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滋养生命的教育
——记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校长彭娅

2017-02-21黄佳锐

师道(人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阳光生命数学

本刊记者 黄佳锐

寻找滋养生命的教育
——记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校长彭娅

本刊记者 黄佳锐

父母皆数学老师,成绩优异本不想当教师的她,囿于家庭,走上从教之路,却做得职业成就感、幸福感倍生。是遗传,是熏染,还是不懈的追求与努力?彭娅身上,凝结着一个女儿、母亲、教师的坚韧、灵动与责任,那份深沉的大爱,那份超出常人的拼搏和探索。

——编者按

教育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彭娅看来,教育是灵动,是阳光,是人成长中最不可或缺的滋养。1996年,彭娅从重庆来到广州,经过20年持之以恒的努力,成长为如今的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首批小学数学正高级教师、广州市仅有的两名教授级小学教师之一。作为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校长,彭娅对于教学和学校办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不管是以 “生命数学”为核心的 “智慧课堂”,还是以 “灵动教育”为核心的 “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基本思路都是遵从生命的自然样态和教育的本真状态,以生命激扬生命,用灵魂滋养灵魂。

一、“生命数学”:情知互动,培养完整的人

课堂是学校教育生发的主要场所,彭娅长期扎根一线教学,深知课堂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她所倡导的以 “生命数学”为核心的“智慧课堂”,经过多年实践与反思已非常成熟,而其最初的酝酿,则在初到广州之时。

彭娅回忆,1996年来到广州,当时流行的教学方法是讲解加重复做题训练,一些教师拿着前几年的单元练习卷去复印,每个单元学生至少要做完两三套练习卷后才检测,特别到了期末,学生几乎天天都要做语数英三套练习卷,真可谓“时间加汗水”式的教学。这种教学现状引发了她的思考:靠不断重复做卷子训练的方式,虽然可以迅速提升考试成绩,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头脑僵化,失去求知热情。彭娅一直信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中的一句话: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她看来,学校教育如果只传授给学生一堆现成的知识和应试技巧,而不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成长,那意味着教育的异化。

作为数学教师,彭娅发现上述现象在部分数学课堂上尤其突出。一些数学教师受限于自己的视野,认为数学课堂只需培养学生的逻辑与运算能力,情感体验则是语文等文科的事情。如此,数学被简化成了冷冰冰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在彭娅看来,这些教师都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数学之美: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始终鲜活而极富魅力、灵动而极富生机。彭娅对数学的理解饱含诗性,在她眼里,数学的美与灵性无处不在,诸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和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和对称性;数学思维的和谐性和深刻性等等。而贯穿其中的严谨性和创造性则使数学与生命的和谐共鸣更显自然。因此,数学教育的生命在于对人的关注,在于以美启真。

几经思考,彭娅开始倡导“生命数学”,打造 “智慧课堂”和“生命课堂”,把数学的教与学看作是与学生共同追求真与美的生命感悟。她在教学中不断利用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美的意识,逐步使学生形成数学美的观念;不断地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启发学生理解数学思辨的真和美,使学生感悟数学智慧的奥妙。她精心设计、幽默引导,尽力使每一节课充满生命活力和灵性的机敏;注重用独特的语言去阐述数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真诚乐观地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赞扬他们追求真与美的精神,为课堂上每个学生所闪耀的智慧光芒而喝彩同乐,师生共同陶醉于数学推理的美景之中。

事实证明,彭娅的选择是正确的。她的 “生命数学”课堂达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上、思想上的互动,思维上、知识上的互补,课堂教学效率极高,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出了 “完整的人”。南京市天正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九红博士听过彭娅的课之后,曾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彭娅课堂教学艺术的赞赏: “教材理解,高屋建瓴;轻重缓急,恰到好处;脉络清楚,收放自如;学生自主,效果显著;行云流水,灵动平实;美不胜收,艺术享受!”

二、“阳光教育”:尊重生命,塑造阳光健全人格

“生命数学”课堂

从教二十几年,彭娅对中国教育有许多独到的观察与反思。2011年,她走上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校长岗位,终于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办学,探索教育改革的合理路径。经过3年实践,她所倡导的“灵动教育”初见成效。2014年,彭娅调往小北路小学担任校长,此时她的办学理念愈益成熟,这就是以 “灵动教育”为核心的 “阳光教育”。

彭娅的教育思想得益于 “以医道治教”。她的先生是医生,一次两人通电话,他情绪低落地说:“真可惜,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尽管我熬了一个通宵,终究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刚出生的孩子没了妈妈,我的心情非常难过。”这深深地触动了彭娅,促她自省:医生要医治病人身上无论严重与否的疾病,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健康,竭尽全力挽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生命;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面对性格不同、能力水平迥异的孩子,我们会因为没能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倍加自责吗?彭娅进而反思,孩子灵动的生命是自主的、自由的、创造的,因而也是快乐的,这一切源于生命的主体性和超越性。而当前教育的弊病之一,恰恰就在于过多强调统一、服从、规范和秩序,忽视学生主体性与自主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多样和创造、灵活和变化,其结果是必然是抑制了学生多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与这种机械的教育观不同,彭娅坚持认为,本真的教育,应该尊重生命,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它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认识生命,研究生命,探寻和发现生命成长中的秘密、信息和规律;第二,尊重生命的自然样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教育;第三,尊重教师的生命奉献,以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基础。对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最重要的是滋养他们的德性、塑造他们的灵魂,在这层意义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彭娅常说,教育只有像阳光一样照耀、唤醒、激活,才能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基于这样的反思与自省,她提出了自己以 “灵动教育”为核心的 “阳光教育”,丰富和提升了小北路小学传统 “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是一种让人倍觉温暖而接地气的教育,也是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 “阳光”,首先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描述: “阳光”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如同永不休止的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 “阳光”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自立、自强与合作;“阳光”代表着自然与健康,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灵,象征着自信乐观,热情奔放。 “阳光”,同时也指一种教育方式,如太阳化育万物般温润、自然。彭娅把办学目标确定为 “办充满阳光的学校,塑播撒阳光的教师,育追逐阳光的学生”,在她看来,要实现此目标,不能靠照本宣科、生硬说教,而应该让孩子们在具体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感悟与体验,得到浸染与熏陶。在尊重孩子自主发展的基础上,用学校文化、教师人格影响学生的成长,如同植物在阳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正是 “阳光教育”题中之义。

三、“感悟体验式”德育:潜移默化,倡导自主发展

“感悟体验式”德育

“阳光教育”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发展的主人、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活动的主人、自己生活的主人,并在自由、自主发展中享受到生命的快乐。于是,在彭娅的推动下,小北路小学在秉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以 “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少年”为目标,把 “阳光教育”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教育模式——“感悟体验式”德育。

以开笔礼为例,不少学校是选择学生代表敲鼓、点朱砂,有的学校连 “人”字都是提前在家写好的。而在小北路小学,彭娅要求,不管怎样都要克服场地小、难安排的困难,让每个学生亲自敲鼓、点朱砂,每个学生的 “人”字都要现场用毛笔一撇一捺地写,要让他们对 “我是小学生了”的开笔明志礼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不是仅停留在形式上。

又如,书香润泽校园活动,塑造知书达理的 “阳光小北人”。彭娅非常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她的主导下,学校开展了系列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敞开心扉、促进发展的舞台。通过 “大手牵小手,名家进校园”的模式,师生共同领略名家大师的风采,浸润在书香的乐园里。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的终生阅读打开了一扇充满阳光的窗户,让孩子们接受了真情唯美的洗礼,变得更加阳光健康、知书达礼。

如今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铁杆 “追星族”,有些孩子在盲目崇拜明星之时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识,这引起了彭娅的注意。于是,学校特意请教育专家 “会诊”,在专家的帮助下率先在课程中加入了一项 “追星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课,教导孩子如何正确 “追星”,让孩子们明白,在追逐明星的外在光环同时,更要领悟明星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的艰辛付出与顽强拼搏精神。 “追星教育”,顺应新时代孩子的特点,同时注重引导,让孩子从明星的高尚人格魅力获得熏陶,在感悟体验中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杜绝 “盲从症”。

还有,通过实践性拓展作业,塑造关爱社会的 “阳光小北人”。每年的五一节,小北路小学的孩子们都会领到一份特别的作业:以“是谁令我们的假期过得更快乐”为主题,观察长假里谁还在岗位上坚持工作。清洁工、售货员、保安、司机、高三教师等,都成了孩子们的采访对象。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一幅幅充满童真的图画、一张张真挚的心意卡、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和一首首赞美小诗,他们采访、调查、拍摄,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劳动者发出真诚的赞美。这种实践性拓展作业,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过程性,让孩子摆脱枯燥机械的作业束缚,真正做到在玩乐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并在实践中体验与感悟。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许多多。文化涵养,润物无声。在 “感悟—体验式”德育模式中,不是教师在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在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使自我体验和自我激励得到发展,责任感得到培养,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不难想象,在彭娅 “阳光教育”的氛围创设下,小北路小学的孩子们经过 “阳光文化”的滋养,必定能铸就 “积极、乐观、平和”的 “阳光人格”。

教育之道,万变不离其宗,无非是回归常识,以人为本。真正的教育,必然是简单、平实、自然、接地气的,如阳光雨露滋养生命一般。一位长期扎根一线教学,同时又深谙学校管理艺术的校长,正是教育改革的有力参与者和推动者。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阳光生命数学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走在阳光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错在哪里