首先从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他们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职业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的能适应未来工作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职业习惯以及相关的职业能力等。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其中,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和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能体现在具体活动中的最基本技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

2.能力培养课程化

对于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常规做法是在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和工作、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而我们要研究的,是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借助显性课程去培养隐性能力。希望学生在具备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炼,有目的地形成和发展其通用能力,以提升其职场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口就业、优质就业和终身就业。

通用能力课程化指通过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通用能力进行专业性的培养。该类课程主要包含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其显著特征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以与学生校园生活和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开发的课程。“学习任务”以能力培养的递进顺序排列,体现与工作岗位和职业环境要求相对接。以行动导向、工学结合模式实施教学,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实施实现学习。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成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测学生通用能力提升情况。

三、通用能力的课程开发

1.通用能力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1)确定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职场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用人需求对接合一。

(2)明确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原则。开发原则主要有发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和规范性原则。

(3)运用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技术。在课程开发中,主要运用到关键事件访谈法、典型事件提取技术、鱼骨图技术等关键技术。

2.通用能力课程开发的技术路径

技术路径基于以下两个前提:一是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通用能力作为人的“智能”之一,其各个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而每种通用能力都可单独培养;二是要通过课程形式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按照“工学一体化”思路进行,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正是基于以上两个前提,充分借鉴具有“广州工贸”特色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路径》的经验,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形成了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技术路径,如图1所示。

下面,对课程开发的五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阶段:课程框架确立。课程框架的确立阶段分行业企业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两个工作环节。行业企业调研重点收集企业工作岗位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实践专家访谈重点分析影响职场人员通用能力提升的典型事件。

其中,实践专家访谈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实践专家通过对个人生活、校园学习和职场工作三个领域的分析,提取个人优势能力及影响这些能力形成的典型事件;二是将提取的优势能力进行梳理、提炼,并充分结合学院、学生实际,将优势能力转化为学院课程,将提取的典型事件转化为参考性学习任务,如图2所示。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两个工作环节,完成课程框架的确立,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团队合作能力训练、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数字应用能力训练。

其中自我学习能力训练的学习任务包括工作与生活观察、书籍阅读与分享、作品制作与展示、作品制作与展示、指定课程自学与授课等学习任务;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包括校园人物访谈专业产品推介、设备维修文书撰写、职业素质主题辩论等学习任务;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包括举办班级趣味运动会、制作《青春岁月》校园生活专辑、举办创业策划展等学习任务;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介、专业工作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现场招聘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学习任务;数字应用能力训练包括学生活数学做个人理财规划、用数据分析做校园管家、用数学工具解决专业问题等学习任务;外语应用能力训练包括编词汇手册做专业应用训练、练英语技巧做求职演讲等学习任务。

第二阶段:课程方案制订。课程方案制订阶段分课程方案文本结构的确定和文本内容的确定两个工作环节。包含两个步骤:一是确定整个课程的框架体例;二是确立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学习任务描述和教学活动策划等。文本内容的确定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二是学习任务描述;三是教学活动策划。具体结构如表1、表2、表3所示。

第三阶段: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学材、学习环境等内容,是通用能力类课程实施的基础条件。主要体现为培养一支具备较强通用职业能力并能开发和实施通用能力类课程的教师队伍;开发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工作任务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工作的学习材料;建设一批满足通用能力类课程实施要求的教学场地。

第四阶段:课程教学实验。通用能力类课程的教学实施遵循“工学结合”理念,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六个工作步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成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通用能力提升情况。

第五阶段:课程评价反馈。课程评价反馈阶段主要采用授权评价、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邀请企业代表、受众学生、任课教师、同类院校代表对通用能力类课程的整体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课程的不断持续改进。

3.课程开发的关注问题

(1)与专业课程开发的区别。通用能力课程框架构建不能完全模仿专业系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操作路径进行。一是面向行业不同,专业系一体化课程开发面向本专业对应的行业和相关职业,而通用能力课程开发可面向所有行业和职业。二是开发领域不同,专业系一体化课程开发通过分析实践专家的专业工作领域,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院课程。而通用能力课程开发需要分析实践专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通过分析影响其能力提升的典型事件,提取典型事件,转化为学院可实施的课程。三是人员构成不同,专业系的实践专家访谈对象是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而通用能力课程实践专家访谈会对象可以是各种行业企业背景的实践专家。

(2)与专业工作的接轨。通用能力课程的开发应尽量实现与专业工作的接轨,避免两张皮。建议在开发过程中,一是让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专家访谈会,既能考虑工作特性,又能兼顾教学特征;二是学习任务的选择,尽量与专业工作接轨,可以直接沿用专业工作任务,或者开发能服务于专业工作的任务。

(3)学习任务的合理选择。学习任务是真任务,该任务能在学院现有条件下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在进行学习任务的选择和排序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发展的递进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人的能力发展规律。

四、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示范校,在探索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率先提出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通用能力培养的新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现状、能力现状,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引起了国内同类院校的广泛关注。

同时,该项创新性工作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特别是教学实施与评价验证。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进行通用能力与专业工作融合的尝试,大胆进行通用能力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双人教学的尝试,这样既可规避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训练的脱节,又可实现教师能力的互補,还可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在同一任务、同一课堂上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训练的高度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猜你喜欢

职业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