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沙花鼓戏音乐上的创新
2017-02-21戴伟
戴伟
[摘要]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发展起来的。它之所以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与戏剧的传承和创新密不可分。
[关键词]花鼓戏 音乐 创新
人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长沙花鼓戏不断发展壮大,就是有这种不断改革和出新的精神。我们不妨从下面三方面来观察它的发展和进步。
一、长沙花鼓戏把省内花鼓戏好的音乐都借鉴了
长沙花鼓戏有许多曲调,但它的表现力,还远远不够,它的一曲到底,不过是把【西湖调】贯穿始终,一个色彩到底。我们的前辈感觉到了它的局限,所以就学习长沙以外的花鼓戏。所以去邵阳学习邵阳花鼓戏的剧目《打鸟》,学习衡阳花鼓戏剧目《打铁》,学习零陵花鼓戏《盗花》,学习湘西阳戏《盘花》,学习岳阳花鼓戏《百日缘》等。
用一个作曲家的眼光来看,湖南的花鼓戏因各地风俗民情、语言音调的差异,产生出风格、韵味不同的众多音乐群体,它们的调式色彩、曲体结构各具特色,皆是我省花鼓戏音乐家族中的瑰宝。应该以长沙花鼓戏音乐为基础,接纳其他花鼓戏在音乐上优于自己的地方。
特别是《洞腔》,它为长沙花鼓戏开辟了一片天地。长沙花鼓戏中,原也吸收了它的数板,叫【过江调】。【洞腔】,就因为衡阳花鼓戏中有一个师公戏《桃源洞》而得名,中间有一折叫《李三娘过江》,长沙花鼓戏很早就移植过来,所以叫【过江调】。现在的移植,将它的大洞腔,反手洞腔,都搬过来,成为自己的常用曲牌。张国辉先生就将洞腔和常宁民歌结合,创作了《补锅》中大家传唱的曲目“手拉风箱”。而《补锅》中的大部分曲调都是来自洞腔的变奏。
要说长沙花鼓戏的粗犷,但不及衡阳花鼓戏,长沙川调就很少有高音6,而衡阳川调的高音6比比皆是,很多是“1-6”的进行。学习衡阳花鼓戏,就突破了长沙花鼓戏川调类型对于高音6的限制。
学习了零陵花鼓戏的《盗花》的音乐,那种诙谐的音调,配合那轻盈的脚步,其味无穷。
这种借鉴看来还会继续。实际上,各地的花鼓戏都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不斷追求长沙花鼓戏在音乐上创作的方法
对于曲调本身的改革,花鼓戏本有一套方法,如“扯拢”、“扯烂”、“变手法”等等。很多现代的作曲手法,做出了不小的尝试。
1、变规整为不规整。花鼓戏曲调有很大一部分是规整的上下句,人称“豆腐块”。上过门、上句唱和下过门、下旬唱腔共为十六小节,这种结构形式虽具备了一定的戏剧功能,但对人物复杂思想活动的表达总感到有所束缚,限制着对多变现实生活的描写,音乐工作者于是根据剧情表达和人物性格、情感描写的需要,随机灵活地调整(如延伸或压缩)上下旬式,变规整为不规整,只要是人物感情的需要,乐句都可以变得很长。
2、改变曲调句式结构。把本来是上下旬的结构变为四句式或多句式的结构,以适应大段唱腔设计的需要。如第一句落主音1,第二句落属音5,第三句落下中音6,第四句回到主音1。改变了原来上句属音、下句主音反复再现的呆板结构,使曲调更为活跃。让上下旬式的老曲调变为四句式的曲调例子很多,如【十字调】,第一句落主音6,因为该曲是6调式,即羽调式。第二句落1,第三句落2,第四句落6,再回到它的调式主音。扩大了它的表现范围,起码四句比两句来回反复要适应大段唱腔些。
3、有时候将上下句颠倒,把上句作下旬,把下句作上句,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利用这些曲调的基本音调,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效果,花鼓戏的味道并没有变。
4、变调改弦,弦律加花。改变原调的感情色彩,使其变成表现另一种情绪,又朗朗上口观众易于接受。如新编的【反西湖调】是【西湖调】变调移位、旋律加花而演变的。【反神调】是【神调】的基础上移位润色改造而成的新曲调。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有这种手法,【梁山调】变调移位,就变成了【产子调】,风格完全不一样了。【梁山调】换骨头,把3音大多数变成2,就成了【花石调】。
5、糅合两个以上曲调的精华组成新的曲调,扩展原曲的表现功能。《双送粮》中“打起土车子往前赶”,将【十字调】的上句与【采茶调】的下句结合在一起,恰切地表达了解放初期农民向国家交送公粮的热情。《补锅》中“手拉风箱”唱段,将【洞腔】与民歌糅在一起,加上拉风箱的节奏,产生出一个轻快活泼,清新明快的动人曲调。《沙家浜》的“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的大段唱腔设计,就将【花石调】和【烂板子】糅和在一起交替使用,扩大了音乐表达感情的容量。这种糅合多种曲调组成新唱段的做法,在具有曲调多,使用曲牌联接等显著特点的花鼓戏音乐中,是改革发展的常用的手法之一。
6、调动多种手法把不同调式的曲调组合成一起,来为设计新曲服务。如运用对比和转调的手法,把不同调式的曲调组合起来设计唱腔,用以表达色彩不同的情感,体现人物转换变化的情绪。
7、发展小调、民歌向戏曲唱腔转化。花鼓戏音乐中有一部分曲调来自民谣、山歌、小调,旋律优美、风格浓郁,但其结构形式与戏曲唱腔还有不能适应的地方。对这些曲调采取了删增修饰,改变音节句式,转换音程的方法,使其旋律更优美,结构更复杂,以适应表达人物深邃细腻的感情。发展或创造曲调的板式。
8、花鼓戏的曲调大都只有几种简单的板式,因为它是曲牌体的音乐,在节奏上远不能反映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人物心理。吸收湘剧、京剧、梆子等大戏剧种板式变化丰富的特点,发展创造出慢板、数板、散板、快板等新的套路。
9、创造新曲调。对传统曲调突破、改造、发展的同时,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曲调,以丰富花鼓戏音乐。
三、将通俗歌曲巧妙地用于花鼓戏音乐
近几十年,通俗歌曲如飓风,席卷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大量播送于广播电视节目之中,把美声、民族、通俗並列,参加了每年的青歌赛。没想到,通俗音乐如山洪爆发般冲击在我们周围。
时下,我也把唱通俗歌当成一种乐趣,我在社会上作音乐的时候,经常演唱或演奏流行歌曲。我们能不能在花鼓戏的唱腔中加进一点点通俗歌曲,作为一种点缀,对花鼓戏进行一点丰富呢?
其实,在戏曲中加歌曲,别人早就用过,如《智取威虎山》中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东方红》,《海港》中加了《咱们个人有力量》,使该剧具有解放战争时期或新中国成立后的特点。还有许多许多戏,都是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写作湖南花鼓戏《老骆轶事》的音乐,在其中加一点通俗歌曲作為唱腔的想法得到了导演的有力支持。他认为对于这样一部讽刺喜剧,完全可以来一点黑色幽默。
用一些通俗歌曲的音乐及节奏,使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保满而生动。这样做,原始曲调不要脱离本色,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曲调,基础要牢,这是我们为湖南花鼓戏作曲的根本,不能变。下面怎么将通俗音乐插进去?要有机的结合。或调式、调性相同,或近关系转调。或是情绪转折的需要等。
骆三春是《老骆轶事》的主要人物,他乐观、风趣,为人正直豪爽。他的第一段唱,介绍他诙谐的人物形象和积极的人生观。基本曲调选用了岳阳花鼓戏的锣腔,中间加了四句“快乐老家”,更显他精神灼烁,诙谐幽默。
为了一个案子,领导请骆三春吃饭,骆三春赴宴,可带了一盒方便面去了。他无奈,他肆意解释。在他的主导音乐岳阳锣腔后面加了通俗歌曲《十三烂》,在音乐上让它更加意外、难堪,真是有点不近常情,可心中藏着一种骨气。
骆三春在发现某局长及夫人有问题的过程中,反被污陷。骆三春心中无冷病,大胆吃西瓜。但在局长夫人面前,装成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是假伤心。在这里用的基调从主打曲调【岳阳锣腔】换成了【反十字调】。后面加了歌曲“小草”,在此处表现了一种无奈和可叹。
剧中有一个对立面,就是局长及夫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搞一套特优房给骆三春。确实,骆三春两夫妇的若干年工资积蓄,是买不起的。局长夫人的唱矫揉造作,有一段是用的【反手洞腔】,意犹未尽,转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证明她是那么假心假意的关怀着骆三春。
这个戏《老骆轶事》,曾参加过湖南省的艺术节,节目得了金奖,音乐也得了田汉音乐创作奖。
这种做法是戏曲音乐改革的一种做法,是带试验性质的。它以花鼓戏为根本,为情绪的需要,中间插进一些通俗歌曲,使特定的感情更加夸张和凸现,让音乐更著喜剧色彩。
在戏曲的节目中加歌,是老方法了。加通俗,加RAP,加现代节奏,可能会有一点新意,对戏曲而言,只要用得自然,看来还是一种可行的好方法。
我认为,以上这三种方法为长沙花鼓戏音乐上的创新,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我愿为它努力奋斗!并祝它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