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蕾舞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调动与培养

2017-02-21缪佳骏

艺海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芭蕾教学

缪佳骏

[摘要]芭蕾是一种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舞蹈表演艺术。近年来,我国在芭蕾舞教育与表演领域上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芭蕾舞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表演意识进行调动和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芭蕾 教学 表演意识

芭蕾是欧洲古典舞蹈,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深受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宫廷的喜爱。芭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世界各国的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直以来颇受人们青睐的艺术表现形式,芭蕾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在芭蕾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调动和培养十分重要,也是研究芭蕾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培养学生表演意识时,不仅对学生表情的丰富性有要求,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处理和表现动作。

一、基础训练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表演意识

(一)培养表演意识要注重形体的协调性。芭蕾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就其表演特征来说,不论是展现动作本身的艺术性,又或者是表达社会生活与情感,都对表演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要求演出者不仅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表演意识,以期能够充分理解被表演对象,并用自身的肢体传达出来,想要形成这样的表演意识,就要积累足够的日常学习和表演经验。

所谓表演意识,是指在进行表演活动时,演员对表演范畴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它是思维和感觉等心理过程的综合。如前所述,表演意识必须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形成,所以要从基础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芭蕾的热爱。在最初开始学习的阶段,让学生从钩绷脚开始,打好基本功,再让学生跟随音乐舞动起来。在初级教学阶段,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应该准备多样的教学音乐,不至于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同时通过自己编排的舞蹈组合,优美的音乐等鼓励学生,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舞台美感的潜意识。

在基础培训中,注重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动作,创造出和谐、一致的审美形象。在课堂上,对学生最初表演意识的调动来自于音乐,音乐一响,表演者头随手动而动,这就是对学生表演意识的调动。学生随舞姿的变化而变化,头和手的动作一致协调后就有了舞台表现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芭蕾时,过度注重四肢的动作,而忽视了头和四肢的协调性,就容易导致动作呆板僵化,没有舞蹈演员的精气神。要求学生把每一次训练当作舞台表演,提高表演意识。

(二)芭蕾中主要动作与辅助动作关系的处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作意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对芭蕾的主要、辅助动作的处理和理解能力,做好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1、辅助动作,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得知,它是为主要动作服务的,有时候起到承上启下、连贯的作用。例如Pas Chasse、Glissade以及Pour Batterie等,这些动作在表现对象审美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为了使整个舞蹈保持连续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些动作的价值,处理好它们的链接能力,但这些辅助动作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影响主要动作,以保证舞蹈的表现能力。

2、主要动作,指的是芭蕾舞中极具表现力,并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能够体现芭蕾艺术特征的动作。例如Grand Battement Jete、Grand Plie等动作。学会处理这些动作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必须充分理解这些动作所特有的审美特征,以及动作所蕴含的表现力。也只有如此,在进行芭蕾舞表演的时候才能够有丰富的层次感,不仅主要动作塑造的舞蹈造型可以得到凸显,辅助动作的链接也让整个舞蹈流畅具有观赏性。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技巧表现意识,动作本身的速度就是表现力,学习芭蕾必须要对速度有感知。有快速的、慢速的、相对稳定的和相对大幅度的等等,利用好这些技巧可以在表演中不断将剧情推到高潮,同时展现出表演者的舞蹈能力,这些技巧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要格外注意。

此外,芭蕾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优秀作品产生是经过了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过程的。例如,芭蕾舞“开绷直立”的特征,就具有独特的审美属性,可以表现出所诠释角色的高傲与气派。

二、剧目课在表演意识培养上的作用

剧目课,是学生在学习芭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课程。學生通过学习芭蕾的经典剧目,来感知芭蕾的表现方式。在剧目课上,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启迪学生学习。剧目课上要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就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学。例如可多观摩国内外芭蕾舞剧团的演出视频,看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在舞台上是如何表演的,使用了哪些芭蕾舞技巧。技巧的注意并不难,很多学生在起初观看国内外芭蕾舞视频时,就非常注重捕捉表演者的技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注意舞者的表现力,如何通过动作、神情、甚至眼神来诠释角色的所思所想。如果说课堂部分是搭起了骨架,让学生掌握基础动作和表现力,那么剧目课堂就是要往里面填血和肉,让学生不只用身体跳舞,还要用心去感受。剧目课欣赏国内外著名剧目时,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剧目中的人物身份、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等要素,让学生对所要表演的人物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再帮助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体验以及现实遭遇等,使学生对表演人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产生同情心。

例如,在《睡美人》第二幕《咒语》中的舞蹈表现,教师在分析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剧情梗概,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状态。睡美人出生宫廷,但自出生就被诅咒,众星捧月下长大的她有着单纯的心和一名公主所拥有的一切。这就要求表演者在这里表现出那种欢快的、单纯的快乐。但是表面一片祥和下实则暗潮涌动。虽然国王细心呵护着公主,却还是被老巫女扮演的妇人递过去的纺锤刺破了手指。这时整个剧目都从欢声笑语中急转直下,紧张、阴云密布的氛围整个弥漫,学生在表演时,必须把握好那种心理状态,利用自己的舞蹈动作,向观众传达紧张情绪,推进剧情发展。这里老巫女和公主两个人物的扮演者从面部表情到手势、舞蹈动作都要协调,要符合此时此景,符合场景下的人物心理。所以,如果演员对剧情没有一个理解,不知道角色的心理状态,只是机械地表演几个动作,表演就无从谈起。扮演的角色也会瞬间失去色彩,显得苍白缺乏生命力。但是一旦读懂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发自内心的去解读、感受角色内心,则扮演者的手势和舞蹈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人物就变鲜活了。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培养表演意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舞台上展现的一出出剧目是生活现实经过艺术家创作后提炼而成的。所以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也要着眼于生活。

(一)要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表演对象的需求去模仿,去观察、去模仿、去感受。这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表演对象的内心情感、认识表演对象的特征。就如王羲之喜鹅,为写好鹅字观察所养之鹅般。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为了将鹅表现得活灵活现,也常常去观察白天鹅的举动。

(二)在生活中培养表演意识。获取生活经验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亲身经历,另一个则是通过别人获得间接的生活经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芭蕾舞者,就必须要善于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了解、模仿周围的风度和气质的习惯,这对以后遇到角色需要诠释时有非常大的帮助。针对男性角色就仔细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男性,看他们展现出来的状态,是粗犷的、绅士的,还是豪放不羁的,又或者是文质彬彬的,还是性情沉郁的,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女性角色就看身边女性的状态、气质。此女是时尚小姐,那边那位是文艺女青年,这位一袭华衣,还有市井阿婆买菜时斤斤计较的样貌,这些都要一一感知,并将人物形象在脑海中提炼编号,等到遇到适合的角色时,立即从大脑中调阅,这些生活中鲜活的形象就可以帮助表演者去理解角色,演绎角色了。

(三)间接获取生活经验。《红色娘子军》舞剧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红色娘子军》已经成为一种抹不去的经典记忆,一种符号。而为了表演好这出芭蕾舞剧,中央芭蕾舞团几乎每一代年轻演员都要送到部队去军训,去体验,来塑造舞剧中红军女战士的飒爽英姿,以及刀舞、刺杀舞等女兵气慨的舞蹈动作。这就是年轻演员从部队获取来的间接经驗。

由于芭蕾诞生于欧洲,很多著名的剧目也都是由外国小说、歌剧甚至画作改编的。这对中国芭蕾艺术表演者表演带来一定的阻碍。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的表演者就无法表演出好的外国剧目,相反我国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芭蕾舞演员。所以,不要让学生惧怕外国剧目,多引导学生阅读国外名著,如《红与黑》、《双城记》、《堂吉诃德》等,把握作品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述和揭示,以及了解整个时代背景的介绍和当时的人文环境等等。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影视作品,积累表演的资料与素材。

结语:中国的芭蕾舞艺术正处在黄金上升期,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方式,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教授,更要引导学生不断丰富人生阅历,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同时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表演素材的积累和吸收,如此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芭蕾舞人才。

猜你喜欢

芭蕾教学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我爱芭蕾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冰上芭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